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借收購工廠搶灘市場,中國企業加速海外本土化布局,歡迎閱讀。
全球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新車銷量的比例,從十年前的 0.2% 上升到了 2022 年的 13%。Bloomberg NEF 預測,到 2025 年,電動汽車将占新車銷售的近四分之一,在歐洲和中國将接近 40%。到 2040 年,全球約四分之三的新車銷量将完全是電動的。
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汽車制造工廠也只有兩種結局:要麼更新改造、要麼被賣給其他車企。而後者,大多數的情況下接手的都是中國的車企。
近日有報道稱,福特汽車将就出售德國薩爾路易斯工廠達成協定,三家主要競标者中有兩家是中國汽車制造商,一份投标來自比亞迪,另一份投标則涉及幾家規模較小的中國汽車公司。國外傳統車企縮減規模的落寞,也與中國自主車企的加速擴張形成了鮮明對比。
比亞迪有意收購福特兩家工廠
事實上,自去年 9 月正式向歐洲推出漢、唐及 ATTO3 三款車型,開啟了包括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德國等歐洲多國的交付後,比亞迪便對歐洲建廠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 3 月份接受采訪時稱,比亞迪正在歐洲尋找新工廠,或收購現有工廠,以便在該地區 " 競争非常激烈 " 的汽車行業站穩腳跟。
其中,福特位于德國的薩爾路易斯工廠就是選項之一,福特也曾在 1 月份,就出售該工廠一事前往中國,與比亞迪就價格和交易細節進行談判。當時,除了比亞迪,還有包括金融機構在内的 15 個實體均是福特工廠的潛在買家。
據了解,該工廠主要組裝福特 Focus 緊湊型汽車,擁有約 4600 名員工。有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正尋求在本月晚些時候就工廠出售達成初步協定,但無法保證交易将在本月的最後期限前敲定,而且談判也可能失敗。當然,對于比亞迪而言,福特薩爾路易斯工廠也并非唯一選項。
比亞迪的計劃是最早于 2025 年在歐洲量產第一批汽車,為 2030 年将歐洲市場銷量提高至約 80 萬輛、跻身歐洲前三大電動車品牌做準備。為此,比亞迪也在找合适的地點,包括但不限于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除了歐洲,比亞迪還計劃在東南亞和南美洲建廠。其中,比亞迪在南美洲有意收購福特在巴西巴伊亞州的工廠,根據巴伊亞州政府的披露,比亞迪将在福特曾經的工業園區内新建包括底盤組裝、磷酸锂鐵電池以及電動汽車總裝在内的三個工廠,工程計劃于 2023 年 6 月開工,并在 2024 年下半年投入運營,年產能 30 萬輛。王傳福也曾表示,未來将開啟在巴西的本地化生產,繼續拓展美洲戰略布局。
中國車企加快海外本土化生產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愈發受到國際市場的喜愛,中國汽車出海也實現了 " 加速超車 ",在出口量方面首次超過日本。
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1-4 月我國汽車企業共出口汽車 137 萬輛,實現了同比增長 89.2%,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了 34.8 萬輛,同比增長 1.7 倍。乘聯會更是預測,今年國内汽車出口量将有望達到 400 萬輛。
在此情況下,國内多家自主品牌也在加快海外市場本土化生產,從貿易出口轉向在當地投資、建廠的出海模式。
·
其中,有一部分選擇了直接收購傳統車企多餘的工廠。比如,奇瑞前段時間就收購了日產西班牙工廠,用于生產歐萌達系列;2020 年,長城先後收購了通用在印度的塔裡岡工廠以及泰國的羅勇府制造工廠,2022 年,長城又收購了奔馳在巴西的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
除此之外,包括奇瑞、上汽、長城、長安、比亞迪在内的車企,今年也都有在海外建設工廠的布局。
具體來看,長安汽車計劃到 2030 年推出不少于 60 款全球產品,未來在海外布局超過 50 萬輛的產能;比亞迪泰國工廠今年 3 月開工奠基,預計 2024 年開始投產,年產能約 15 萬輛;長城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正啟動生產線的現代化改造和擴建,新工廠預計将于 2024 年 5 月 1 日正式啟動運營;奇瑞 2 月宣布将在阿根廷投資 4 億美元建廠,目标于 2030 年底在阿根廷實現年產 10 萬輛汽車;上汽正大新能源產業園區在泰國奠基開工,一期工程年内竣工,整體項目将于 2025 年建成。
顯然,随着越來越多的車企加碼海外市場,國產汽車也逐步實現了從 " 走出去 " 到 " 走進去 " 轉變,通過打造本地生态,出口模式不斷提檔更新,更加貼合并融入當地市場。而未來,車企也更加需要在提升產品體驗、增加品牌認知和信任度上下功夫,不斷豐富 " 中國制造 " 的内涵,屆時,中國汽車出口又将擁有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