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票房突破12億卻被質疑篡改歷史?長安三萬裡到底冤不冤?,歡迎閱讀。
根據貓眼官方的數據,《長安三萬裡》的票房已經突破了 12 億,而在高票房的背後,我們也聽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而這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點就是有人吐槽制片方歷史造假。不可否認的是,《長安三萬裡》的好多故事确實應該是虛構或者說潤色過不少的,不過畢竟不是紀錄片,大家也不能過于苛責了。
在二刷動畫之後,我也發現了一些第一次沒注意到的細節,也不得不說制作人員其實對歷史考究不少,誠意十足。高适問書童郭子儀在哪,書童說郭子儀還在藍田,符合歷史上郭子儀屯兵藍田作疑兵吓退吐蕃。程元振的旗上寫着神策軍中尉,符合彼時程元振掌管禁軍,神策軍被宦官把持的史實。和王昌齡同年進士的常建。展示抛接劍絕技的裴旻。汪倫送李白時碼頭上的鼓樂。
看完之後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新唐書裡真的有郭子儀和李白互相救命的記載,雖然考證下來真實度不高,但也算個浪漫的故事。看了有山先生點映現場的感慨,才知道胡姬酒肆那一段改編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果然這種作品懂得越多看起來越爽。特别是将進酒那一段虛實結合,具象化了文字的力量,也表現了李白又灑脫又失落的矛盾,每次看都讓我忍不住落淚。
電影中最讓人感慨的莫過于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碰撞,更有個人在時代大潮中的彷徨,但當片尾李白在經歷生死之後,又在江上大笑吟詩的一幕出現的時候,又讓人恍惚間感到,世間的一切經歷,終會殊途同歸。
我個人覺得真的比較震撼。印象中飛黃騰達于凌煙閣裡的高适也曾仕途坎坷,記憶裡名垂千古的詩篇在特定的情形下讓人愈發鮮活。"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的壯志凌雲,"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 裡的無奈悲戚,"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 的凄怆。還能想起李龜年,那舊時王謝堂前燕,終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杜甫再與落花時節又相逢。
除了影片之内的人物,高适與李白共夢仙家之後的短暫歡愉後又陷入無盡痛苦,就好似小石潭邊 "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 後又忽覺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的柳宗元。高适再入揚州城,那個心中會因為詩詞而永存的揚州,将成為 "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成為清角吹寒的空城。還有那些曾經苦苦記憶的意象,邊塞的羌笛吹響思念,搗衣砧上聲聲的想念,都化成了一幀幀的影像,映入眼簾,映入心中。
之前有人問,這部電影的主角到底是誰 ? 我一開始說高适,畢竟他貫穿頭尾 ,活的最久 。但是後來看到有人說看到高适就像看到了普通人的一生,很有共鳴。于是我想主角應該是李白 。因為這部電影的特點就是在于:他不是以主角視角去寫主角的。他是以高适的視角去寫主角的。
你會發現高适跟大多數人很像,是究其半世仍未果的普通人(當然,他非常有才華)。為了引起共鳴,電影用很巧妙的手法從高适這個普通人的視角入手,以他的感受看李白,更易理解 。所以,寫高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寫李白。另外,為什麼主寫李白呢 ? 會發現,李白的朋友特别多,正因如此,主寫李白可以自然地描繪到唐朝的其他名人,以眾名人的詩來展開唐朝興盛。
最後,我們的歷史很悠久,我們的文化很深厚,我們的藝術很絢爛,我們的山河很遼闊,我們的人民很勤勞,我們的先祖很智慧,我們的民族很偉大,為什麼不把這些搬上熒幕而是總講一些小情小愛的小故事?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去用歷史原本的色彩描繪它在人們心中的姿态,萬裡山河裡藏着千年歲月,那些歲月,或榮或辱,但都足以勉勵我等復興中華之夢,真心希望以後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