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水貝黃金遇消費稅危機,從 “價格窪地” 到轉型十字路口,歡迎閱讀。
3 月中旬," 提醒商家們依法納稅 " 的消息,在水貝黃金商家的朋友圈裡炸開了鍋,也讓那些對黃金價格格外敏感的消費者們心裡捏了把汗。
過去幾年,水貝因金價緊追大盤價,火速在網上蹿紅,成黃金買家的 " 打卡聖地 " 。在各種黃金購買攻略裡,總有人自發推薦去水貝買黃金。
水貝金價能如此低,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金銀及相關合金、鑲嵌首飾,包括鑽石飾品,零售環節征 5% 消費稅,批發環節則免。
于是,身為批發市場的水貝,不少商家打着批發旗号向 " 散客 " 做零售。
這次 " 提醒商家依法納稅 " 的消息背後,釋放出一個信号:" 水貝模式 " 可能要畫上句号了。以後水貝的零售業務,也許要像普通金店一樣,賣黃金飾品得繳消費稅。
為了趕在政策落地前找到出路,水貝的商家們最近絞盡腦汁:
有人匆忙 " 清倉 ",欲借 " 低價 " 快甩存貨;有人暗自盤算繞開監管,妄圖維系 " 低價 " 局面;更有人已然踏上探索轉型的征程。
在這一幕幕背後,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所有水貝商家面前:當曾經的紅利逐漸消散,低價優勢不復存在,水貝市場究竟該朝着何方轉型,才能重煥生機 ?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楊佳
編輯 | 萬芳
" 看到消息稱,要對金銀首飾征收 5% 的消費稅時,我心裡咯噔了一下。" 水貝商戶魯健回憶說。
金銀首飾消費稅,指的是黃金、白銀加工成飾品後,作為零售商品出售、到消費者手上時,需要征收 5% 的消費稅費用。
在我國,這一稅費通常在零售環節征收。但因水貝此前定位為 " 批發市場 ",不直接從事零售,所以一直未征收消費稅。
但前幾年黃金價格暴漲,各大黃金零售品牌價格接連突破新高。水貝不少批發商家開始以批發名義做零售,推出 " 水貝模式 "。
圖 | 深圳的水貝市場
此後,水貝黃金批發市場便流傳着要對零售黃金征收消費稅的說法。
" 我每年都會聽到相關傳言,但沒有一次像這次一樣讓我感覺‘風雨欲來’。" 魯健說。
現在各個賣場的管理處都在組織對商戶進行合理納稅的宣講,還提到可能有不定期的稅務稽查,新聞上也報道了相關消息,并且要求商家們交易時要開發票,所以他感覺 " 這次是來真的了 "。
圖 | 水貝商家讨論消費稅的影響
" 如果開始收稅,對我們這批走水貝模式的商家來說,衝擊太大了。" 魯健舉例說,以 3 月 19 日金價為例,當日金價大盤價約在 710 元左右,水貝當天的金價報價 713 元,僅略高于大盤價 3 元。
這意味着,消費者能按照每克 713 元的價格,再單獨支付加工費購買黃金飾品。
但如果消費稅開始實行,消費者需要為每克黃金支付 710 元 × 5% 的消費稅,即每克黃金價格至少上漲 35.5 元。
" 而且金價漲得越高,要交的消費稅越高。" 考慮到前來店裡購買黃金的多為備婚群體,且不少購買的是大克重產品," 收稅後至少要貴千元 "。
擔心黃金 " 砸 " 在手裡的魯健,在得知消息後立即在朋友圈和自己的粉絲群裡 " 清貨 "。
在魯健積極清貨的同時,也有很多收到消息的新人趕到水貝,力求在 " 稅收落實 " 前買到貨。因此,周末時水貝不少零售檔口人頭攢動。
在水貝金展做零售的櫃姐小怡形容:" 大家像買白菜一樣在選購,比去年還瘋狂。"
小怡解釋,如今水貝的金價早已超過 700 元,加上工費,每克價格逼近 725 元。
" 要知道去年 3 月,周大福的金價還沒到 700 元,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貴。現在水貝的價格超過去年周大福的價格了,來買黃金的人卻更多了。"
圖 | 水貝市場上銷售的黃金飾品
其中不乏一些從外地專門趕來選購黃金的用戶。" 像這樣特地從外地趕來的用戶,我每天都會遇到好幾個。" 小怡說。
張力就是周末特地從廣州趕來和未婚妻選購黃金的用戶。他的婚期定在十一黃金周,情侶二人原本計劃五一時再選購黃金。但看到 " 水貝要收黃金消費稅 " 的消息後,特地前來。
" 我們備婚購買的克重大,計劃購買 100 克。原本現在金價漲了後,五金就是一大筆開銷。再一收稅,每克至少要上漲 35 元,算下來要多花 3500 元。而從廣州過來,兩個人的車費也不到 200 元。" 張力解釋。
那些不能來現場的消費者,則會通過代購下單。" 你看那些忙着拍照的,就是黃金代購。" 小怡指着另一邊不斷拍照、和手機那頭溝通的客戶說。
這些代購客戶往往會胸前背着一個黑色雙肩包,不斷回復消息。為了刺激消費者購買,這些代購也會在朋友圈不斷強調 " 黃金要收消費稅了 "。
雖然還沒有明确黃金消費稅具體實施的時間,但 " 黃金消費稅 " 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挂在每一個關心水貝金價的人頭上。
" 消費稅是板上釘釘的了,現在希望是晚點出。" 魯健說。
但也有不少人,和魯健意見相左,他們希望消費稅可以早點出。比如在水貝市場從事批發的老韓,就是希望消費稅可以早出的商家。
老韓在水貝市場做黃金批發多年,下遊商家遍布全國。" 早些年水貝的賣場還沒有這麼多,大家都是做批發的,雖然有競争,一切都有序。"
但是這幾年,随着水貝名聲傳播出去後,水貝租金水漲船高、區網域内新修了許多賣場後,一切都變了。
" 商家們為了能出貨,開始通過互聯網做零售。" 老韓解釋說,最開始只有少量商家做零售,但随着越來越 " 内卷 ",不少商家加入其中,通過線上渠道以批發價銷售零售產品,擠壓了許多線下批發商的經營空間。
為了求生存、對付高昂的租金,老韓也開始 " 批發 "" 零售 " 兩手抓," 現在金價高漲,很多線下的金店都倒閉了,批發沒那麼好做了,我不做零售,就少賺了一筆錢 "。但做零售,成本比批發高昂,而且會影響批發生意," 等于你在搶下遊客戶的生意 "。
老韓形容自己的處境就像夾心餅幹一樣,被夾在 " 批發 " 和 " 零售 " 的中間," 最後只能靠多收零售用戶的工藝費,來确保批發客戶的權益 "。
可多收手工費并不能解決問題。" 黃金沒有品牌一說,水貝的金價又是統一的,費用差異體現在工藝費上。"
圖 | 水貝市場上銷售的黃金飾品
但為了留住客戶,工藝費成了 " 價格戰 " 的關鍵," 有時候為了賣出東西,工藝費到了每克 10 塊,我們還要給折扣。" 老韓苦不堪言。
老韓也嘗試過做互聯網,結果發現流量費、專業運營人員、營銷費又是一筆開支," 雖然我們賣黃金的,但不是造黃金的 ",最後只能放棄。
" 開始收消費稅後,零售商家的金價費用和許多小品牌差不多後,就能把批發商和零售商區隔開,這樣批發商的利益才能保證。" 老韓說。
龔寧同意老韓的看法,也支持黃金消費稅早日出來。龔寧是老韓的 " 大客戶 ",在河南經營黃金生意,有幾家小金店,常年在老韓這裡進貨。
原本龔寧憑借着水貝進貨便宜、質量好的優勢,靠着在加完消費稅後比大牌低許多的費用,在當地生意興隆,哪怕當地有周大福、周生生、老廟等品牌店,他也不愁生意。但是從前年開始,龔寧進貨的數量銳減。
圖 | 水貝銷售的老鋪黃金同款式飾品
" 我們那邊縣城都知道買黃金要去水貝,去不了水貝的就去線上水貝直播間買,很少有人再在金店裡購買。"
一邊是金價暴漲後購買黃金的人數減少,一邊是消費群體集體遷移到水貝,龔寧的生意一落千丈。迫于生存壓力,龔寧去年關掉了兩家金店," 就留兩三家,做做不會網購的消費者們的生意 "。
" 我們小商家沒大牌子的設計能力,說白了就是二道販子。如果再不出黃金消費稅,水貝的商家用批發價出貨,我們實體小商家就沒出路了。" 龔寧說。
但有設計能力的品牌商家,也希望消費稅早點出。
" 黃金回收時都是一個價,說明黃金本身價值是一定的,價格的高低、或者說品牌的口碑實際在設計上。可是水貝的抄襲能力太強,我們完全沒有辦法進行原創保護;等于我們不斷投入設計做爆款,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批量生產,對我們造成了極大威脅。" 在某珠寶品牌做設計師的一一說。
圖 | 水貝銷售的周大福同款式飾品
一一也知道收了消費稅後,水貝商家的黃金飾品依舊比品牌便宜,大部分消費者依舊會考慮水貝購買," 但起碼是個好開始,有了消費稅,說不定就能推動後續版權費,只要有規範管理,就代表着希望。"
在黃金消費稅消息傳開的同時,也有不少商家開始想對策。
比如魯健想到的是 " 換款 " —— 換款指的是,消費者直接拿等重量的金來交換,另外補一些工藝費差價即可。" 我們盤點庫存時,只要黃金重量對得上就行。" 魯健說。
一些商家在考慮 " 現金 " 交易、推出一口價,或者用足金來取代目前店裡售賣的 9999 產品 —— 我國規定,含金量大于或者等于 99% 的黃金,都稱之為足金;但因為提純成本的原因,990(99%)的足金,和 99.9% 以及 99.99% 的成本并不一樣。
還有一些商家,決定繼續做仿款,利用大牌的熱賣款來帶動銷量," 總是會有人買單的。" 老韓說。
在這些 " 求生 " 措施背後,實際上是水貝市場必須面對的更為尖銳的核心問題:當紅利退去後、低價政策不在了,批發市場水貝如何活下去?
" 我們想的這些舉措,其實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魯健坦言。
征收黃金消費稅後,雖然水貝的零售價金價還是會比許多品牌便宜,但未來嚴格管理後,加上增值稅,成本可能會上去一大截,對比 " 龔寧們 " 的本地金價不會有太多優勢," 而且那些本地金店還占據地利、看得到現貨。" 魯健并沒有自信。
那麼回歸做批發,還有機會嗎?
" 現在水貝工廠、檔口那麼多,價格戰已經打到了沒有空間,如果沒有特殊的款,别人為什麼要來你這裡進貨呢?" 魯健想不出理由。
專做原創的困境也非常明顯。" 水貝的制造能力很厲害。" 水貝的商家們能夠迅速復制出各種熱門款式,并且相較于那些有設計師儲備、大量門店可以讓貨物流動的大品牌來說,小品牌做原創設計無異于 " 以卵擊石 "。
圖 | 水貝銷售的梵克雅寶同款飾品
而且原創想要賣出去,還要品牌加持。要做品牌,就不能檔口化運作,而是得成立公司,團隊化運營,這些成本對于傳統商家們來說,并不是一筆小開銷。
但某種程度上來說,做原創品牌,似乎又是必然道路 —— 這條道路,在水貝已多次被驗證。
比如耳熟能詳的周六福,以及最近網絡上大火的 " 曼卡龍 "。前者擁有 4000 多家金店,即将赴 IPO 上市;後者其背後的品牌就是水貝黃金老店 " 萬隆珠寶 ",其設計深受新生代消費者喜歡,拿到過抖音電商黃金類目的前幾名," 并且他們家的產品按照克價算,并不便宜。" 老韓說。
也正是如此,魯健有思考 " 要不要轉型做高端的定制 "。
他曾當過很多年的學徒,學過花絲、錾刻等工藝,但因為手藝人收入微薄而投入水貝黃金 " 流水線 ",售賣機器制作出來的黃金。
" 還是老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