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警惕國企世襲,不能止于熱搜,歡迎閱讀。
近日,山東煙草專賣局發布了 "2023 年高校畢業生招聘公告 ",其中涉及多條對應聘人員選賢 " 避親 " 的具體情形要求。
公告中提到,應聘人員不得應聘錄用後即構成幹部任職回避情形的崗位,也不得應聘與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内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人員擔任領導成員部門系統的崗位。
列明回避制度本是常規操作,但 " 多地煙草局要求直系三代血親不得應聘 " 的話題卻很快登上熱搜。
網友們之所以 " 感冒 ",一方面在于招聘季觸及本就敏感的就業話題,壟斷性國企又被公認為收入和福利優厚的 " 上上籤 ",招聘規則自帶流量。
另一方面則在于像煙草局這樣的國企,體制内的好職位,社會上一直伴有 " 裙帶 " 關系雜音,類似現象損害了就業公平,還帶來了腐敗和權力濫用的風險。
多地煙草局在招聘公告中明文規定能否真正回避 " 世襲 "" 裙帶 ",相關崗位招聘能否做到真正的公平,免不了被輿論關注。
事實上,除了煙草行業,政府部門、國企、事業部門都有類似規定,防止近親繁殖、裙帶關系,在制度層面并不缺乏規制。
熱熱鬧鬧的招聘過後,總還要看看實實在在地錄用。最怕的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回避制度上三令五申,暗箱操作防不勝防。
三年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發文指出:每逢招聘季,用人部門招考公告中的回避條款總能引起社會關注。
文中直言不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近親繁殖 " 現象在一些行政機關、事業部門、國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成為選人用人領網域一大頑疾。
考公千軍萬馬,但一些有關系的人卻能輕松 " 上岸 "。一個部門若對内部子弟敞開大門,讓一些職工子女享受到了特權和優待,也就會顯著降低外來人員進入的機會。
這波操作意味着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很難發揮作用。而職工間存在盤根錯節的親屬關系,企業管理的科學化就很難推進,人才的培養很難做到公平。
國有企業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長此以往,勢必影響企業的人才結構,挫傷其競争力。員工缺乏競争機制和合理流動,企業不能吐故納新必定固步自封。
過往的案例中," 關系網 " 裡的國企很容易生成家族式或宗派式的利益集團,他們之間通過血緣、親情、人情等紐帶相互勾結、相互保護、相互輸送利益。
保障勞動者公平就業的基本權利,警惕國企的 " 崗位世襲 " 和事業部門的 " 蘿卜招聘 " 不僅要有制度上的嚴格規定,更要有執行層面的嚴格監督。把熱搜的關切點落實,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