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伏天落幕暑溼尚在,早睡早起多補水,歡迎閱讀。
8 月 20 日出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過去了,開始向秋天過渡,氣候逐漸幹燥,早晚溫差變大。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推拿理療科主任醫師國生提醒,出伏之後白天氣溫仍較高,秋燥既臨暑溼尚在,此時應注意滌蕩暑溼、潤燥祛火、調護脾胃、柔肝養血。
科普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推拿理療科主任醫師 國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推拿理療科主治醫師 馬小亮
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渡。秋季燥字當先,養生注意養陰防燥。此時,可以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中醫認為酸能斂陰,建議在飲食中配合一些酸性食物,比如山楂、烏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悶熱雖有緩解,但溼氣仍重,溼氣重濁則人容易感到疲乏,即我們常說的 " 秋乏 "。" 秋乏 " 易引發睡眠不足、血壓不穩,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此時早睡早起,規律作息尤為重要。
出伏後仍有高溫,水分損耗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有血栓形成風險,應注意補水,每日攝水量應不少于 2000~2500 毫升,睡覺前和晨起飲水預防效果更佳。
運動要契合早晚涼、午間熱的氣溫變化規律。早晚鍛煉,應時而動,可加快新陳代謝速度,起到防病抗病的效果。朝宜動,晨練推薦健步走、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不僅能增加機體抵抗力,也對心肺功能有良好提升作用,有效預防高血壓、高血脂、肺心病以及胃腸功能低下等疾病發生;晚宜靜,晚間宜堅持靜養,如盤腿打坐,讓機體自然放松,有效排除雜念和煩惱,使心情舒暢。
專家還推薦了幾個養生穴位:
豐隆穴滌蕩暑溼
豐隆穴取穴于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胫骨前肌的外緣,該穴位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祛溼穴位。每天點按豐隆穴,每日兩次,每次三分鍾,不僅可以改善體内溼氣的停留,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痰溼,減輕暑溼困乏的症狀。
合谷穴潤燥祛火
合谷穴取穴于雙側虎口位置,此穴清熱解表、清咽利喉、通經活絡。配以太衝穴,取穴于腳拇指和腳食指之間的凹陷處,有清肝火、消腫痛的功效。兼顧内庭穴,定位于第二、三腳趾之間,對于肺熱引起的咽喉腫痛、胃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情況都有緩解作用。每日點按,輕重相濟。
足三裡穴調護脾胃
足三裡穴是調理脾胃要穴,取穴于胫骨前緣外側端一橫指,按摩足三裡穴的力度可由輕而重,反復多次按摩,待出現酸、脹、麻的感覺即可。配以内關穴:取穴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兩寸。按摩内關穴時宜用指尖按壓,每側數分鍾,直到產生酸脹的感覺。輔之以中脘穴:取穴于上腹部,肚臍和胸骨下端連接線的中點。按摩中脘穴宜用揉法,輕揉緩推數分鍾,疏通經脈,調理脾胃,尤其對于消化不良等脾胃問題有良好效果。
章門穴柔肝養血
章門穴取穴于側腹部,第 11 肋遊離端的下方。章門穴為髒會穴,統治五髒疾病,兼具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功效。雙手中指點按做環狀運動,每日兩次,每次三分鍾。配合三陰交穴,取穴于小腿内側,當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側緣後方。此穴調補肝腎,行氣活血,按摩時可用拇指順時針按揉三陰交穴兩分鍾,然後逆時針按揉兩分鍾,力度以局部有酸脹麻感為宜。配以行間穴,取穴于足背部,當第一和第二趾間,趾蹼後緣赤白肉際處。此穴平肝降火、解郁安神,可用指尖掐按行間穴 3~5 分鍾,力度以局部有酸脹麻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