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我問網友如何能刺激内需消費,得到了上千條回復,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寧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寧南山,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我在頭條号和微博都問了網友一個問題:從你個人的角度出發,有什麼辦法可以刺激消費?
兩個平台的回復加起來有幾千條,我仔細看了覺得非常精彩,而且還有很多腦洞大開的回答,感嘆網友的智慧果然強大。
提得最多的答案,我大概總結如下:
1. 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
我專門查了下我國農村老人的養老金,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是把農村老人基礎養老金提高 20 元達到了 143 元人民币每個月,當然由于各個省還有補貼,以及還有個人繳納的部分,因此實際平均有兩百多元每個月。
我查詢了《2023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 年年末全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 54522 萬人,其實際領取待遇人數 17268 萬人,基金支出 4613 億元。
我們用 4613 億元和 17268 萬人計算了下,平均每人每月就是 222.6 元。
而由于還有着區網域的不平衡,比如上海的農村老人退休金平均每個月能在 1000 元人民币以上,還有江蘇、浙江、珠三角等區網域的農村老人退休金相對高一些,實際上全國大部分農村老人平均一個月就一兩百元人民币。這不僅使農村的老人不敢消費,事實上也讓農村老人的子女也不太敢消費,因為他們要承擔着自己農村父母養老兜底的經濟責任。因此非常多網友建議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
當然也有網友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農村老人即使多發了養老金也不會消費。但是我覺得,先不說這個猜想是否正确,即使農村老人們 100% 不消費都存起來了,也是對農村的年輕人養老負擔減輕是有很大幫助的,他們在城裡打工立足本來就不容易,養老負擔的減輕也可以刺激他們消費。
另外還有網友說,如果擔心農村老人漲了養老金也不消費,那就幹脆用消費券的形式漲養老金,不用就作廢。
相應的,還有網友提出一個腦洞大開的回答,說養老金超出一定金額的部分,比如每月 8000 元以上的部分以消費券的形式發放,花錢的時候可以直接抵扣,過期作廢,鼓勵消費。
2. 嚴格執行勞動法和休假,這個和農村老人養老金并列是提及最多的。
很多網友提出嚴格五天八小時工作制,嚴格地落實年休假。
也就是讓廣大勞動者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更多的假期出去消費,還可以增加就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單休的工作都還非常多,以至于現在在各大招聘軟體上最常問的問題就是雙休還是單休。
還有個網友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是說給每輛車每年高速免費幾天的配額,不一定非要節假日的時候才能免費,平時自己休假出去的幾天也可以免費,這樣實現錯峰出行。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覺,反正我是覺得今年的公共假期多了兩天,使得春節變成了八天假期,五一變成了五天假期,對我的過節體驗提升巨大。因為我國不少人群是較難請假的,包括不限于請假成本高(扣工資很多),業務壓力大請假較為困難等等。
另外,人們不管是消費,還是養娃,都是天然的需要時間的。其實我覺得減少勞動時間的最大意義其實是提供提高生育率的基礎條件,而生育率的提高才是長期提振消費的根本,畢竟所有的消費都是來自人,人都沒有了消費也就沒有了。
3. 發放育兒補貼。
當然這個政府也已經在做了,今年的兩會也首次在政府報告裡面明确提及,部分省市已經實行,後面會在全國全面鋪開。我們都知道,養娃的支出天然是最大的家庭支出之一,只要多生一個娃,那每年新增的消費就不少。
目前我查到的全國最高育兒補貼來自呼和浩特。今年 3 月 13 日,呼和浩特市衛健委發布的當地生育補貼政策:
生育一孩的家庭将一次性獲得 1 萬元補貼;
生育二孩的家庭将獲得 5 萬元補貼,分 5 年發放;
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将獲得 10 萬元補貼,分 10 年發放。
4. 還是有人覺得房貸壓力,希望進一步降房貸。
這個也有不少人提及。過去一兩年房貸利息下降讓我收益很大,每年少支出好幾萬元人民币。
當然有的網友更有創意,說可以考慮 2019 年~2021 年房價頂峰時購買首套房的人群返還購置稅;
還有人說房貸利率現在進一步下調的話,可以考慮把下調利息以消費券的形式發放,這樣也可以刺激消費。
5. 多發消費券。
這個其實已經在做了,而且各種消費補貼政策對于刺激消費成果顯著一季度我最關注的數字就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 4.6%。我同時查詢了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僅為 3.8%,而去年一季度增速是 4.7%,也就是在去年同期增速還不錯的情況下,增速還環比上季度上升了,總體勢頭是不錯的。
尤其值得關注的數字,3 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竟然增長了 5.9%!這個數字因為大大超出預期,以至于有的網友又開始嘲諷是不是在做數據。但其實背後是有原因的,就是以舊換新政策大規模落地了,導致全國尤其是常用的消費品增速非常快,一季度限額以上部門通信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别增長 26.9%、21.7%、19.3%、18.1%。
其中這個通信器材類增速高達 26.9%,這個是包括手機在内的,一個月内我家買了三台手機!
我父母前不久都買了新手機(我問了下是 4 月 2 日),就是因為老家縣城的手機店也在大規模宣傳以舊換新,所以他們也知道了。我父母一人換了一台,每台都是國家補貼零售價的 15%,都覺得很劃算。老實說,我也有點心動,查詢了廣東購買新手機的國家補貼也是 15%,最高不超過 500 元。
然後是在 4 月 30 日,也就是放假前一天,我老婆跟我說她也買了台新手機。我很驚奇地說為啥,她說通過研究,搶到了寶安區的消費券,有 600 元人民币!
我問她那個 15% 的國家補貼你研究了沒有,她說她在小紅書上查過了,手機高于 6000 元的就沒有國補了,但是這個消費券可以用。
我是去年年初買的車,當時還沒有以舊換新購車補貼,只有各個區的購車補貼,我拿到了 5100 多元補貼。
而那之後在 2024 年 4 月深圳又增加了以舊換新補貼,到今年 2025 年版本在補貼金額上又繼續加碼,直接一台補貼 1.5 萬元。所以如果我晚一年買車,就可以多拿 1.5 萬元人民币。
6. 大規模更新老舊房屋和基礎設施。這個政府其實也已經在做。
7. 保交樓,加快完成停工住宅交付,清理拖欠的工資。這個也在處理了。
8. 提升最低工資标準。
我看到有網友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過去十年最低工資水平的增長明顯慢于平均工資水平的增長。
我查詢了下,以深圳和上海為例。
上海從 2015 年 4 月 1 日上調最低月工資到 2020 元後開始算,到今天最低工資為 2690 元,漲幅為 33.2%。深圳從 2015 年 3 月 1 日把最低月工資上調為 2030 元後開始算,到今天上漲為 2520 元,漲幅為 24.1%。
這個漲幅甚至還不如日本!
日本的最低工資是按照規定最低時薪。2015 年 10 月,日本在全國調漲最低工資标準後,水平最高的東京地區最低時薪為每小時 907 日元。而最低地區為鳥取、高知、長崎、大分、宮崎和衝繩 7 縣,上調後為每小時 693 日元。全國平均為 798 日元。
到 2024 年 10 月日本各地陸續調整最低時薪後,最高東京地區為 1163 日元,而最低的秋田為 951 日元,全國平均為 1054 日元。如果按照最富裕的東京,2015~2024 年的漲幅為 28.2%,如果按照最低的地區,2015~2024 年的漲幅為 37.2%。如果按照全國平均,日本 2015~2024 年的漲幅為 32.1%!超過了深圳和上海。
再看平均工資的增長。
深圳市 2015 年度在崗職工(城鎮非私營部門)年平均工資為 81034 元,折算為月平均工資為 6753 元 ,到 2023 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14553 元一個月,增長了高達 115.5%!遠遠高于最低工資水平的增長。
注意這個在崗職工工資不是所有人的平均工資,而是城鎮非私營部門的員工,其收入水平高于城鎮私營部門員工。
可以認為是高收入群體的平均工資增長比最低工資标準上漲快了很多。
9. 最後我再說一個我很認同的,也是一直在說的,提高高品質住宅供給。
那就是全國房子都過剩了,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不可逆的下降通道(除非生育率恢復到 2.1,但這不可能),已經連續三年減少,今年預計還會減少百萬人以上,未來每年人口下降規模還會越來越大,會出現每年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減少。
因此可以鼓勵建低密度,大面積的房子,不斷提高高品質住房的标準,提高高品質住房的比例,讓中國人住的更寬敞,更舒服,有更大的空間。
像這個今日頭條網友發的評論說他自己的情況,是這麼說的:
" 跟着香港新加坡學的樓房,導致家裡空間太小,嚴重限制了大家的消費能力。
就(我)個人而言,手機電腦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已經換了一輪,但不可能一直換這些電子產品,沒必要也太浪費。
看了好久:皮劃艇、摩托車、投影儀(已經有,但不中意)、大板書桌、環繞家庭影響、按摩椅、3D 印表機、個人手工制作工作間、燒烤裝備 …… 可這些東西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放哪裡,家裡實在沒地方放,以前在農村大院有地方但是沒能力,現在将就着有能力、但沒地方。
住在樓房裡、家裡空間小是當前限制消費能力的最大制約因素,
導致大家一到假期就全都到戶外那點有限的公園、綠地,人擠人,實在沒地方可以發揮大家的想象空間,能選擇的太少,跟着香港新加坡學的樓房,到現在完全不适合國情。"
我之所以很認同這點,就是中國最有消費能力的一二線城市居民,其實居住條件都不好,我一直說二胎家庭需要四房才能住的舒适。一個房間夫妻兩人住,兩個娃兩個房間,還要留一個房間給老人,老人不住的時候就作為書房或者影音室或者健身房之類。
你不需要羨慕京爺、滬爺,或者說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的居民。可能你的家族有的孩子很出息最終在一線城市落戶安家了,但是他的住房大概率沒有你住的寬敞。
大部分的北京、上海居民都居住在兩房及以下的住宅裡面,能住在三房的已經是優勝者了。
下圖是北京居民的居住情況,城鎮居民有超過 60% 居住在一居室單元房或者兩居室單元房裡面。
剩下的接近 40% 裡面還有好些是平房、筒子樓之類。
你羨慕的高大上的滬爺也是一樣的,可能你看到對方是上海土著,上海獨生女,朋友圈各種精致,就先渾身一哆嗦覺得自己配不上了。
實際上到各個網站一看,不管是在售的還是成交的,2024 年上海 70% 以上的房子都是兩室一廳或者以下。
你去一個一線城市的朋友家裡做客,他家裡居住條件大概率不如你家好。
為啥那麼多一線富裕中產要移民澳新北美,居住是一個重要原因,誰不想有大 house,四五個甚至更多的房間,以及大車庫啊。
深圳也是一樣的,比北京上海還差些,因為 60% 的深圳居民居住在城中村,能住商品房的,不管是兩室一廳還是一室一廳,都已經是 " 上流社會 " 了。
我在深圳去過很多市區的小區,大部分停車都很難,停車位嚴重不足。
而我回老家縣城發現是同樣的情況,大街上,小巷子裡都停滿了車,停車位嚴重不足。
而在大城市,普通人也就是能夠買個兩室一廳,能買三房的都是實力不錯的了,這樣子怎麼生二胎三胎呢?别的不說,家裡太小了連東西都放不下。
不只是一二線城市,應該在全國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不斷提高低密度社區 + 大面積住宅的比例。
要讓中國也出現北美式,澳新式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水平,釋放消費潛力,我們的可居住國土面積這麼大,是有這個能力的。
而且我還有兩個想法:
(1)如果我國三四線城市或者小鎮上有北美式,澳新式風格的别墅社區,對于吸引年輕人從大城市回流會更有幫助。其實現在很多工作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做,像北邊的鶴崗,南邊的大理等地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往。
(2)對于全世界的老百姓來說,北美澳新式的大别墅社區似乎是西方人的獨有居住生活方式,是西方人的專利,是西方人高生活水平的象征。
如果中國大陸也大量存在着這種居住方式,将會從心理上產生很大吸引力和衝擊力,例如周邊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方,是不存在這樣的生活方式的,誰的生活水平更高,會非常直觀。
2024 年我國對美國出口金額 37336.07 億元,受此次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假設下降 70%,就是會減少兩萬多億人民币(老實說我比較樂觀,我覺得不會下降這麼多,因為有各種豁免,還有各種第三方轉口貿易),損失的出口主要是競争力較弱的部分,而國内則面臨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由于經濟增速已經下降到了 5% 這個水平,也就是蛋糕做大的速度在下降了,因此分配已經成為最近幾年提及次數和關注度越來越多的關鍵詞。我在我各個平台的網友評論裡面越來越多地看到 " 分配 " 這個詞。
除此之外我國還面臨着生育率大幅下滑的問題(2016~2023 年出生人口腰斬),以及面臨着勞動時間長,休息時間短的問題。
而現在其實我們隐隐覺得,這些問題的解法和反制美國對等關稅的解法其實是一致的。
改革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有助于擴大國内市場,而擴大國内市場又可以反制美國的對等關稅。
也就是說,反擊美國的對等關稅和推動國内的進一步改革,其實可以是同一件事情,這就讓對等關稅成為了一個機遇。
做一樣的事情,可以得到兩份收益:國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國的反制。
總之,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外部壓力固然是挑戰,但同時也是變得更好的機遇和動力。
就跟美國 2018 年的半導體封鎖造成了中國半導體產業七年來高速增長一樣,這次的對等關稅只要我們能成功轉化為自我進步的動力,就将會迎來又一次的類似 " 半導體產業繁榮 " 的景象。
而我們個人的機遇,也就在這次歷史事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