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公司最大的内卷,是“過度管理”,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技術領導力 ,作者 Mr.K
作者:Mr.K
來源:技術領導力 ( ID:jishulingdaoli )
馬雲在某财經節目做嘉賓時,現場一位管理層模樣的人,侃侃而談,一頓輸出。馬校長邊聽邊皺眉,等那人發揮完畢,校長反手一個靈魂拷問 " 你是不是讀過 MBA",并調侃那位高談闊論的哥們有點 " 輕度 MBA 中毒 ",還指出這一類人的總體 " 特征 " 是,事情說起來又是市場調查,又是自我定位,聽上去邏輯通順,條理清楚,但實際幹起來卻往往全錯。
這是馬雲對 MBA" 偏見 " 的著名場景之一。校長其他版本對 MBA 的 " 批評 " 言論,K 哥也不止一次聽過,但最近卻親眼見證了一個 EMBA 把自家的公司,搞到奄奄一息的真實案例。
M 君是我念 EMBA 的同學,家裡有企業,大概從前年開始,正式從父親手裡接班,然後開始了各種大刀闊斧地改革,從企業文化的建設,到審批流程的調整,再到考核機制的完善,都事無巨細,親自參與,各種細節上也都有着肉眼可見的 " 學院派 " 風格。但正是在 M 君管理下的這幾年,企業狀況卻每況愈下,當然有眾所周知的外部環境的影響,但公司員工怨聲載道、消極怠工、内部混亂、人才流失等,也确實和他的管理有着直接的關系。
上個月月底,在和 MBA 同學的一次聚會上,聽說 M 君的管理權被他家老爺子收了回去,現在 M 君更多的是寄情山水,優哉遊哉。席間大家讨論 M 君的問題到底出在哪,一個平時和 M 君走的很近的朋友給出了四個字的答案:過度管理。啥事都覺得不完善,都不符合 EMBA 課堂上講的規則和原理,都需要自己親自整改,結果改來改去,把一個原來運轉挺順暢的企業,弄得到處不兼容、到處是 Bug,差點給折騰黃了。
1
過度管理能有多奇葩?
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管理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混亂的事情規範化。而過度管理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把單純的流程繁瑣化,而且還非常教條,不知變通。
有一次 K 哥到一位創業的朋友公司拜訪。發現朋友不大的辦公室裡,卻有一個碩大的檔案櫃,裡面滿滿登登全是貼着标籤的藍色檔案夾。我問朋友這都是啥機密材料。朋友很自豪地告訴我,這是他們的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然後還拿出幾本給我展示,什麼财務制度、人事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我當時有點懵,朋友的公司加他一起也才 5 個人,有必要這樣嗎,這架勢是直奔公司上市去的吧。我又想起這位朋友經常找我訴苦,說他公司的人員流動嚴重,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太不穩重。看着這一櫃子的管理制度,我忽然有點理解那些年輕人了。
K 哥還看過一個更奇葩的故事,某公司為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對員工的如廁時間,做了具體規定,還專門引進一套特殊設備,衛生間的門有計時功能,從人進去關上門的那一刻開始計時,5 分鍾後門會自動打開,人不出來,門就一直開着,還會不停發出提示聲。有不少員工覺得這套措施太過分,太不尊重人。但老板卻說,規定 5 分鍾是為大家好,他專門找專家咨詢過,專家說如廁控制在 5 分鍾之内最佳,時間長了對健康不利。好家夥,員工上廁所 5 分鍾,回到工位上在心裡罵老板 50 分鍾,這樣真能提高工作效率嗎?
過度管理還有一種重要表現,就是管理者喜歡親力親為,事必躬親,讓自己忙到停不下來,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眼光,不信任員工能夠做好,認為少了自己啥事都做不好、做不成。
K 哥的自媒體公司以前有位合夥人,就是這種滿滿控制欲的類型,不僅對員工的創作習慣,寫作方式處處幹預,甚至連大家用什麼字号、字體大小行距多少、配圖人物的臉是要朝左還是鏡像處理為朝右,都要下指導棋。很多員工向我抱怨,我也多次勸那位合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用戶的審美也不是單一的,我們認為的标準也未必就是對的,要給大家一些創造、嘗試的空間。後來那位合夥人慢慢淡出了日常管理,團隊也比以前更穩定,更有活力了。
彼得德魯克曾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 " 知 ",而在于 " 行 ",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這句話對于 " 過度管理 ",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證明你做的對、決策科學的,不是什麼先進的管理模型、前沿的 MBA 課程,也不是冗長的會議,感動自己的忙忙碌碌,而是結果。如果你管的越多,團隊向心力越差,人員流失越嚴重,經營業績也下滑,你就停下你的 " 管理 ",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 " 過度 " 了,會更有意義。
2
過度管理的危害都有多大?
1、信任缺失,員工離心離德
不少企業之所有認為只有靠嚴格無死角的管理制度、強制的手段才能讓員工認真工作,才能讓下屬在自己預設的軌道上,服服帖帖的幹活。其中一個深層原因,就是和員工之間的互信缺失。
K 哥看過一個段子,某公司老板外出休假,恰好在此期間公司門鎖壞了,導致不少公司資產被盜。老板休假歸來質問員工,門鎖壞了為什麼不修,行政人員回答,因為修鎖要老板批準,要走流程,而老板不在,無法申請審批。老板又問,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請示,行政回答,因為公司規定,上班期間不允許使用手機…好嘛,妥妥的邏輯閉環,沒毛病。都把員工管這麼嚴了,作為老板還好意思追問 " 你為啥不下班後給我打電話 " 嗎?
貌似可笑的故事背後,其實反映的是老板和員工之間的信任危機,上班期間不準打電話(免杠,特殊行業除外),其實和規定員工 " 如廁不得超過 5 分鍾 " 是一個意思,就是赤裸裸的不信任。這樣的老板可能認為在自己 " 買斷 " 的 8 小時内(不考慮加班時間),但凡員工花 1 分鍾時間處理和工作無關的事,就是占自己的便宜。為了最大程度避免被員工 " 揩油 ",就會用各種所謂的 " 制度 "、" 流程 " 來加以限制,
久而久之,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把員工推到自己和企業的對立面,造成員工各種口服心不服,出工不出力,變相劃水摸魚(請相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現象。讓那些看似有理有用的制度、規定,成了讓員工離心離德,讓企業不斷消耗生命力、戰鬥力、向心力的罪魁禍首。
2、迷信權威理論,讓企業失去自我
聽說外企、大廠都用 PPT 匯報工作,就趕緊要求自己公司的員工以後也要用 PPT;後來又聽說亞馬遜、馬斯克都對 PPT 嗤之以鼻,連國内的美團都 " 抛棄 "PPT 了,就馬上跟風,要求員工以後不要花大把的時間在制作 PPT 上,用 word 就挺好;聽說阿米巴模式好,就馬上阿米巴;聽說六西格瑪有效,又上馬六西格瑪,總之啥流行、啥來頭大就用啥。而不管和自己的企業、員工适不适配、合不合用。最後讓員工無所适從,讓企業進退失據。
K 哥一個朋友是劉潤老師的粉絲,知道我也做自媒體,就問我認不認識劉潤老師,原來這位朋友想請劉潤老師給他們做個内部培訓,還很豪氣地說 " 錢不是問題 "。不管這位朋友說 " 錢不是問題 " 是不是真的,但他的想法多少有點問題。這個朋友公司去年 8 月份成立,目前團隊也就 7、8 個人,業務主要靠以前在行業中的資源沉澱,規模體量還沒超過 500 萬,他想請劉潤先生培訓什麼呢,又想對标哪家大企業呢?後來這位老兄請了另一位知名度同樣很高的管理培訓師,前前後後花了小 10 萬,還真按照這位名師給的咨詢意見,做了公司 " 整改 ",後來我問他整改後的效果如何,他回了 8 個字 " 一塌糊塗,一言難盡 "。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員工群體和不同的執行力、業務模式,忽略這些現實因素,大搞理論崇拜,名人崇拜,把企業當成試驗田,幻想有人給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讓自己的企業朝夕之間就能改頭換面,是不切實際的。只會來回折騰員工,甚至壓抑大家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最後得不償失,甚至一無所獲。
3、缺乏有效溝通,造成官僚主義滋生
獵豹 CEO 傅盛曾在《如何用溝通解決 80% 的工作問題?》寫到:" 工作中絕大部分問題,不來自于技能本身,而來自于溝通。溝通難在它不以你說了什麼為達成标準,而是以對方懂了多少為準繩。" 而過度管理,則把 " 溝通 " 這一極有意義的行為,在不知不覺間抹殺掉了。就像學生做題時遇到問題,想向家長請教,家長直接回一句 " 不是有答案嗎,去看答案 " 一樣,想想這是一種什麼體驗,而且這個所謂的 " 答案 ",還不一定是對的。
諾基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沙馬 · 奧利拉,也曾說過:管理者有兩個技能很重要:第一是溝通能力,第二是人才管理的能力。過度管理,就是試圖通過 " 畸形 " 地強化 " 第二能力 ",來彌補 " 第一能力 " 的缺失。但大多數情況下,過度管理不但不能彌補溝通的作用,還會滋生各種不該出現的官僚主義。很多管理者可能會拿着各種 " 制度 / 規定 " 這個 " 雞毛 ",對員工上綱上線,吆五喝六,對企業氛圍和文化建設帶來重大負面影響,甚至會出現 " 劣币驅逐良币 ",造成人才流失而不自知的情況。
3
如何避免出現過度管理?
1、敢于信任,合理授權
馬雲曾在某次演進中說過:管理最大的挑戰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正如 K 哥在上文中談到的,信任的缺失是引發過度管理的重要原因。我們的古人就有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的說法。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員工在上班期間,上個廁所、打個電話都不放心,都要過分幹預,這種場景下的員工和管理者,是不是都太累了點,這樣的措施能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尤其面對 95 後、00 的職場人),也值得懷疑。
管理大師德魯克有句名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懂得授權給下屬。真正的管理是通過他人完成工作。K 哥這裡并不是說管理不重要,必要的管理對任何企業、組織都需要,這是毫無疑問的。而是說,管理不必無線上綱,包山包海,還要敢于授權,善于授權。
K 哥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時,就一直在踐行合理授權的理念。舉個例子,按規定有員工請假,需要先向團隊主管審批,然後再交給我審批。但 K 哥把這個流程簡化了,團隊主管自己批準就可生效,主管定期到我這裡集中報備一下就夠了。K 哥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我相信我下面的主管,知道他們能把握好一個度,如果這點信任都沒有,我早就把他拿掉了;另外,我要強化主管在一線員工心中的威信,要給他更多和員工 " 議價 " 的籌碼。碰到急的項目,我一聲令下,我的主管要能号召他下面的人随時戰鬥。主管平時沒點威信,沒點籌碼,下面的人會這麼配合?不太容易吧。
2、控制好 " 管理粒度 "
管理粒度,可以簡單理解為管理者對各業務節點的把控細致程度。不同的領導者有不同的管理風格,有的是粗放型,注重結果導向,只要能完成指标,其他均可自便。但有的管理者偏 " 細節控 ",匯報的 PPT 是不是做的精致,項目管理用沒用甘特圖、設計產品的按鈕位置對不對,顏色行不行,事無巨細,都喜歡插手。
每個員工在各自領網域都有擅長的技能,和不同的風格,要給與起碼的尊重和空間,而不能過分要求 " 整齊劃一 "。如果管理顆粒太細,就很容易限制其他人的發展空間,讓别人失去創新的意願和自驅力,這就不再是對工作的 " 極致追求 ",而是名副其實的 " 過度管理 "。控制管理粒度,給下屬更大的發揮空間,才可能出現充滿活力,百花齊放的場面和氛圍。
3、優化組織結構,簡化管理流程
衙門一多,做事就難,職場上也是如此。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有些企業的組織結構卻非常復雜,甚至某件事出現 " 多頭管理 " 的局面。下面的員工誰都得罪不起,只能每家的廟都要拜,每家的香都要燒,做很多無意義的重復工作,搞得身心俱疲。這就需要優化企業組織機構,避免 " 各有一把号 " 的情況出現,也就一定程度避免了過度管理的隐患。
此外,在管理流程上,能優化的也應該盡量優化。創維前 CEO 楊東文曾談過一件管理中的小事。他們的業務人員在和經銷商或終端門店的客戶打交道時,難免會產生吃飯、喝茶一類的社交費用。但這種營銷費用有時候會因為缺少票據,被會計、财務一刀切地拒絕報銷,或者報銷的流程極其繁瑣,導致一線業務員,工作積極受挫。楊東文做 CEO 後,想出了一個變通的方法。直接把業務人員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當差旅費承包給他。這樣既解決了報銷的問題,又激勵了業務員的工作積極性,一舉兩得,公司員工都省心。
4、構建制度保障和良性企業文化
華為基本法關于自身的經營模式是這樣描述的:我們的經營模式是,抓住機遇,靠研究開發的高投入獲得產品技術和性能價格比的領先優勢,通過大規模的席卷式的市場營銷,在最短的時間裡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充分獲取 " 機會窗 " 的超額利潤。雖然篇幅不長、字數不多,但目标、路徑、實現方式卻極其清晰。
在管理上,企業也要有清晰、簡潔的管理思路和基本模式,要想清楚管理目标,實現的方法論,參與的人群,在此基礎上制定明确的制度和準則,以及清晰的管理邊界,不讓這些制度準則,侵犯員工該有的自主空間。并以此為 " 底座 ",構建适合公司發展階段的企業文化,工作氛圍,為員工徹底解除 " 過度管理 " 的桎梏,提升他們的工作動力和創造力,實現企業和員工的 " 輕松 " 雙赢。
道德經有雲:"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這段話我們可以理解為管理的四重境界:最好的管理者,下屬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管理者,下屬們願意親近他、稱贊他;更次一等的管理者,下屬都害怕他、躲着他;最次的管理者,下屬都輕視他、辱罵他。遠離過度管理,是提升我們管理境界的重要一步,雖然知易行難,但卻可以事半功倍,值得嘗試。(本文完)
介紹:Mr.K,黃哲铿,國内知名 IT 管理專家,「頓悟山丘」咨詢 創始人,科技媒體「技術領導力」創辦人。暢銷書《技術人修煉之道》《技術管理之巅》作者,曾擔任壹藥網 技術 VP、1 号店技術總監、海爾農業電商 CTO。分享個體成長、團隊管理、企業數字化轉型、科技評論。
你的領導力的高低
決定了成員對你的信服程度
本質上取決于個人的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