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體育經驗:中國男子足球最輝煌的一刻,可不幸的是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歡迎閱讀。
由于這次中國男足去澳大利亞參加比賽,由于沒有包機,引發運動員抱怨,說沒有休息好,而網友卻指責,人家乒乓球世界冠軍還坐經濟艙,為何你們就不能。
實際上,中國男子足球有多衰,有多差,已經無需多言,從曾經的亞洲的一流,歷經三十年的努力,終于滑向了亞洲三流。而中國男子足球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是世界一流。
你如果不知道球往哪裡踢,那就往對方大門裡踢
——施拉普鈉
踢球要用腦子,要用心,光靠腳沒有用
——霍頓
這是兩位外籍教練給中國男子足球的忠告,可問題是迄今為止,中國男子足球到現在也沒有弄明白這兩句話的至理名言。
十九世紀之後,最先接觸現代足球的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之後是各個通商口岸的租界區,随着西方教堂以及教會學校出現,包括租界的出現,足球就逐漸在中國近代舞台出現了,很快中國自己洋務學堂,球就逐漸流行起來,但必須指出的是,足球在當時還是很小眾的體育項目。
而随着時間推移,足球因其激烈的對抗性和觀賞性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也開始流行起來,到 1933 年第五屆全國運動會的時候,參加足球比賽的球隊已有 18 支,分别代表福建、四川、安徽、北京、湖北、山西、河北、河南、遼寧、江西、南京、香港、廣東、湖南、江蘇、山東、綏遠,以及上海,而且規模和技術水平堪稱亞洲一流。
作為中國現代足球始祖香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代表中國足球的最高水平。當時的 " 國腳 ",大多都是香港球員。1934 年的中國男足國家隊,21 人名單裡,香港球員占了 17 個。
而在當時公認的中國第一球星就是——李惠堂。
李惠堂字光梁,号魯衛,是廣東五華縣粵籍客家人,1905 年,李惠堂出生于香港。身高 1.82 米,是中國近代著名足球運動員、國家級足球教練、公認的中國足球球王、是中國首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者。李惠堂出身在富商之家,受過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雖然醉心踢球,卻也未曾荒廢學業。精通英語,能寫會譯,口語流利,不像現在球員跟文盲一樣。
李惠堂在 16 歲考入香港男校皇仁書院。由于該校有足球隊。因此酷愛足球的李惠堂如魚得水,并成為校隊的主力的隊員,司職前鋒。由于球技出色被選入當時赫赫有名的 " 南華足球隊 ",擔任主力前鋒,在香港的聯賽中嶄露頭角。
遠東運動會,是由 1912 年成立的遠東體育協會主辦的洲際綜合性運動會。第 1 屆于 1913 年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此後初定為每 2 年一屆,1927 年第 8 屆後改為每 4 年一屆,并與奧運會相間,主要有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國運動員參加,第 10 屆後。因為日本堅持将偽 " 滿洲國 " 拉入遠東運動會,中國人民和體育運動工作者堅決反對而退出比賽。
1923 年,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在日本大阪舉行,李惠堂随中國男足出戰。此次比賽,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接連以3 : 0和5 : 1的比分橫掃菲律賓和東道主日本,蟬聯東亞運動會足球冠軍。當時的日本媒體驚呼,稱中國男足為" 中國足球鐵軍 ",當年的中國足球在亞洲就是這麼牛。就在李惠堂大放異彩的的 1923 遠東運動會上,菲律賓球員路易斯 . 薩爾瓦多在對中國隊的比賽中爆砍 116 分。
自 1913 年到 1934 年,遠東運動會開了十屆,除了第一屆沒拿冠軍之外,後面九屆,中國男足九連冠。像日本這樣的球隊,在中國男足面前只有被碾壓的份兒。對比現在,中國男子足球又怎是一個 " 慘 " 字了得。這裡也必須承認的是。遠東運動會大部分時間只有中國日本菲律賓三支球隊參加,而當時這三支球隊全都是業餘球隊。而那時的日本隊也不是今天的亞洲豪強。
作為中國男足的主力前鋒,當年的李惠堂是頂梁柱。李惠堂一生就沒有參加過任何頂級比賽,甚至沒有和一支職業球隊比賽過,李惠堂的足球生涯,絕大部分比賽都是在國内、在遠東踢。就當時國内、遠東的足球水平來說,顯然是不具備打造頂級球星的土壤的。
1923 年 8 月,應澳大利亞足球界的邀請,李惠堂随隊出訪澳洲。首戰對陣澳洲南修威省聯隊,憋了一股氣的中國男足打出風格,打出氣勢,李惠堂獨中三元,最後與強敵踢成 3 : 3。此戰使中國男足第一次在亞洲之外聲名大噪。以至于在上海灘流行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
1936 年柏林奧運會,時年 32 歲的李惠堂與中國男足一同前往參加比賽。讓人無論如何想不到是的,當時中國這支亞洲第一的足球隊,前往歐洲參加世界級的賽事,居然要經費自籌,因為國家沒錢,萬般無奈之下,中國男足選擇下南洋,通過比賽籌款。
因為沒錢,在途中,隊員們只能自己買菜,自己下廚;住宿選最便宜的旅館大通鋪,遇到床位不夠還要打地鋪;坐船也是選最差的艙位。在歷時兩個月的時間裡,中國男足途徑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和印度等地,共比賽 27 場,平均不到 3 天就有一場比賽。在這樣緊密的賽程中,中國男足勝 23 場,平 4 場,一場不敗。其中,李惠堂獨進 28 球,平均一場一個球。去柏林的錢總算湊夠了,但隊員們的體能卻也消耗殆盡。
根據這次奧運會的足球比賽的流程,參賽各隊通過抽籤決定對手,一場定勝負,勝者晉級,敗者淘汰。中國男足手氣不佳,抽到的對手是現代足球鼻祖英國。對這場比賽,作為現代足球發祥地的英國相當重視,英國隊員聲稱要 " 維護國家榮譽 "。而對首次站上奧運賽場的中國男足而言,歷經兩個月的艱辛跋涉,體力心氣都已經松懈不少,然而,中國隊依舊是全力以赴,在比賽中,孫錦順率先攻入一球,可進球被裁判以越位為由吹沒了。最終,由于實力差距,加上之前體能損耗過大,中國隊 0 : 2 不敵英國隊,結束了首次奧運足球征程。
在結束奧運會比賽後,中國隊應邀到奧地利、瑞士、法國、荷蘭和英國等國進行訪問比賽。作為中國隊的絕對核心,李惠堂再一次成為焦點。在法國比賽期間,法國足球隊俱樂部找到李惠堂,給出高薪,希望李惠堂籤約巴黎紅星,而當得知李惠堂已經 32 歲的時候。只能放棄。然後回去,路費還是不夠,籌錢借錢,一波一波的送隊員回國,最後實在沒辦法,還是足球隊先走,用門票錢再送其他隊員回去。當時李慧堂所在的中國足球隊,我覺得是英雄。
1947 年,43 歲的李惠堂挂靴退役。随後李惠堂獲得英國足球總教練的文憑,并獲得國際足聯頒發的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回香港後,他創立了華人足球裁判會,蟬聯 6 屆主席。随着李惠堂的退役,中國足球的一個風光時代,就此畫上了句号。
抗戰時期,李惠堂全力以赴開始體育救國,巡環重慶、成都、自貢、昆明作表演賽和義賽,籌集資金款項,救劑戰孤,援助難民,為抗戰募捐踢球達 138 場,在重慶還擔任了青年軍體育委員會常委兼體育總教官,被授少将銜。1979 年 7 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 74 歲。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天賦、勤奮、榮譽感,甚至民族情結都是必備的。這些李惠堂身上都有,而當今的中國男足球員,其實也有,與李惠堂相比,現在中國男子足球運動員無論在硬體,軟體,所處的時代,還有無法比拟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條件,他們當然也有榮譽感,也有民族情結,世界杯出線也是他們的夢想。
彼時中國兵荒馬亂,積貧積弱,靠着一腔熱血,打出逆天的成績,叫今天中國汗顏,就這種精神卻是今天這個男足運動員不具備的,畢竟在當時,中國男足确實是亞洲第一,現在的中國男子足球運動員到底缺乏是什麼,這個真的說不好,誰能給中國男子足球診斷一下病根。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