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十字路口上的寧德時代,歡迎閱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3 年 7 月 26 日,寧德時代(300750.SZ)發布了《2023 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營收 1892 億、同比增長 67.5%;淨利潤 207 億、同比增長 153.6%;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 370.7 億、同比增長 98.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 12.3%、同比提高 3.2 個百分點。
業績無可挑剔,但市場存在疑慮。
寧德時代市值在 1 萬億上下徘徊了将近 1 年。具備強大投研能力的公募基金也出現分歧—— 2022 年 12 月末,持股公募基金多達 2343 家;2023 年 H1 并無合适的賣點,約 760 家公募保本清倉;近 1600 家選擇堅守,戶均持股數提高了 40%。
留下的機構認可寧德時代業績的确定性,保本出的機構對市場份額、議價能力、科技含量產生疑惑。
拼科技創新的高端制造企業,與拼規模、拼價格的制造企業估值邏輯完全不同。寧德時代是比亞迪還是工業富聯,在一兩年内會有結論。
營收跑赢大盤
寧德時代主要產品包括:動力電池、锂電池材料(主要產品為三元前驅體,原料來自廢舊電池)、儲能系統(主要應用領網域為表前市場,含發電側與輸配電側)。
1)動力電池跑赢大盤
寧德時代七成以上的營收來自動力電池銷售,增速與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及中國新能源車銷售正相關。
2021 年,寧德時代營收增長 159%,高于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增速(102.3%),與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增速 160% 同步;
2022 年,寧德時代營收增長 152%,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增長了 71.8%,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增長 93.4%;
2023 年 1~5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增長 52.3%,上半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增長 44.1%,寧德時代營收同比增長 67.5%。
近些年來,寧德時代營收增速一直高于全球和中國新能源車增速。2023 年 H1,盡管在國内動力電池市場的份額下降,營收還是跑赢大盤 20 多個百分點。
2)儲能電池異軍突起
寧德時代電池產品主要用于動力電池系統。2018 年發力儲能,收入 1.89 億、同比增長 1052%。2021 年,儲能收入再次爆發,營收 136 億、同比增長 601%,在電池業務中的比重達 13%。
2022 年,儲能收入達 450 億、占電池收入的 16%;2023 年 H1,這個比例提高到 17%。
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争搶產能和锂資源,電動車產銷兩旺、動力電池價格上漲時,寧德時代們會優先保持動力電池。
化學儲能與抽水蓄能既互補又競争。化學儲能有不可替代的應用場景、無法超越的優勢,也有難以克服的缺陷,如建設成本、循環壽命及安全性。
寧德時代大力發展儲能業務當然是正确的,但化學儲能的未來有較大不确定性,某研報對 2060 年的預測是個笑話。
有補貼的日子不是好日子
1)銷售單價随補貼 " 退坡 "
2009 年,國家開始新能源車推廣試點。北、上、深、杭等 13 個城市率先開始補貼。2011 年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 " 成立。
2015 年底,寧德時代完成股改。這一年锂電池銷量 2.2GWh,單價接近 2300 元 / 千瓦時。當年帶電 50 度的純電動車,電池的成本超過 10 萬元。
2018 年,寧德時代锂電池銷量增至 21.3GWh,單價降至 1160 元 / 千瓦時。銷量增至十倍,單價降了一半。
2018 年 2 月,國家全面提升享受補貼的政府門檻,補貼金額開始退坡,直到徹底取消。
2018 年 6 月,寧德時代在創業板上市。到 2021 年,IPO 募集資金效果開始顯現,銷量同比增長 162.6% 至 117GWh,與此同時單價也降至歷史低點,不到 800 元 / 千瓦時。
2022 年,儲能電池銷量達 47GWh、同比增長 47%,單價比動力電池低 20 元 / 千瓦時。
類似的情況在新能源其他領網域(如光伏)一再發生。對新能源進行補貼的目的就是早日退出。
2)毛利潤率跳水,淨利潤飛升
2015 年、2016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每千瓦時毛利潤超過 900 元。每輛配備 50 度容量電池包的純電動車,為寧德時代貢獻 4.5 萬 ~4.7 萬毛利潤。
随着補貼退坡,動力電池單價逐年下降而且速度超過成本下降:2022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單價較 2016 年下降了 52.4%,而成本降幅僅為 28.6%。因此,動力電池毛利潤從 2016 年的 44.8% 降至 2022 年的 17.2%。
2022 年出售一塊容量 50 度的動力電池,寧德時代獲毛利潤 8400 元。一塊電池賺 4 萬、5 萬的好日子過去了,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純電動車企業,單車毛利潤不及寧德一塊電池。
2015 年毛利潤率超過 40%,寧德時代扣非淨利潤 9.5 億;2022 年毛利潤率不到 18%,扣非淨利潤 282 億,約為 2015 年的 30 倍!
寧德時代是比亞迪還是工業富聯?
1)成本構成
通常,工業企業成本包含三個部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成本。
生產動力電池的直接材料包括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石墨、外殼 / 頂蓋等。
2018 年,寧德時代電池產品直接材料成本為 161 億,占電池成本的 99.7%(總營收成本的 83.6%)。
2021 年,電池產品材料成本達 779 億,占電池成本的 84%(總成本的 81%)。
2022 年,材料成本空前地達到 2267 億,占電池成本的 89%(總成本的 86.5%)。
2021~2022 年,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出現一撥兒大幅上漲。例如電池極碳酸锂,2021 年初 5.2 萬元 / 噸、全年均價 8.5 萬元 / 噸;2022 年初 25 萬元 / 噸,最新報價超過 50 萬元 / 噸。六氟磷酸锂價格也一度超過 50 萬元 / 噸。
在電動車銷售火爆,動力電池需求強勁的背景下,寧德時代沒能發揮 " 議價 " 能力,将原材料成本轉嫁給下遊整車企業,毛利潤率從 2020 年 26.6% 降至 2022 年的 17.2%。
2)寧德時代不是工業富聯
富士康是 " 模範代工企業 "。2020~2022 年,鴻海精密旗下的工業富聯直接材料占總成本的比重分别為 90.6%、90.1%、90.3%,與寧德時代差别不大。
寧德時代與代工企業的區别在于,擁有經營自主權。對代工企業而言,客戶的意志就是指揮棒。蘋果 " 賞什麼飯 ",鴻海精密(工業富聯母公司)沒有發言權,只能搶;蘋果要求啥材質、用哪家供應商的,鴻海精密只能去采購……一部智能手機,蘋果賺幾千,鴻海賺幾十,沒有任何議價能力;蘋果市值三萬億美元,組裝蘋果手機的鴻海精密,市值僅為蘋果的六十分之一!
工業富聯也想撕掉代工标籤,近年研發投入力度很大。2022 年,寧德時代研發投入一躍而至 155 億,比工業富聯高 34%。
至于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值,寧德時代一直比工業富聯高一兩倍。2020 年達 7.1%,2022 年為 4.7%。工業富聯研發投入基本維持在營收的 2.3%。
工業富聯被惡炒,市盈率(動)高達 35 倍,而且高達 1606 億(占 2022 年末總資產的 56.5%)的境外資產,質量存疑。2022 年扣非淨利潤才 184 億,萬一境外資產減計幾個點,利潤剩不下多少。
寧德時代動态市盈率 24 倍,比亞迪市盈率高達 47 倍。如果像工業富聯,寧德時代估值已經不低,如果更像比亞迪,則估值還有一定提升空間。
寧德時代站在了被重新估值的十字路口上。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