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貴價面包殺回北上廣,它還是門好生意嗎?,歡迎閱讀。
" 北京人有福了,阿那亞排隊王宿咕開到北京朝陽合生匯了 "
" 現在開面包店很掙錢嗎,長楹天街三個網紅店擠一塊了 "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關于 " 貴價面包 " 店的讨論帖又熱鬧了起來。今年以來,來自各地的網紅貴價面包店密集 " 進京趕烤 ",争相入駐了北京高人氣、流量商場,上演了神仙打架的戲碼,光是在北京合生匯,烘焙品牌就有 20 多家。
面包愛好者幂幂上周在合生匯逛街時發現 B1 一家面包工坊排起了長隊,她奔着湊熱鬧的心态排隊進店購入了三款面包,均價 35 元。" 這三塊大土司夠我吃一星期了 ",幂幂告訴剁椒 Spicy。
今年以來,均價 60 元以上的新一波高端烘焙品牌快速在一二線城市擴張。從上海、北京走出的韓國面包品牌 BUTTERFUL&CREAMOROUS,今年開到了更多新一線城市;來自武漢的 UH 祐禾、濟南的石頭先生的烤爐、上海的 DRUNK BAKER、HOT CRUSH 趁熱集合開店勢頭正猛。
" 不是說沒人買了,怎麼貴價面包店又多起來了?" 一位年輕消費者感嘆道。在消費降級浪潮下,前些年一波老牌網紅貴價面包店,或倒閉清算或門店迎來大規模收縮。究其原因,網紅面包們性價比越來越低了。前些年大火的新中式烘焙、日式烘焙和貝果等,大多都是 " 精致量小 " 的單品。行業過度内卷下,網紅面包產品越來越同質化,消費者在新鮮感散去後,不願再為其復購。
在小紅書上,有網友曬出了一家貴價面包店的圖片,草莓藍莓鮮果醬心泡芙賣到 32 元,比利時黑巧巴斯克蛋糕 35 元 / 個," 沒人覺得現在的面包好貴嗎?比巴掌還小的面包賣二三十,感覺明年買面包也要配貨了吧。"
" 大半年沒敢進面包店,以前進去一趟二十塊能買兩三個面包,現在 100 塊都買不到三塊面包。" 北京白領 Monica 說道," 貴是貴在人工嗎?"
貴價面包雖然引發部分消費者吐槽,但亦有年輕人心甘情願為其買單,為了吃到一塊貴價網紅面包,甚至不惜等上四五個月。
前段時間,# 手作面包要提前半年搶購,有人買三個冰箱囤貨衝上熱搜。18 塊的番茄豬肉脯吐司、30 塊的抹茶米、12 塊的草莓乳酪貝果 …… 武漢一家名叫 " 不晚面包 " 的手作店的面包引發了瘋搶,雖然單價不算貴,但一單下來加上郵費也要花上百元。
該手作店曾在今年 1 月開啟了一波團購,将做好的面包冷凍起來寄送,次日達,但產能有限需要取号排隊。" 本來沒打算買,看到開團信息點進去了,糾結了一下還是衝了,一天 30 單,3656 需要等上四個月,等還是退呢?" 在小紅書上有網友發筆記提到。
吐槽聲頗高的貴價面包為何經久不衰?
" 大碗便宜 "" 名字獵奇 ",貴價面包集體殺回一線頂流商場
這波卷土重來的貴價面包品牌,在產品側做出了較大變革,更 " 大碗便宜 " 了,面包用料愈發豐富、品種也更加齊全,高碳水、大塊的調理吐司成為了新寵,亦有不少烘焙專門店将蛋撻、司康等捧作大單品。
焦糖色酥皮上撒滿了核桃碎,再将厚厚一層奶酪夾入其中,糅雜着濃郁黃油乳脂和堅果香氣的 " 核桃馬裡奧 ",堪稱熱量炸彈,為堅果愛好者帶來了福音,一度成為網紅面包圈的頂流單品。這款面包也是 UH 祐禾的當家花旦,半個手臂大小的面包,售價僅 28 元,将 " 便宜大碗 " 展現的淋漓盡致。望丘山,好利來,85 度 C 等烘焙品牌也争相上架了這一爆品。
這一代貴價面包,名字起的越來越新奇。除了 " 馬裡奧 " 之外,在貴價面包品牌中常見的名字還有," 歐坦得 "" 巴布卡 "" 咕咕霍夫 "" 佐莫拉吉 "" 布裡歐 "" 克林姆 "" 修格拉 "" 林茨塔 " 等。
這些奇奇怪怪的面包名稱多來自外語直譯。 比如," 咕咕霍夫 " 是源自德語 "Kugelhopf",指的是由啤酒酵母發酵工藝制成的一種中空造型的圓形面包,外觀看起來類似于甜甜圈,是當地人用來慶祝聖誕節的經典面包。
抹茶巧克力咕咕霍夫,就是去年年底 B&C 推出的一款熱門單品,售價 26 元。夾雜着葡萄幹和抹茶流芯的咕咕霍夫,吃起來溼軟香甜,被網友譽為熱量炸彈,即是偏愛甜食的福音,也是口味偏淡人的災難,有網友評價這款面包口感過于甜膩," 感覺吃完能正步踢到天安門。"
此外,要想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為 " 貴價 " 買單,品牌高端形象的塑造尤為重要,首店一定要開在頂流商圈的最佳位置。
在門店選址上,品牌們普遍鎖定 " 一線城市 " 和 " 頂流商業綜合體 " 的黃金鋪位。如," 趁熱集合 " 的首店選在了網紅烘焙聚集地上海;UH 祐禾、Paper Stone BAKERY 都是發迹于廣州 ……
在北京,合生匯、THEBOX 朝外、長楹天街、朝陽大悅城、三裡屯等年輕潮流化熱門商圈,都是網紅烘焙品牌們入駐的首選。在同一棟商場,各網紅烘焙品牌們也在争搶着最佳流量入口。
圖 / 剁椒 Spicy 攝
北京長楹天街近日就同時開出了三家網紅烘焙品牌。" 崎本的小店 " 位于商場 B2 層,隔壁是初代貴價面包品牌 " 原麥山丘 ",樓上是 " 露絲卡文 · 世界冠軍面包 " 店。
剁椒 Spicy 在一個工作日就餐高峰期來到長楹天街進行了實地探訪,從地鐵 6 号線常營站 E 口出站後," 崎本的小店 " 率先進入視野,門口人頭攢動,結賬的消費者排起了長隊、試吃和購買的年輕人填滿了整個店鋪。一位消費者告訴剁椒 Spicy,她此前并不知道這家門店,只是路過看到有人排長隊且店内還有面包試吃,于是衝動進店買了一單。" 排長隊的店果然不踩雷,味道還不錯。" 她表示。
圖 / 剁椒 Spicy 攝
與 " 崎本的小店 " 人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只有一牆之隔的 " 原麥山丘 ",店内陳列寬敞明亮,但門可羅雀。
圖 / 剁椒 Spicy 攝
樓上的 " 露絲卡文 · 世界冠軍面包 " 店,人流也并不高,雖然設定了排隊動線,卻并沒有派上用場。
圖 / 剁椒 Spicy 攝
由此可見,門店選址對網紅烘焙店客流的重要性,頂流商場的地鐵入口通常是網紅門店的黃金位置。
上演烘焙表演秀、狂卷 " 包裝袋、排隊 " 營銷,向全網潮人收 " 網紅稅 "
這代烘焙品牌新貴們更擅長為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在門店裝修上,貴價網紅面包店的共性是,透明、開放。
為了最大程度彰顯烘焙技術的專業性,将後廚打造成 " 開放式 " 櫥窗,請來面包師傅上演一場烘焙表演秀,是主打 " 現烤 " 烘焙品牌的最新策略。
圖 / 剁椒 Spicy 攝
如,UH 祐禾的門店主打 " 一店一工坊 " 模式,每家店都有一個全透明的烘焙工坊;主打 " 窯烤面包 " 的 Paper Stone Bakery 在北京的首店,就以 " 石窯 " 為特色,透明開放式廚房裡投射出面包師傅忙碌的身影,在暖光映射下顯得溫暖且舒心。
一些烘焙品牌則将英倫美學和美式街區融入門店設計中,走起了輕奢風。隸屬于 B&C 旗下的 AMAM LON BAKERY TOWN 小狗面包,就将門店打造成了闖入倫敦街頭的復古烘焙天堂。復古紅磚牆搭建的門頭搭配巨型小狗 logo,營造出一種被英倫美學暴擊的萌感。店内随處可見英式設計元素,木質貨架、維多利亞風吊燈、市集化陳列的面包櫃等,随手一拍就是一副 ins 熱帖。
包裝袋營銷,向來也是網紅烘焙品牌的重點。貴價面包品牌 " 紐約貝果博物館 " 選擇将藝術家插畫印在包裝袋上,營造出一種上世紀紐約街頭氛圍感。紙袋子不夠方便攜帶,就順勢推出了一款售價 30 元的帆布袋,背着印有 "NewYork" 字樣的帆布袋上街,仿佛置身紐約街頭,随機走過一個路人都得感嘆一句 "international"。
B&C 家的經典綠色包裝袋一度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炒至百元,網紅時尚博主易夢玲曾在小紅書上為其造勢,國際時尚潮牌争搶與其聯名。據剁椒 Spicy 不完全統計,B&C 先後與 Maxmara、Charlotte Tilbury、華倫天奴 Valentino、SMFK 等品牌推出了聯名紙袋,最新官宣與 Charlotte Tilbury 聯名後,B&C 還将位于上海吳江路的旗艦店打造成了以 CT 粉色為主色調的 " 枕邊話绮境 " 主題店鋪,滬上潮人們自發前往打卡宣傳。
網紅烘焙品牌們還擅長 " 排隊營銷 "。排隊營銷裡面講究頗多,花錢找托是最簡單粗暴的操作,此外通過門店空間動線設計、服務流程復雜化、亦或是打造特定產品新鮮感都是品牌們慣用伎倆。當然,品牌自身的号召力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現如今,高端烘焙品牌們的線上營銷愈發前置化,早在官宣進駐新城市到門店裝修期間,就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瘋狂造勢。在小紅書、抖音、公眾号等社交媒體上開設官方賬号,提前埋好開業懸念,以 " 贈送產品、發放優惠券 " 等為噱頭,将網友引流到線下門店。
" 現烤面包界人氣王 "UH 祐禾,就拿出了五折優惠的誠意,吸引消費者到店購買。去年年底,UH 祐禾在杭州湖濱銀泰 in77 門店開業時,曾推出了 "30 元抵 60 元 " 的優惠券,奔着優惠券來的羊毛黨們,一路把隊伍從商場 B2 拉長到了地鐵口,此事在經過社交媒體發酵後,引發廣泛熱議。
剁椒 Spicy 在走訪多家新開業的貴價面包品牌時也觀察到,門店大多以 " 折扣 " 為優惠吸引路人粉進店購買。折扣力度從 5 折到 8 折不等,涵蓋了整個開業前期階段。不過,發放優惠券的營銷模式對門店開業造勢的效果雖然顯著,但只是權宜之計,随着優惠力度的下降,勢必會流失掉一部分路人粉。
2025 年,貴價面包還是門好生意嗎?
貴價面包市場雖然看着火熱,但并不算是一門好生意。
前些年,已有一波高端烘焙品牌因為產品創新不足、過度依賴網紅營銷、運營成本過高等原因大幅縮窄業務,甚至破產清算。
貴價面包的特點是 " 高定價、高利潤 ",即具備一定的盈利空間,也存在一定挑戰。如,一條吐司定價 140 元,鹼水包售價在 40 至 50 元之間,盡管價格較高,但仍然有消費者願意購買,高定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在保證盈利的情況下,進行規模化擴張的挑戰也不小。
為了保證品牌高端調性和產品品質,大多數貴價烘焙品牌,都是直營模式。以 B&C 為例,其瞄準中高端商圈,主打 " 一城一旗艦店 ",以直營模式開啟擴張,其大店的面積在 150~300 平方米之間。據窄門餐飲數據顯示,B&C 現有門店 33 家,超 80% 的門店開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近 90% 的門店開在大型商場内,此類門店的年租金大多高達上百萬,而熱門商鋪的競争更是激烈,不僅需要支付更多租金,甚至還要有一定的人脈支持。
手作現烤烘焙的生意模式,進一步抬高了後廚人工的成本。截至目前,市面上一家成熟的貴價烘焙店後廚至少配備 4~6 個面包師,門店内要有 6 個以上的員工。
顯然,開一家 B&C 的成本遠高于打造一間普通連鎖店。在大量投入的情況下,門店需要匹配足夠多的客流量,才能覆蓋成本創造盈利。B&C 品牌主理人李墨曾對媒體表示,B&C 的日均單店業績在 7 萬至 10 萬。以此測算,B&C 的月均營業額可達 200 萬~300 萬元,在業内也算得上優質。
當前,貴價面包品牌們正在從區網域卷向全國市場,發展風頭正盛。從規模上看擴張比較快的如從濟南走出 " 石頭先生的烤爐 ",當前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出了超 50 家門店;從上海起家的 " 趁熱集合 ",陸續進入了北京、長沙、南京、杭州、哈爾濱等 12 個城市,目前門店近 30 家 …… 但即便如此,仍不能與連鎖烘焙品牌上百家、上千家門店的規模效應相比。
烘焙行業普遍存在的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壁壘低、獲客成本高、復購率低的難題,一些品牌還因大規模擴張陷入了水土不服的處境。開業帶來的流量紅利期只是暫時的,當流量效應褪去品牌們勢必将面臨選擇 " 面包 " 還是 " 愛情 " 的抉擇。
一個更為殘酷的現實是,烘焙行業的業務周期性正在縮短。美團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面包烘焙行業共關停門店 8.2 萬家,新開 7.5 萬家,關停率高達 25%。烘焙門店的平均存續周期僅為 32 個月,其中約 58% 的門店在開業兩年内倒閉,而能持續運營超過四年的門店占比僅為 24%。
縱觀上一輪烘焙行業閉店潮中,Dikka Bakery 僅試營業五個月就轟然倒下;" 吐司界愛馬仕 " 銀座仁志川從走紅到客流銳減只用了一年時間;法國知名甜品店 LENÔTRE 從落地上海到結束運營,也不過兩三年時間;昂司蛋糕在成立兩年之際就曾因欠薪問題一度停業 ……
如今,一些新貴品牌已經開始了閉店動作,不完全統計,自 2023 年來 " 石頭先生的烤爐 " 以租約到期為由相繼在山東關閉了四家門店,分别是濰坊高密店、棗莊恒太城店、濟南泉城廣場店和濟南領秀城貴和店。
這一波高端烘焙新貴品牌們又将能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