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偷跑的《黑神話:悟空》們,拿什麼回擊洩密者?,歡迎閱讀。
和近年來的所有熱門遊戲一樣,萬眾矚目的《黑神話:悟空》也沒能逃過洩密。
就在正式發售前夕,幾段幾十秒長度的遊戲視頻開始在互聯網上傳播,四散于各個群聊和視頻平台。盡管遊戲科學針對相關洩密采取了一定補救手段,但想要徹底阻斷其民間傳播,放在網絡環境無比復雜的當下恐怕并不容易。
很快,海内外的玩家社群中都出現了不少與此相關的讨論。有人根據畫面素材推測劇情走向,引得更多玩家心癢難耐,悄悄留言 " 求個鏈接 "。也有人擔憂模糊零散的洩密會為《黑神話:悟空》帶來本不必有的負面影響,不禁痛心疾首,發帖呼籲大夥抵制偷跑 ……
《黑神話:悟空》制作人回應,圖源微博 @Yocar- 馮骥
無論國内還是海外,與重磅遊戲伴生的 " 遊戲偷跑 " 現象堪稱屢見不鮮。 事實上,放眼中國遊戲圈,頭部廠商與項目幾乎無一例外 " 苦偷跑久矣 "。 甭管你是手遊還是端遊,免費還是付費,禮物被提前拆開的隐憂總是揮之不去。
今天,是時候重新審視這一困擾本土遊戲行業的頑疾了。
誰洩密?誰受傷?
《黑神話:悟空》提前洩露的内容不止幾段視頻素材。
此前,一份長長的英文成就名單早已在外網流傳,數量上與《西遊記》故事裡的 " 九九八十一難 " 相呼應。得到機翻之後,其中文版本又被搬運回本土社區,隐秘傳播于《黑神話:悟空》愛好者的小圈子。
圖源網絡
考慮到不久前全球遊戲媒體試玩測評解禁的背景,這兩次偷跑很有可能就源自部分媒體渠道。
毫無疑問,由行業慣例構建的預先遊玩場景,注定是遊戲偷跑的重災區,包括基于測評目标的媒體試玩以及各種類型的用戶内測。 換言之,這裡的 " 内鬼 " 往往便是媒體人員或者内測玩家。
基于情報來源的差異,另一類 " 内鬼 " 也被稱作 " 舅舅黨 "。其含義最早是指洩密者通過在遊戲廠商任職的親屬獲取内幕信息,後來泛指出自制作團隊内部的洩露源。不難想見," 舅舅黨 " 在内,玩家媒體在外,裡應外合之下,再怎麼保密的項目也會被漏成篩子。
而如果是依賴線下實體渠道的遊戲作品,那麼洩密的情況就更為復雜多變了。
具體來說,實體光盤一旦決定面向零售渠道提前鋪貨,就不得不承受各個環節的洩密風險," 内鬼 " 可能是物流人員,可能是倉儲人員,可能是電玩店老板的小侄子,甚至可能只是一個心血來潮、翻牆行竊的閒散過客 …… 在海外遊戲圈,此類新聞層出不窮,調查結果有時樸素得令人發笑。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洩露事件,圖源網絡
再看中國遊戲行業,除了上面列舉的種種情況,還有更多需要想象力的洩密路徑。有時是因為遊戲公司的外包團隊不甘寂寞,有時是因為商業聯動的線下物料被工作人員曬到了社交平台 ……
總而言之,由于遊戲產業多環節協作的復雜性與日俱增,内容的生產環節與公布環節間又必然存有縫隙,所以所謂 " 内鬼 " 必然防不勝防。
然而就算難以管控,遊戲公司卻也不能徹底躺平,畢竟 " 内鬼 " 和洩密現象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觑。
不準确爆料造成的無謂争議、洩密者刻意引流滋生的輿論危機、跨版本偷跑引發的錯誤預期,都會對遊戲方的運營節奏造成傷害,導致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并且大大挫傷幕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不體面的方式辜負創作者的心血。
往遠了看,過去有因為 " 内鬼 " 偷跑而屢屢卷入社區罵戰的米哈遊作品《原神》,往近了看,前陣子也有洩密頻繁到在熱搜榜 " 買房 " 挨罵的疊紙遊戲《戀與深空》。
除了遊戲開發方,玩家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受害者。 以《戀與深空》為例,該遊戲在短短半個月内連遭多次偷跑,線下品牌聯名策劃接連洩露,連意義重大的新角色 " 秦徹 " 都被早早曝光建模形象。風波之下,不僅疊紙遊戲的辦公室亮燈整夜加班,大量玩家也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宣洩不滿情緒。
圖源小紅書
在分外強調情感鏈接的乙女遊戲界,玩家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遊戲廠商對偷跑的憤怒。因為用戶自身也希望心儀角色擁有一個足夠盛大的出場,而不是被半成品式的洩露素材 " 偷走 " 初次邂逅的儀式感、驚豔感。
說到底,玩家、廠商與背後每一個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都不該為 " 内鬼 " 的一時痛快而買單。
尋求法律保護的遊戲廠商
為了應對偷跑,開發團隊有時不得不打亂原本制定的宣發節奏,選擇提前披露 PV、人物設計等等。疊紙的《戀與深空》如是,米哈遊的《絕區零》亦如是。
但一味妥協忍讓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決定動用法律手段反擊。
" 秦徹偷跑 " 引發軒然大波後,《戀與深空》項目組發布公告稱,将視調查結果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民事及刑事等一切必要維權手段,嚴厲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同時,《戀與深空》開通了收集相關線索的專項郵箱,作為用戶反饋惡意洩密線索的官方渠道,态度十分堅決。
圖源微博 @戀與深空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個遊戲公司在法律維權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多起侵權案件得到審理判決,值得關注的良性信号不斷釋放。
前不久,知名手遊《王者榮耀》官方就與用戶分享了一則喜訊。 通過法律途徑,《王者榮耀》成功為一起頗具代表性的洩密案例畫上了大快人心的句号。
這一事件起始于 2023 年。根據成都高新法院公開的信息,被告人劉某某是以發布《王者榮耀》遊戲操作解說短視頻為業的資深博主,他于 2023 年初非法獲取到《王者榮耀》尚未公開的研發中皮膚,此後又自行在互聯網上搜集大量新皮膚信息,陸續剪輯制作所謂的 " 爆料視頻 "。
短短 4 個月間,劉某某發布《王者榮耀》" 爆料視頻 "33 個,獲取點贊量超 178 萬,賬号粉絲數量猛漲至 70 餘萬。與此同時,他大量承接平台廣告任務,結算的廣告收益多達數十萬元。
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偷跑行為,《王者榮耀》踏上了一條時間跨度一年多的維權之路。
2023 年 6 月,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依法對劉某某采取刑事強制措施。2024 年 4 月,成都高新區檢察院以劉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向成都高新區法院提起公訴。同時,騰訊公司作為著作權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劉某某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
直到近日,維權之旅終抵終點,高新法院判決被告人劉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他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 30 萬元。對此,環球經緯所律師方梓楠評價道: " 王者榮耀案是首起以侵犯著作權罪為路徑對洩密行為課以刑責的案件,相較此前以民事為主的糾紛,在打擊力度上有所加強。"
就法律依據而言,劉某某的洩密行為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 " 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傳播其作品 "。其前提是,高新法院經審理認為,《王者榮耀》遊戲中的角色形象外觀、技能動作、出場動畫效果是具有獨創性的作品,騰訊公司依法享有著作權。
從這個角度看,作為成都法院審結的首例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王者榮耀》這一維權案例再度明确了角色皮膚等特定内容形式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法律地位。這對于整個遊戲行業,對廣大開發者而言,都無疑是一劑至關重要的強心針。
如今,"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 " 已經成為網友們常說的調侃之語,但在知識產權保護這件事上,虛構的數據河流依然有着明晰的邊界。 即便是在流量經濟無比火熱的年代,捕捉注意力的行為也應當合規合法、有所不為。
向前延伸的維權之路
在依法打擊洩密侵權的過程中,以遊戲為代表的新型媒介内容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應有的關切。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遊戲公司們實際遭遇的洩密場景復雜多樣,再加上洩密人員身份各異,維權實踐仍然可謂 " 任重而道遠 "。
方梓楠律師告訴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針對遊戲洩密行為,此前一般是通過合同違約或者侵害著作權的路徑進行救濟,但這兩種路徑各有局限性。
" 合同違約僅能規制部分負有保密義務的群體(如内部員工、供應商、測評博主等),侵害著作權則只能針對洩露内容屬于《著作權法》中‘作品’的情形(如遊戲畫面、角色立繪、劇情文本等)。 而實踐中,洩密情形是復雜多樣的,洩密的行為人不一定與廠商存在特定聯系,洩密的内容除了作品外,也可能包括抽象總結後的遊戲信息或商業計劃,此前的維權路徑在保護的範圍上存在缺口。 " 方梓楠解釋道。
比如對二次元遊戲而言,卡池安排是 " 内鬼 " 爆料的核心板塊之一。但這并不屬于人們通常理解的 " 作品 " 範疇,卻能在短短一句話的洩密過程中對遊戲方造成不小的幹擾。通過誘導性表述," 内鬼 " 們披露的遊戲信息可能會引發玩家的錯誤預期或情緒,進而導致場外風波,損傷遊戲口碑。
不過随着遊戲公司積極維權,越來越多的案件判決逐漸公布,可依靠的維權路徑正在不斷向前延伸。就拿上海浦東法院新近宣判的米哈遊維權案來說,新的進展已經出現。
此前,米哈遊為旗下熱門遊戲《崩壞:星穹鐵道》招募了多名玩家參與了測試,并要求參與者對未公開的遊戲内容籤署保密協定。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間,玩家陳某先後 8 次前往遊戲測試機房參與測試,于此期間攜帶電子設備對測試内容進行了偷錄、偷攝,并多次向第三人披露遊戲内容。
2024 年 3 月,米哈遊影鐵以未公開的遊戲角色設計可能遭到提前洩密為由,向上海浦東法院提起訴前行為保全申請。 法院于 48 小時内依法作出裁定,責令被申請人陳某不得披露、使用、允許他人使用其在參與遊戲測試過程中擅自攝錄的遊戲内容。
4 月,米哈遊影鐵向法院提起訴訟,7 月,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原告享有的商業秘密的不正當競争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共計 50 萬元,并在 " 米遊社 "APP 上發布聲明消除影響。
圖源米遊社
要知道,此案判決是截至目前為止,對測試玩家洩密未公開遊戲内容侵權行為判賠額度最高的判決,也是首個全額支持的案例。同時尤為重要的是,這一案件還涉及到了 " 行為保全 " 這 一特殊制度——在 2012 年民事訴訟法施行以後,權利人可以借助 " 行為保全 " 措施有效及時保護其商業秘密。
方梓楠表示: " 米哈遊案首次将未公開的遊戲内容作為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客觀上提高了洩密行為規制措施的周延性。可以想見,在此案後,陸續可能會出現因洩露抽象信息而被訴侵害商業秘密的案件。"
當然,更廣泛的洩密維權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方梓楠指出,遊戲洩密的場景具備多樣性,商業秘密的認定也附随一系列的嚴格要件,盡管有米哈遊案在前,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搶跑、" 舅舅 " 行為都構成商業秘密侵權。
" 實踐中,部分信息的流出并不必然對遊戲廠商產生損害(事實上,部分廠商甚至會以 " 外洩 " 的形式進行宣發或市場風向判斷),具體定性仍要結合行為情節進行判斷,地方司法實踐也要防止落入套路化判斷的窠臼。"
相信假以時日,随着法律實踐沉澱完善,遊戲公司的維權之路将變得更為通暢明晰,更多的創意結晶能受到它們應得的尊重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