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大廠人的35歲焦慮,靠買黃金治好了?,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字母榜,作者:張琳,編輯:王倩,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8 萬元的第一波年終獎一到手,大廠人李俊齊就把錢全都投進了自己的理财產品上,其中,積存金和黃金 ETF 就占了 40%。
2023 年以前,李俊齊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血脈覺醒買黃金。但過去幾年,李俊齊的錢 " 越理越少 ",先後在基金和美股上摔跟頭,交了近 40 萬元學費的他從一名風險型投資者變成了穩健型,跟風搶起了大額存單,但存款利率多次下調後,大額存單也不再是退路。
而另一邊,李俊齊曾經不太看得上眼的黃金,價格卻從 4 開頭一路飙升到 6 開頭。
" 黃金目前是我收益率最高的理财配置,收益率達到了 20% 。" 從 2023 年 3 月開始投資黃金,随着金價上漲,李俊齊的職場焦慮和理财焦慮都得到了緩解。
在互聯網行業如日中天時,像李俊齊一樣的大廠人不需要在理财上花大力氣。手握股權獎勵的大廠人一邊等着跟公司一起飛升,一邊通過購買房產,滿足自住和實現資產增值的需求,最多再搞個基金定投,就能給足自己安全感。
但随着互聯網和樓市的紅利的逐一消退,面對降薪、裁員和 35+ 紅線的壓力,他們越發渴望通過投資理财,為自己和家庭築牢抵御風險的防線。然而,面對震蕩不斷加大的理财環境,投資稍有不慎,中產也可能一夜致貧。
從 " 等公司上市 " 到 " 等金價上漲 ",避險且保值的黃金,已然成為了大廠人心中的定海神針,成為他們在時代洪流中投下的一枚至關重要的錨點。
" 身上不戴點金,都不好意思跟同事說話。" 節後一返工,某大廠雲計算的銷售王曉曉就發現,身邊的同事不是脖子上多了條權杖蛇身的黃金吊墜,就是手腕上多了條金燦燦的古巴蛇鏈。
無論是在茶水間還是其他 social 場合,金飾往往會成為話題開端,價格 " 抄底 " 的人免不了成為話題中心,肩負起推薦代購或幫忙代購的重任。
當下,黃金價格居高不下,首飾金的價格更是逼近 900 元 / 克,但依然無法阻擋大廠人的購金熱情。
從阿裡巴巴國際站離職後,卡卡成了一名水貝代購,互聯網大廠員工也成為卡卡的主要客源之一。在卡卡看來,帶有玄學色彩和美好寓意的金飾,和小克重的 IP 金飾最受大廠人歡迎,而且男生戴金的比例也在增長。" 男生戴戒指和黑金皮繩手鏈的比較多,不少女生喜歡買黃金配件自己 DIY 手鏈。"
不過,2025 年黃金市場的不确定性也正在增加。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認為, 2025 年黃金市場大概率将維持弱勢震蕩上行。多國經濟和貨币政策的陸續調整可能會限制黃金的上漲空間,黃金在 2025 年的避險功能或将有所削弱。
近兩年,伴随着金價一路飙升,無論是在投資理财的資產配置上,還是在日常穿戴的時尚選擇中,大廠人的 " 含金量 " 與日俱增。
當 35 歲危機變成明牌,當 " 降本增效 " 從企業戰略滲透至個人賬本,王曉曉和李俊齊們找到了最樸素的生存算法:用黃金的克重對抗職場的失重。
一
互聯網大廠裡,正在進行一場從蒂芙尼到古法黃金的消費遷徙。
2019 年,雙非本科畢業的王曉曉以 " 墊底 " 身份擠進某大廠雲計算銷售團隊。面對清北復交扎堆的同事,她将蒂芙尼鑰匙項鏈、卡地亞釘子手镯視為 " 職場入場券 "。
" 戴高奢見客戶,對方才會覺得你有實力。" 最瘋狂時,她花 2 個月工資買下小眾品牌的隕石袖扣,只為在部門會上 " 不被當土鱉 "。
轉折發生在 2021 年,彼時大廠降本風暴席卷,她親歷三波裁員,五年間換了 3 家公司。短暫無收入的空窗期,王曉曉曾考慮在閒魚上出掉卡地亞的手镯,但降價一萬依然無人問津。
" 雲計算行業就三四家頭部公司,再跳槽我都不知道能去哪裡。去外企,工資至少砍半。" 王曉曉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高薪光鮮,但她很清楚自己的職場路徑正變得越來越窄。
" 降本增效,開源節流 " 不僅是大廠奉行的關鍵策略,也改變着王曉曉的消費觀。她一邊運營職場自媒體,靠提供職場咨詢服務進行時薪變現,一邊抛棄奢侈品,轉投黃金的懷抱。
周大福素圈手镯疊戴公司周年金戒,老鋪黃金耳釘替換掉卡地亞螺絲釘……近兩年王曉曉再也沒有購買過奢侈品,但卻買了不少金飾。
" 見客戶還是需要配飾壓場子。" 見傳統企業客戶時,王曉曉會搭配古法金镯,打造穩重實在的人設;面對互聯網客戶,則把舊愛馬仕絲巾纏在黃金手鏈上,營造松弛感。
不僅如此,小克重的黃金手機貼和金鈔也成了王曉曉的社交單品。" 送客戶送朋友,節後回來我已經送出去 50 多個黃金手機貼了。" 雖然數量多,卻花了不到 3000 元," 克重小價格便宜,一般也就是兩三杯奶茶的錢,但又是當下大熱的單品,拿得出手。"
在王曉曉把黃金當作職場貨币時,95 後的大廠女生安琪則把金飾當作了賽博時代的電子木魚。
晚上 10 點剛到家,安琪的釘釘就響起需求通知。點開貼滿金箔的手機,解開鎖屏的 " 财神駕到 " 玄學桌面,手機發出的光亮映照得安琪手上的蝴蝶金戒閃閃發光。
" 工作壓力太大,每天就指着這一手花花綠綠過日子了。" 安琪剛進入大廠兩年,但壓力大到一度消費成瘾," 亂七八糟的衣服買了一堆,好多連吊牌都沒拆,最後都挂鹹魚上賣掉了,但再看到好看的還是忍不住。"
" 既然我忍不住花錢,那還不如買金子。" 過去一年,安琪每個月發工資都會獎勵自己一個有美好寓意的黃金配件,攢夠了就編成手串,根據自己的心情進行佩戴。
" 現在想着每克都在增值,戴的就是存款本息。" 安琪晃了晃叮當作響的手鏈,上面挂着 " 升職 "" 加薪 "" 不加班 " 三個金吊墜。
作為更早離開大廠的人,在卡卡看來,大廠人通過消費釋放壓力是普遍現象,而大熱的黃金又自帶社交屬性,成為大廠人的熱選消費品。
從阿裡巴巴國際站離職後,卡卡創辦了自己的外貿跨境電商公司,但受疫情影響,卡卡的外貿生意停滞,她也是那個時候成了一名水貝代購。
社交平台也成了卡卡的主要銷售渠道。雖然卡卡的小紅書賬号 " 卡卡在水貝 " 目前只有 2000 多粉絲,但粉絲的復購率都很高。" 源頭商家每天發貨都忙不過來,沒時間做社交媒體;二批商家有時間做号,但價格卻沒有優勢。" 也正因如此,和卡卡一樣的水貝代購們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很多異地客戶在一次成功交易後,很容易形成復購,其中也包括不少大廠人。
二
與此同時,黃金投資的熱潮也在大廠人中迅速蔓延,其火爆程度不亞于前幾年的基金熱潮。
" 基金火的時候,身邊的同事們幾乎沒有不買的,午休的時候都在聊漲了多少,這兩年變成黃金了。" 今年 32 歲的李俊齊是一家大廠的產品經理,在他看來,投黃金和買基金的人重疊率很高,他也正是其中一員。
受互聯網行業高增長環境影響,李俊齊曾以 " 科技信徒 " 自居,追求年化 30%+ 的高收益,中概股、美股期權、賽道型基金和虛拟貨币都曾是他投資組合的座上賓。
2022 年,在累計虧損近 40 萬元後,李俊齊的投資開始變得保守,貨币基金、國債加大額存單成了他的新配置。但 2023 年初大額存單利率跌破 3%,國債利率同步下滑,李俊齊計算發現 " 存 100 萬一年利息不足 3 萬,不到一個月工資。"
2023 年 3 月的一天,李俊齊發現朋友圈的金融從業者們開始刷屏 " 黃金十年周期 ",矽谷銀行破產引發全球避險情緒,黃金單周暴漲 5%。與此同時,互聯網行業裁員不斷加劇,李俊齊所在的公司也面臨着業務調整和優化。
也就是在那時,李俊齊試水買了 10 萬元的黃金 ETF。但當天晚上,翻看着手機銀行裡持倉明細的李俊齊還是失眠了," 擔心追高,怕重蹈覆轍,但我反復對比發現黃金過去 20 年年化漲幅 8%,波動率只有美股一半,我覺得至少比存款強。"
随着 2023 年黃金價格一路 " 狂飙 ",李俊齊看到了黃金投資的潛力。于是在 2024 年年初,他決定通過積存金定投攤平波動,為避免擇時失誤,李俊齊決定定投,每月工資日自動扣款 5000 元買積存金," 像還房貸一樣強制儲蓄,避免情緒化操作。"
去年 11 月,随着特朗普上任,現貨黃金創下 5 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李俊齊不但沒慌,還追加了 2 萬元補倉。" 現在回頭看,都是機會,當時只是覺得黃金的避險邏輯只會延遲,但不會消失。" 以前李俊齊覺得買黃金是大媽行為,現在越發覺得黃金是真正的 " 反脆弱 " 資產," 經濟差時抗風險,央行放水時抗通脹,比研究公司财報簡單多了。"
截至目前,李俊齊的黃金資產總值已超 23 萬元,綜合收益率達到 20.1%,遠超銀行理财和偏股基金。而在有了黃金 " 兜底 " 後,李俊齊也有了繼續風險投資的底氣," 黃金與股票、基金等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
不過,知名金融分析師張明指出,政治局勢變化引發的黃金價格波動具有復雜性,短期内雖有因避險情緒引發的快速漲跌,但從中長期來看,全球經濟走向、貨币政策調整以及地緣政治的持續博弈等多因素交織,會讓黃金價格走勢充滿更多不确定性,投資者切不可盲目跟風操作。
三
當代碼與 KPI 構築的護城河日漸脆弱,黃金正成為大廠人對抗不确定時代的 " 數字硬通貨 ":它不承諾暴富,但卻提供了一種可量化的安全感。
因為黃金的保值性,曾經在奢侈品上一擲千金的王曉曉,買起黃金來卻斤斤計較。金飾價格越來越高,為了能買到物美價廉的金飾,春節期間,王曉曉決定反向購金。
回到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老家,王曉曉發現在北京 720 元一克的老廟黃金,在老家變成了 695 元一克。除手鏈和戒指外,王曉曉還買了項鏈和镯子,一共 47.24 克,一共花了 38990 元。" 一下子省了 5000 多元。"
春節後金價一路飙升,當王曉曉從同事口中得知老廟黃金的金價已經漲到 891 元 / 克時,頓時感覺賺了一筆," 又賺了 3000 多元。"
" 雖然自己花了 4 萬,但感覺賺了 1 萬。" 這也使得王曉曉近兩年買金越來越上頭,王曉曉是從 2023 年 10 月開始買黃金的,那時候金價才 460 元 / 克,加上工費也就 500 元 / 克,但當時既沒打算用黃金理财,又擔心買在高位的王曉曉也只買了 50 多克。
" 後面越漲越不敢買,總覺得到高位了。但看到好看的又想下手,就勸自己長期持有不用看價格,喜歡就買。" 就這樣,王曉曉一年多的時間買了近 200 克金飾," 我簡單算了下,相當于 16 個月賺了近 6 萬元,這是只有高風險理财產品才能達到的收益率。"
但顯然王曉曉并沒有把實物黃金可能產生的折價和工費等算進去。" 實物黃金急售時可能折價 15%,且首飾金含高工費,回收時僅按克重計價,價值低于購入價。" 卡卡表示。
當王曉曉在金價地網域差中計算着 " 确定性收益 " 時,城市的另一端,李俊齊正在定投曲線的斜率上求解 " 安全感系數 "。
沒有購房壓力的李俊齊,以前除了投資股票基金,每月的工資盡數花在球鞋、潮玩、奢侈品和 NFT 這些消費主義造出的投資品上,并自我安慰 " 沒亂花錢,都是投資 "。
直到三年前他所在部門一鍋端地被裁,當他拿着這些寶貝變現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一只腳踩中了時代的不确定性,另一只腳陷入了消費主義陷阱,"1 萬買來的限量球鞋賣不上 5000 元。"
去年新公司福利變相縮減,春節紅包減半、取消下午茶……李俊齊的危機感再次來襲," 上一家裁員前也是從縮減福利開始的,我現在都有點 PTSD 了。" 雖然一年過去沒有被裁,但居安思危的他投入更多精力在理财上,每當焦慮時,他就打開買金的 App,看看手機上一路上升的曲線。
" 職場 35 歲危機依然存在,但至少黃金讓我對‘被動收入’有了實感。" 當職場晉升、股票漲跌皆不可控時,黃金定投成了李俊齊嚴格執行的 OKR。
對李俊齊們而言,黃金早已超越普通投資品的範疇,而是自己對抗 "35 歲魔咒 " 的心理代償。
(文中王曉曉、李俊齊、安琪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字母榜,作者: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