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哪吒汽車斷網危機:技術失守與信任崩塌背後的新勢力困局,歡迎閱讀。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張一帆 報道
下班晚高峰,小劉蹲在路邊焦躁地刷新着 app ——她的哪吒 x 汽車已經無法聯網,藍牙鑰匙失效。此刻,全國多名哪吒車主正面臨相似困境:App 遠程控制失靈、導航定位丢失。這場自 3 月底爆發的大規模斷網事件,将這家曾登頂新勢力銷冠的企業再次推向風口浪尖。
這場技術災難早有預兆。2025 年 1 月,哪吒官網與車機系統曾因 " 維護更新 " 宕機 72 小時,彼時工程師用 " 伺服器過載 " 輕描淡寫帶過。接下來的 2 月份、3 月份,哪吒汽車不斷出現車機斷網,門店改售其他品牌車型的相關新聞。技術故障背後,是更為致命的系統性崩塌。2022 年以 15.2 萬輛銷量問鼎新勢力榜首的哪吒汽車,在三年間上演了近乎垂直的墜落曲線:2024 年銷量跌至 6.45 萬輛,2025 年 1 月份交付量僅 110 輛,同比減少 97.76%。二手車市場的數據更顯殘酷——哪吒 V 殘值率從 2023 年的 65% 腰斬至 32%,部分車商已将其列入拒收名單。
停產、裁員、欠薪、供應商讨債、車主修車困難 …… 過去幾個月匯集在互聯網裡的風言風語,逐一變成被官方承認的事實。用真金白銀支持的哪吒車主心裡疑雲重重:哪吒汽車,到底怎麼了?
哪吒汽車的崛起,曾被視為 " 差異化競争 " 的教科書案例。憑借哪吒 V(6 萬元 -8 萬元)、哪吒 U(12 萬元 -15 萬元)兩款車型,精準切中三四線城市代步剛需與家庭首購需求,與五菱宏光 MINI EV 形成錯位競争。2022 年,哪吒汽車憑借哪吒 V、哪吒 U 兩款低價車型(售價 5.99 萬元 -15 萬元)以 15.2 萬輛銷量登頂新勢力銷冠。但 2023 年起,管理層卻将戰略重心轉向 " 轎跑突圍 ",推出售價 19.98 萬元 -33.88 萬元的哪吒 S 及 17.88 萬元 -22.68 萬元的哪吒 GT,試圖撬動中高端市場。這一決策被内部員工形容為 " 放棄主食追逐甜點 " ——兩款車型年銷量不足 2.5 萬輛,單月最高銷量僅 3000 輛,遠未達預期。哪吒汽車超 60% 銷量依賴網約車市場,導致品牌形象固化于 " 廉價網約車 ",個人消費者市場難以突破。同時,低價策略帶來 " 賣一輛虧 4.5 萬元 " 的财務黑洞,三年累計虧損 183 億元,銷量越大失血越嚴重。更致命的是,高端化嘗試導致資源錯配。哪吒 S 搭載的 400V 充電架構、80TOPS 算力芯片,與小鵬 P7i 的 800V 超充、254TOPS 算力相差兩代;哪吒 GT 瞄準的 " 年輕人第一台跑車 " 市場,因功能性不足淪為 " 小眾玩具 ",月銷不足百台。與此同時,核心產品哪吒 V、哪吒 U 因研發投入被抽血,續航與智能化更新停滞。當比亞迪海鷗以 5 萬元價格橫掃下沉市場,曾經的主力車型哪吒 V 銷量從 2022 年的 9.8 萬輛暴跌至 2024 年的 1.2 萬輛。
面對國内市場崩盤,哪吒汽車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場。2025 年,其宣布獲得泰國 100 億泰铢(約 21.5 億元)授信,計劃以 KD 工廠輻射東南亞,并重啟南寧基地生產。但這一策略被業内視為 " 重走老路 " ——泰國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雖從 3% 躍升至 12%,但比亞迪、長城等車企已搶先布局,哪吒 GT 等產品仍面臨 " 品牌力不足、性價比不突出 " 的困境。更深刻的矛盾在于,國内供應鏈的信任鏈已斷裂。桐鄉工廠因零部件斷供陷入 " 薛定谔式生產 " ——車間每日僅做保潔,產能歸零;哪吒 L 等新車型因拖欠供應商款項無法交付,用戶投訴激增。
哪吒汽車前 ceo 張勇曾在一次采訪時透露 " 哪吒汽車設計一個 logo 花了不下 5 個億 ",相比之下,一貫被認為擅長營銷的小米,其 200 萬元的 logo 設計費用則在 5 億元的襯托下顯得低調了太多。哪吒汽車,似乎給所有同行提了個醒:高端不是換個 logo 就能實現。產品力、智能化體驗、服務體系完善度等成為新車主們選擇新能源的重要因素。威馬、高合的教訓表明,用戶信任一旦崩塌,重建成本将呈指數級上升——哪吒 App 日活用戶的驟降,或許就是最殘酷的注腳。面對不同車型用戶的質詢,哪吒汽車客服只能用 " 功能正在維護,請耐心等待 " 作為标準答案草草交卷。
夜幕降臨時,小劉終于放棄嘗試,打車回家。後視鏡裡,她的汽車靜靜躺在部門的停車場。這個曾承載 46 萬車主出行夢想的品牌,能否在技術覺醒與資本寒冬中找到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