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外賣大戰,庫迪吃飽?,歡迎閱讀。
作者 | 鍾藝璇
編輯 | 喬芊
外賣平台大戰還在硝煙四起,但第一批受益者已經出現——庫迪加盟商。
早在京東外賣補貼的号角吹響前,平台發券補貼的行為已經默默開始,高頻率、低決策成本的茶飲咖啡品類向來是外賣補貼的第一戰場,這次輪到了庫迪。一位北京庫迪加盟商陳星注意到,自己的京東訂單在 3 月中旬開始,突然出現了第一個峰值,此後帶動總銷量一路上揚。
" 以 4 月 24 日為例,對比上月同日的業績,單日杯量從 260 杯上漲到 500 杯以上,增幅大于 100%",陳星說。
爆單的并不只有陳星的門店。一位江蘇庫迪多店加盟商告訴 36 氪,4 月以來,自己所有門店中,日銷最多的能達到 800 杯,差一點的也有 4、500 杯,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這些激增的單量,大多來自于京東外賣訂單。另一位北京庫迪加盟商劉平稱,自己現有的一半門店杯量,都來源于京東訂單。
自從京東入局外賣大戰後,在京東上買到便宜的庫迪已經不是秘密,打開京東秒送,最低折後 3.9 元的生椰拿鐵,吸引了大批羊毛黨下單。截止今天,庫迪咖啡在京東平台上的外賣總銷量已經超過 3 千萬單。
但一杯折後只要 3.9 元的生椰拿鐵,到庫迪加盟商手上,究竟能到手多少錢?
劉平向 36 氪展示的後台數據表示,在北京,一杯生椰拿鐵訂單,加上打包費以及配送費後,用戶實際到手支付 5.9 元,自己的最終應收款是 9.2 元左右。再加上庫迪總部針對外賣訂單的補貼政策," 加盟商到手一般 10 元左右 "。
庫迪咖啡的單杯材料(含奶、咖啡、包材)成本約為 5-6 元," 這樣算,我們在京東外賣上的毛利基本在 45% 左右,是正常水平 ",該加盟商稱。
這也意味着,對于加盟商們來說,京東這場掀起的外賣補貼,真正利好的不是單杯毛利,而是銷量的提升。
作為一個從誕生以來就固定 9 塊 9,定價貼地飛行的咖啡品牌,門店銷量和運營支出一直是庫迪加盟商們最重要的兩個利潤考核指标。" 總體來看,就算單杯毛利沒上去,單量多的話,原材料損耗也就降低了,反過來利潤也能提升 ",劉平說。
但一些加盟商也表達了不同的想法。陳星告訴 36 氪,從長期來看,加盟商收入還得靠到店訂單,目前自己的到店訂單補貼線在 12 元左右,但外賣訂單正在轉化自己的到店用戶," 很多顧客就算到了店門口,也會選擇在京東上薅羊毛下單自取 ",他說。
另外,大量湧來的外賣訂單也超過了一些門店的負荷能力,在京東秒送上,部分門店的大熱品生椰拿鐵,到了下午就缺貨,前述江蘇加盟商還稱,不止是缺貨影響,訂單太擁擠也難免會帶來更高的客訴率," 最近經常有出現騎手拿錯訂單的現象 "。
而這些專門尋着外賣羊毛而來的價格敏感用戶,在補貼退散之後,最終的留存率究竟能有多少,也是未知數。
但從庫迪品牌來看,此次和京東的合作,已經達到互補效應——畢竟前者要單量,後者要流量。況且低價玩法一直都是庫迪的舒适區,相較于其他主流價格帶的咖啡品牌們,庫迪對此并沒有太多顧慮。此外,單個用戶的單日咖啡杯量有限,最多 1-2 杯的存量裡,誰能搶占先機,誰就擁有留下用戶消費習慣的可能性。
另外,作為一門微利生意,庫迪也十分需要一場銷量刺激來提振加盟商信心。在剛剛過去的冬天,由于店中店模式不讨好,以及淡季杯量下跌,部分庫迪加盟商的銷量慘淡。但從今年 2 月以來,和哪吒的聯名,以及京東外賣的入局,加盟商的平均杯量都開始大幅提升," 我的門店日訂單生死線是 300 杯,去年冬天一直維持在 200 多杯,已經在虧損,3 月開始,已經翻倍了 ",一位庫迪加盟商告訴 36 氪。
只不過,這場維系在平台補貼的銷量刺激,注定不會只有一個玩家。在更廣闊的戰場,美團已經默默在向茶飲咖啡品類傾斜流量,餓了麼也随後跟上,發送低價品牌咖啡券。又是熟悉的玩法,夏天未到,真正的旺季還沒來,咖啡價格戰已經悄然打響。
(文中加盟商陳星、劉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