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沃爾瑪前核心人員接任7-11母公司掌舵人,“大象”能否順利轉身?,歡迎閱讀。
業績疲軟下,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品牌 7-11 的母公司 Seven & i 控股公司亦似乎進入焦慮期。
近日,Seven&i 控股在經歷拒絕收購、私有化失敗等一系列事件後,一口氣公布五項重要戰略決策。公告顯示,北美 7-11 業務将于 2026 年下半年前完成 IPO 上市;現任社長井阪隆一即将卸任,由沃爾瑪前高管史蒂芬 · 海耶斯 · 戴卡斯 ( Stephen Hayes Dacus ) 接棒;已與貝恩資本籤訂最終協定,以 8147 億日元 ( 約 395 億人民币 ) 出售包括伊藤洋華堂在内的非核心業務;承諾在 2030 财年前通過總計 2 萬億日元 ( 約 970 億人民币 ) 的股票回購回饋股東;繼續評估包括 ACT 收購提案在内的所有選項。
事實上,系列變動背後,意味着 Seven & i 控股這一 " 大象級 " 企業已經步入加速轉型階段,其在去除非核心業務、新領導人的帶領下,會如何轉型呢?能否成功擺脫當下困境呢?
剝離減壓
今年年初,7-11 便利店母公司 Seven&i 控股公布了 2024 年 3 月至 11 月期的合并财務報表。财報顯示,集團淨利潤同比下降 65% 至 636 億日元 ( 約 31.16 億元人民币 ) 。營業收入增長 6% 至 9.0695 萬億日元 ( 約 4444 億元人民币 ) ,營業利潤下降 23% 至 3154 億日元 ( 約 154.55 億元人民币 ) 。淨利潤連續第二年在同期出現下滑,營業利潤則時隔 4 年首次下降。
整體壓力承壓,非核心業務亦持續加壓。如有公開報道顯示,從 2014 年開始,伊藤洋華堂連續 5 年虧損,2019 年短暫回盈,但次年便又陷入虧損。至 2023 年,伊藤洋華堂已累計虧損超 25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 119 億元)。業績壓力下,伊藤洋華堂在華業務在近年同步收縮。
此次 Seven&i 控股與貝恩資本的出售包括伊藤洋華堂在内的非核心業務的協定,或可視為是 Seven&i 減壓 " 不良資產 " 的重要動作。交易完成後,Seven&i 和創始家族 ( 伊藤家族 ) 仍将持有這些業務的部分股權,具體為 Seven&i 持股 35.07%,貝恩資本持股 60%,創始家族持股 4.93%。
被收購或自救,Seven&i 控股新帥能否挽頹?
有業内人士認為,Seven&i 控股的 " 五大舉措 ",被認為是其 " 最後的抗争 "。
眾所周知,去年 8 月以來,加拿大零售巨頭 Alimentation Couche-Tard(ACT)發出收購要約。前者拟以 14.86 美元 / 股的價格現金收購 7-Eleven 母公司 Seven&i 控股所有流通股。彼時,Seven&i 控股以嚴重低估公司價值且未充分考慮監管風險為由拒絕後。
但 ATC 并未停下收購步伐,随即收購價格提升至 18.19 美元 / 股、總價達到 470 億美元,繼續發出收購要約。不過,Seven&i 控股似乎對 " 被賣 " 較為排斥。ATC 第二次要約後,Seven&i 控股副總裁、創始人次子伊藤順朗與家族控股公司伊藤興業考慮進行管理層收購以實現私有化,交易估值更是高達 580 億美元。但此計劃之後宣告失敗。
值得關注的是,3 月 4 日,一則 "Seven&i 已決定拒絕 ACT 收購提案,走獨立發展道路 " 消息釋出後,Seven&i 股價當日應聲下跌,一度較前日下跌 10%,創下收購風波以來的盤中最低價。
一邊是 " 咄咄逼人 " 的收購要約,一邊是私有化難以自主完成,以業績表現重拾投資者信心,或是 Seven&i 控股為數不多的道路。瑞銀證券高級分析師風早隆弘亦曾指出:" 新任社長必須向市場清晰解釋 Seven&i 企業價值增長乏力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令人信服的公司重建方案。" 他能否在即将到來的 5 月股東大會上赢得投資者信任,将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公開資料顯示,即将接任社長的史蒂芬 · 海耶斯 · 戴卡斯是一位零售業老兵。他不僅熟悉國際零售業務,還對日本市場有着深入了解。其曾在 2005 年、2007 年、2011 年、2022 年相繼擔任了迅銷集團高級副總裁、沃爾瑪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擔任沃爾瑪日本控股公司 CEO、Seven&i 外部董事。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以來,沃爾瑪雖然門店面臨收縮壓力,但旗下品牌山姆聚焦 " 嚴選商品 + 極致性價比 ",以及線上下線融合的會員模式和完備的供應鏈體系等綜合因素,推動其業績數據上揚。
如 2024 财年四季度(2024 年 1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淨銷售額達 5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7.7%。史蒂芬 · 海耶斯 · 戴卡斯作為曾在沃爾瑪的管理層,或能以山姆模式為重要經驗,為 Seven&i 控股的未來發展提供現代化轉型建議。
不過,對于 Seven&i 控股這一成長在 " 日本精細化運營 " 模式下龐大的商業體而言,業績受挑戰背後,面臨的是供應鏈效率、本土化創新等核心挑戰,外籍社長的加入,能否助力其真正實現 " 大象轉身 " 還需時間來見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中食财經 ",作者:中食團隊,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