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中國重磅級反隐身雷達亮相珠海航展,這玩意兒到底有多超前?,歡迎閱讀。
▲宇航員出艙服造 10 秒速熱「戰衣」!
無懼寒風、-196 ° 液氮噴射,比羽絨服暖 3 倍!
在以往的文章中,軍武菌就講過,一個國家沒有隐身戰機,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反隐身雷達,這種其中不僅僅是矛與盾的關系。
現在中國第四代隐身戰機早已列裝,那麼對應的反隐身手段自然跟上來了,這不,今年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集團 14 所就推出了一款重量級裝備—— YLC-2E 型 S 波段遠程多功能雷達。
可以說,這部雷達是開創了全新的反隐形雷達技術格局。
我們知道,雷達工作的原理就是雷達設備的發射機通過天線把電磁波射向空間某一方向,處在此方向上的物體就會反射碰到的電磁波,雷達天線接收此反射波,再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根據發射和接收電磁波的時間差,就可以提取出來該物體至雷達的距離,距離變化率或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所謂隐身技術,也就是使物體難以被探測到的技術,即通過隐身修形、覆蓋隐身塗料等方式降低了物體的雷達波反射強度,使雷達得不到足夠獲取目标信息的發射電磁波。
那麼,雷達要想反隐身,就肯定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重新提高目标的雷達波反射強度以截獲、定位、跟蹤低可探測目标,使對方的隐身無效化。
目前反隐身方式一般包含三種路線:大功率雷達(能量反隐)、低頻率雷達(頻段反隐)、多基地雷達。第一種路線的原理很簡單粗暴,你隐身飛機不是降低了雷達回波強度嗎,那麼我就提高雷達功率、增大孔徑,通過加強雷達發射的電磁波能量,來增大回波強度,理論上這樣就可以然給隐身飛機無所遁形。
就拿美軍的 AN/SPY-6 雷達來說吧,初始的 AN/SPY-6 雷達系統的一塊陣列由 37 個雷達模塊(RMA 組件)組成。該雷達的基本構成單元并非 AN/SPY-1 雷達的 T/R 組件,而是 RMA 組件,一個 RMA 組件包括 24 × 6=144 個 T/R 組件。
▲ AN/SPY-6(V)1
由于使用了新一代的氮化镓 GAN 工藝,加上采用了第四代數字接收和發射技術,據推測,其單個 T/R 組件的平均輸出功率将高達 152~225W,遠遠高于目前 AN/SPY-1 雷達上 T/R 組件的 100W 功率。
▲ AN/SPY-1 雷達
這樣能在孔徑尺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極大增加單面天線陣的功率輸出,達到兆瓦級的平均功率,獲得更驚人的功率孔徑積,使其面臨隐身飛機、隐身巡航導彈等低 RCS 目标時更有底氣。
但是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整個雷達天線孔徑的直徑為 6.7 米,即便是美軍自己的阿利 · 伯克 Ⅲ型驅逐艦都裝不下這個雷達完全體,而且一艘驅逐艦上的電力、冷卻能力也撐不住 37 個 RMA 組件工作,所以最後只能裝一個 24 個 RMA 組件的簡配版。
所以說,雷達功率不是你說提高就提高的,雷達功率越高也就意味着越大的體積和越高昂的造價,這樣的話雷達的制造規模和部署平台就會受到很大限制,海基平台裝這麼大的雷達尚且費勁,更何況是陸基機動平台呢?
所以,傳統的反隐身路線就輪到了第二種,也就是靠低頻率雷達進行頻段反隐身。
關于這個路線的雷達體制,讨論熱度最高的當然是米波雷達了。
米波雷達通常指發射波長在 1-5m 的雷達波進行探測的雷達,米波的波長比傳統 S、X 波段雷達長得多,那麼它的頻率就要比低得多,故而得名低頻雷達。
隐身飛機也只是能做到某一個頻段的電磁波相對隐身,不可能做到對全波段電磁波隐身,現代主流防空雷達為了保證探測精度,一般都使用厘米波、毫米波高頻雷達。
▲ YLC-16 型 S 波段警戒雷達
所以,現代隐身飛機主要就是針對厘米波、毫米波雷達進行隐身設計,使其在這些頻段的雷達電磁波照射下,雷達反射面積甚至可以小到 0.01 平方米,微乎其微。
但是一旦這些隐身飛機遇上米波雷達時,飛機的一些類似垂尾部位的尺寸,将和雷達波長的 1/8 接近,會在遭遇電磁波時產生諧振效應,大大增加電磁波的反射面積,一般來說可以達到 10-20 平方米。
這是因為當飛機被雷達照射後,除了會形成反射波,還會形成繞在飛機輪廓上的爬行波和繞射波,常規的 X、S 波段雷達波尺寸在 10cm 前後,對于隐身戰鬥機來說其大部分部件尺寸都大于 10cm 的水平,爬行波和繞射波衰減非常快,幾乎可以忽略。
但當雷達波長和飛機尺寸相近時,爬行波和繞射波在繞射飛機周界後,會與反射電磁波各個散射分量之間同向疊加形成諧振,使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急劇增大,也就是說甭管你飛機用什麼塗料,只要尺寸跟雷達波的波長相近,就能憑借諧振效應找到你。
其實米波雷達并不是什麼新鮮玩意,1999 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時候,美軍有 F-117 隐身戰機被擊落,就得益于米波雷達的偵察。
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武器是萬能的,米波雷達也不能除外。
由于米波波長較長,雷達波在傳播的時候極易與樹木、建築物等物體產生諧振,這些回波就會以背景雜波的形式伴随目标回波返回雷達,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幹擾。
這一問題對早期米波雷達影響十分嚴重,甚至嚴重幹擾了雷達定位精度,只是經過長期發展後,通過提升雷達過濾能力以及後端處理算法,這一問題得到一定改善。
但米波雷達畢竟是低分辨率雷達,只能對目标進行簡單的分類,無法精确定位跟蹤,也就無法完成飛機引導和導彈制導,這就導致探測、識别、定位、跟蹤、引導、攔截、瞄準這一殺傷鏈斷了,所以用途仍然較為局限,僅用于早期預警。
我國在頻段反隐身雷達業已深耕多年,對于米波雷達的缺點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就開創性地使用了 S 波段作為雷達探測波段,前面咱們講過 S 波段是高頻波段的厘米波,探測精度是比較高的,常用于目标探測和跟蹤雷達。
中電十四所作為亞洲乃至世界雷達電子領網域的 " 一哥 ",對于 S 波段的雷達自然是手到擒來,但它又是如何實現反隐形功能的呢?
這是因為 YLC-2E 采用了新一代半導體、積木化等幾乎所有當下國際上最前沿雷達設備硬體和技術體制,并創造性地使用 " 能量 "+" 智能算法 "。
雖說 YLC-2E 沒有米波雷達的頻段反隐形優勢,在相當于半個标準羽毛球場面積的雷達天線陣面上,布置了數量龐大的大功率雷達 T/R 組件,經過優化設計結合極高的能量應用效率,能夠讓雷達天線產生令人驚嘆的能量,成為能量反隐形的硬體基礎。
在此基礎上,YLC-2E 采用智能算法軟體,能對雷達探測目标進行最優化的調度,确保雷達能夠識别出微小的隐形目标,并且具備強大的抗幹擾能力。
正因為如此,YLC-2E 才會取得 YLC-8B/YLC-8E 這類 " 傳統 " 頻段反隐形雷達相當的探測效果,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性能反隐形雷達。
▲ YLC-8B 雷達
當然了,YLC-2E 與傳統的低頻反隐形雷達并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相信随着它的列裝,還會有更多的隐身飛機被拉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