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千億市值蒸發,又有造車新勢力要破產了,歡迎閱讀。
又一個昔日業界傳奇從神壇墜落。
近日,《華爾街 · 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氫電動卡車制造商 Nikola(NKLA.US)即将申請破產。據報道,Nikola 表示,正在與律師事務所探讨包括出售或破產重組在内的各種選擇。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價能很好體現出公司的實力與未來前景。顯而易見,Nikola 的日子并不好過。美東時間 2 月 11 日,Nikola 的收盤價為 0.667 美元 / 股,總市值為 5633 萬美元。
相較其巅峰相比,Nikola 的市值已蒸發超 20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超千億元。
2020 年 6 月,曾被視為 " 卡車界特斯拉 " 的 Nikola 公司在成立 6 年後,以 120 億美元的估值在美國納斯達克完成上市,并募得資金 7 億美元。
頂着 " 氫燃料電池汽車第一股 " 光環的 Nikola,在二級市場自然廣受投資人的追捧。特别是近乎同期,創始人特雷弗 · 米爾頓對外宣布稱開始接受旗下皮卡車型 "Badger" 的預訂,更是激起一時投資熱潮,仿佛看到 " 下一個特斯拉 " 的投資人紛紛對其進行加注,Nikola 的股價也随之大幅上漲,市值一度飙升逼近 300 億美元。
"Badger" 是 Nikola 在 2020 年 2 月推出的一款新能源卡車,曾被寄望于與特斯拉于 2019 年 11 月發布的電動皮卡 "Cybertruck" 相競争。根據彼時 Nikola 透露的細節,"Badger" 搭載氫燃料電池與電池組兩種動力配置,續航能力高達 960 公裡。
然而,彼時選擇對 Nikola 進行加注的投資人最終并未得償所願。2020 年也成了 Nikola 在資本市場上的巅峰時刻,此後公司便走上了漫長而艱難的下坡路。
事實上,Nikola 的潰敗也并非始于當下。
2020 年 9 月,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公司發布報告,指責 Nikola 及其創始人米爾頓向投資者虛假陳述公司技術狀況。此後,Nikola 的股價和聲譽遭受沉重打擊。2022 年,創始人米爾頓因欺詐罪被判處四年監禁。2023 年,Nikola 同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支付 1.25 億美元的罰款,以解決誤導投資者的指控。
這些事件如同連環重擊,對 Nikola 的聲譽和市場形象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其股價也應聲而跌,一路走低,毫無止跌迹象。
遮羞布被扯下的 Nikola 也步步行至破產邊緣。
2023 年,Nikola 在一份政府檔案中表示公司可能會在未來 12 個月内耗盡資金,因此可能需要 " 修改或終止 " 其業務;2024 年,Nikola 向投資者告知公司的現金儲備 " 僅夠維持到今年 4 月 ";2025 年開年,Nikola 被傳正探索多種選項以解決财務困境,其中包括出售公司或進行破產重組等措施。
過去曾要挑戰特斯拉,并在公開場合與馬斯克叫板的 Nikola,如今走到了命運的關鍵路口。
" 卡車界特斯拉 "
在認識 " 卡車界特斯拉 " 之前,需要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尼古拉 · 特斯拉(Nikola Tesla)。
他曾替美國尼加拉瓜發電站制造發電機組;他使馬可尼的無線電通信理論成為現實;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無線電遙控船 …… 這位偉大發明家和電動機先驅的成就有很多,對後人留有深遠的影響。其中," 矽谷鋼鐵俠 " 馬斯克将其奉為偶像,特斯拉電動車的公司名字也由來于他的名字 " 尼古拉 · 特斯拉 "。
馬斯克用其姓氏 " 特斯拉 " 做了公司名,其名字則被米爾頓用來做公司名 " 尼古拉 "。
除了公司名字由來如出一轍外,創立 Nikola 的米爾頓與馬斯克一樣,同為一名連續創業者。
米爾頓于 1982 年出生,成長于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不過,米爾頓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精英創業者,甚至大學學業也沒有完成。在美國猶他谷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就讀期間,米爾頓選擇了辍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辍學的米爾頓創辦了一家報警器銷售公司,後來退出該公司時米爾頓從中獲得了 30 萬美元,這也成為其後續創業的 " 第一桶金 "。此後,嘗到創業甜頭的米爾頓又嘗試創辦了一個二手車銷售網站,但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這些經歷并沒有讓他氣餒,反而為他後續的創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09 年,米爾頓與技術工程師邁克 · 斯勞特合作開發了一項天然氣轉換技術,專門用于柴油發動機,并由此創建了一家致力于研究天然氣存儲技術的科技公司 "dHybrid Systems",并在 2014 年将該公司以 1600 萬美元出售給彼時全美最大的金屬加工企業沃新頓工業公司。
dHybrid Systems 被賣出後,米爾頓沒停下奮鬥的腳步,于同年正式創立了 Nikola 公司,定位為 " 氫能版特斯拉 ",專注于氫燃料電池和電動卡車的研發與生產。彼時的米爾頓希望通過 Nikola,打造出一款能夠颠覆傳統燃油卡車的電動卡車,推動整個運輸行業的變革。
在 " 卡車界特斯拉 " 光環加持下,Nikola 發展十分迅猛。
2015 年宣布完成團隊搭建工作;2016 年,發布尼古拉一号(Nikola One)原型車,同年與美國最大的卡車租賃公司萊德籤署銷售和服務協定;2017 年,與德國汽車技術和服務供應商博世建立聯合開發與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年宣布挪威氫能源企業 Nel 成為公司加氫站設備的獨家供應商;2018 年,與美國啤酒釀造巨頭安海斯 - 布希籤訂供貨協定,将為其提供最多達 800 輛貨車,同年與 Nel Hydrogen 籤訂加氫站開發協定;2019 年,Nikola 對外展示了第一輛具備完整功能的尼古拉二号(Nicola Two)卡車,同年宣布要與外界合作推出面向歐洲市場的純電動卡車 Nicola Tre ……
面對表現異常迅猛的 Nikola,害怕錯過 " 下一個特斯拉 " 的投資者更是紛至沓來。
于是在融資方面,Nikola 在 2016 — 2019 年四年間分别完成了 A、B、C、D 輪融資,彼時估值已達 30 億美元。并于 2020 年 3 月與 VectoIQ 達成合并協定,借殼上市納斯達克,交易後于 2020 年 6 月完成。
上市後,Nikola 的市值一度飙升至近 300 億美元,市值更是曾一度超越美國本土的福特汽車。甚至坊間一度将其定位為 " 特斯拉勁敵 "。
從 " 特斯拉勁敵 " 到 " 北美賈躍亭 "
然而,這一切的輝煌并沒有持續太久。
2020 年,成為 " 氫燃料電池汽車第一股 " 的尼古拉于同年 9 月與通用達成合作,彼時披露信息顯示,通用獲得了尼古拉發行的 20 億美元普通股,擁有其 11% 的股權。此外,通用還宣布将在 2022 年前,為尼古拉生產氫燃料電池電動皮卡 Badger。
但就在與通用達成合作的兩天後,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公司針對 Nikola 發布了一份長達 2 萬字的做空報告,揭露了 Nikola 的種種問題,包括虛假宣傳和誇大技術能力。報告指出,Nikola 所謂的技術演示其實漏洞百出,例如,車輛的燈光需要外接電源才能點亮,而所謂的 " 上路 " 視頻則是利用重力讓車輛自行滑下山坡拍攝而成。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直指 "Nikola 通過謊稱擁有大量專利技術來誤導合作夥伴,以欺騙的方式獲得了與通用的合作關系 " 的報告一經發出,便引發了連鎖反應。
通用汽車取消入股、博世減持股份、大額訂單跑票 …… 與此同時,受造假一事影響,米爾頓在同年 9 月辭職。
而辭職的米爾頓也并未逃過法律的制裁。2021 年,美國聯邦檢察院對米爾頓提起刑事指控,涉及在公司產品方面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操控證券、用以支撐股價等罪名。
2023 年,米爾頓被判欺詐罪名成立,锒铛入獄。
有意思的是,通過美國司法部起訴書還有檢察官發表聲明中,足以讓我們窺到 " 北美賈躍亭 " 何以煉成。
美司法部先是在 2021 年對米爾頓的起訴書中寫道," 最終投資于 Nikola 的散戶投資者中,有一些投資者之前沒有股票市場經驗,他們在 COVID-19 流行期間開始交易,以彌補或補充損失的收入,或在封鎖期間占用他們的時間。"
而該案部分圍繞着氫動力半卡車原型 Nikola One 展開。據檢察官稱,米爾頓聲稱這輛車 " 功能齊全,工作正常,這真的令人難以置信 "" 盡管它缺少重要的部件和系統,包括電機和控制系統。"
米爾頓于 2018 年在社交平台發布的視頻顯示,其推出的首輛汽車在平坦的道路上暢通無阻。但檢察官卻在事後表示,這都是煙霧和鏡子," 事實上,為了拍攝這些片段,Nikola One 被拖到山頂,此時司機松開了刹車,卡車從山上滾下來,直到停在停車标志前,"
檢察官更是直接将米爾頓描繪成騙子," 米爾頓謊稱制造了自己的革命性卡車,這輛卡車實際上是通用汽車公司的產品,上面印有尼古拉的标志。還有證據表明,該公司制作了其卡車的視頻,這些視頻被篡改以掩蓋其缺陷。"
紐約南區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的檢察官指控米爾頓對與開發電動和氫動力卡車有關的 " 幾乎所有業務方面 " 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并通過社交媒體和播客采訪欺騙公眾。此外,米爾頓還被指控虛假宣傳公司能夠以低于市場價生產氫燃料,并且獲得了價值 " 數十億 " 的卡車訂單。
這些虛假陳述讓投資者對 Nikola 的技術和商業前景產生了錯誤的預期,最終導致了股價的暴跌和投資者的巨大損失。
2022 年 10 月,米爾頓被紐約聯邦陪審團判定犯有證券欺詐和電匯欺詐罪。2023 年 12 月,米爾頓被判處四年監禁,并需支付 100 萬美元的罰款。在庭審中,米爾頓試圖為自己辯護,聲稱他的初衷是好的,他希望通過 Nikola 推動環保技術的發展。然而,法庭最終還是維持原判。
一夜間,米爾頓也從 " 特斯拉勁敵 " 堕落為 " 北美賈躍亭 "。
盡管經歷一地雞毛的 Nikola,在 2022 年真的造出了車,2022 年 Q2 季報顯示,Nikola 成功向經銷商交付了 48 輛 Nikola Tre 純電動卡車,但光環褪去的 Nikola 也回天乏術。
美國造車新勢力正排隊宣布破產
正在尋求出售或破產重組出路的 Nikola,并非 2025 年倒下的首家美國造車新勢力。
2025 年 1 月 17 日,美國造車新勢力 Canoo 宣布已向特拉華州美國破產法院提交自願請願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 7 章尋求救濟,并立即停止運營。此前一個月,公司已暫停位于俄克拉何馬州的工廠,并讓 82 名員工 " 休假 ",全力籌集繼續運營的資金。然而,情況比預期更加危急,公司最終未能避免破產的命運。
成立于 2017 年的 Canoo,是一家專注于滑板底盤技術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曾被視為滑板底盤造車領網域的先鋒。滑板底盤是一種将電池、電機、懸挂系統等關鍵部件集成在底盤上的設計,旨在提高車輛的靈活性和生產效率。因而,在新能源汽車浪潮之下,Canoo 的商業模式曾被寄予厚望,其技術理念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公司也在短時間内迅速崛起。
和 Nikola 一樣,Canoo 也于 2020 年借殼在納斯達克上市,巅峰時期,Canoo 的市值一度高達 150 億美元。然而,好景不長,Canoo 很快便陷入了困境。
2024 年 11 月,Canoo 披露了其第三季度的财務報告,顯示公司營收 90 萬美元,同比增長 71%,環比增長 47%。盡管營收增長速度驚人,但 "90 萬美元 " 的營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更為關鍵的是,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末,Canoo 賬上的現金只剩下 1600 萬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約 1.2 億元。因而,Canoo 也曾試圖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但均未成功。最終,資金鏈的斷裂成了壓倒 Canoo 最後一根稻草。
無獨有偶,Canoo 和 Nikola 的困境并非個例。
2023 年,美國電動皮卡公司 Lordstown Motors 向美國特拉華州申請破產保護,并啟動了出售程式;2024 年,美國造車新勢力 Fisker 申請破產,随後出售其車隊并用剩餘資產償還債權人 ……
過去這些曾受資本熱捧的明星企業,如今卻紛紛倒下,無疑也引發了市場的深刻反思。其中曾超越百年車企福特的 Nikola,不免最令人唏噓。
顯然,Nikola 的困境也并非偶然。
首先,Nikola 的資金鏈一直較為緊張。财報顯示,Nikola 在 2024 年前 9 個月營收為 6400 萬美元,淨虧損為 4.81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Nikola 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降至 2 億美元。以這樣的燒錢速度,公司根本無法支撐半年的時間。
此外,盡管如今的 Nikola 已經不再是 "PPT 造車 ",但每售出一台汽車就會損失數十萬美元的現況,也使得公司在商業化道路上舉步維艱。
最後,Nikola 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推廣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盡管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源,但這一技術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仍然受到質疑。而 Nikola 在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策略,導致其市場份額不斷被競争對手蠶食。當年與特斯拉叫板的 Nikola,也今時不同往日。
美國造車新勢力接連破產事件的傳出,背後也在折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但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穩健的财務狀況和清晰的市場定位。對于投資者來說,也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投資價值,避免盲目跟風。同時,政府和行業組織也應加強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監管和引導,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正如米爾頓案件中檢察官在審判聲明中所言," 今天的判決應該對各地的初創企業創始人和企業高管發出警告——‘假裝直到你成功’不是欺詐的借口,如果你誤導了你的投資者,你将付出沉重的代價。"
來源:融中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