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超級英雄徹底完蛋了?,歡迎閱讀。
《芭比》裡面,狠狠吐槽了一遍 " 男人 " 衷于的電影—— " 男人和馬 " 綁定,主要是 " 深沉且高級 " 的代表作《扎克 · 施耐德剪輯版正義聯盟》。
十年前《超人:鋼鐵之軀》公映,由扎克 · 施耐德打造規劃的 DC 電影宇宙正式開啟。
十年後《海王 2:失落的王國》公映,宣告這個電影宇宙畫上了一個句号。
與其講 " 男人和馬 " 代表 " 男人 " 的集體喜好,不如說這是傳統電影觀念裡對 " 陽剛雄風 " 的定義。
《海王 2》就很有這方面的氣質,比如他的海報就是 " 男人與海馬 "。
就像《芭比》在全球電影市場大獲全勝,而過去那些票房收割機代表類型的電影,卻群體啞火一樣。《海王 2》和 DC 系列實打實的給我們證明了一下,這套老東西真的不怎麼好使了。
有一說一,溫子仁還是基本把控住了《海王 2》大局的。
《海王》當年給觀眾帶來最大驚喜的,就是導演溫子仁。
這位以恐怖系列驚豔全球的華裔導演,熟練運用恐怖片最重要的節奏技巧,把《海王》的故事拍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
而《海王 2》在遭遇制片公司反復調整,電影規劃前後修改,來回重拍重剪,以及女主角被荒唐官司纏身的醜聞之後,相比同宇宙的《閃電俠》,拍得稀巴爛一樣的故事與視效,《海王 2》至少是一部完整的,能看的電影。
它的視覺效果可圈可點,海底世界的場面一如之前的絢爛,甚至呈現更多海底王國人群的生活與居住空間,戰鬥場景也充滿了精彩。但遺憾的是,溫子仁的作用也就到此為止了。
雖然電影基本是完整的,但細想想,故事哪哪都沒展開,節奏快得有點離譜。
特别是一部電影下來,你根本不知道看了個什麼。
一會兒是海王保護家人,一會兒是海王保護海底世界,上一秒海王的老婆受傷卧床了,下一秒海王就在别的地方跟弟弟相愛相殺了。
可以說,如果你看電影注重劇情的細膩與波折,那《海王 2》對你來說,就是如坐針氈。
畢竟,按照溫子仁的說法,這部電影要講 " 浪漫的兄弟冒險動作電影 ",也就是主線應當為海王和海弟在冒險途中的關系變化。可是海王去沙漠裡領弟弟出來這個場景,直到電影的第一個小時基本過去了才開始。
至于電影副标題:" 失落的王國 ",不知道編劇在創作的時候,是不是也把這個标題,在腦子裡失落了。
涉及失落王國的部分就只是一小段背景介紹,還有摸到黑色三叉戟就能觸發的奧特曼怪獸監獄般的幻境閃現。主角真正走進這個失落王國的時候,還有二十分鍾不到就要出片尾曲了。
最搞笑的是,按照電影前半程的表現,真正的背後大惡魔應該是反派蒼蠅俠撿到的黑色三叉戟的所有者,也就是海王祖宗的那個黑化弟弟。
但電影在海王、海弟、蒼蠅俠一通亂打之後,祖宗弟弟被意外復活,正當你以為他要大施拳腳之際,海王扭頭一個三叉戟扔過去,祖宗弟弟就碎成渣渣了。
合着只是個復活體驗卡,有效期還不足一分鍾。
而本片最重要的反派,蒼蠅俠,其實叫黑蝠蟦,雖然他長得更像蒼蠅俠。這個人物在上一部也出現過,但基本就是靠海弟發裝備的戰五渣。這一部就突然成了有自己戰隊的大反派,靠着黑色三叉戟跟海王海弟打個你來我往。
當然他也會突然重歸戰五渣,在編劇需要海王立刻打敗他趕去下一個劇情的時候。
最令人搞不懂的,就是海王和海弟這組人物。
《海王》
上一部的時候,他們還是不共戴天的仇人,這一部海王把弟弟偷偷從沙漠監獄裡撈出來,海弟就突然回心轉意變身海王的小跟班了。
這一組設定,實在是過于接近漫威的兄弟 CP 雷神洛基,當然導演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還在台詞裡淺淺吐槽了一下。
但吐槽是吐槽過了,想着稍微改動的心理是一點也沒有。
畢竟雷神和洛基至少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在,可海弟視角裡,海王就是傳說中老娘婚前偷生的私生哥哥,害得老娘被扔去喂怪獸不說,一出現就搶自己王位,搶自己老婆。
而海王視角裡,這個弟弟也是一見面就想着法要搞死自己。
這個突然重拾兄弟情的心理邏輯,我是真的不太能理解。
也可能導演看這個系列拍到這也就算完了,也沒什麼必要改。擺爛就行的心态,很符合當代打工人。
整個《海王 2》最大的問題就是,熟悉的橋段太多了。
所有的情節、橋段,甚至是一些場景設計,都似乎能令人想起别的電影、電視劇、遊戲,甚至迪士尼卡通片。
學習一些前輩們的優良知識成果,倒也是能夠提高自己電影的賣座基準。可是,當全片都沒有什麼新鮮東西看的話,觀眾看過太多那些俗套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花大幾十來看你的《海王 2》呢?
就像海王這個角色,在其他幾部出場的電影裡,維持着一種高大威猛且寡言少語的穩重形象,只是偶爾露出思維慢半拍的粗野男性的刻板形象。
可到了《海王 2》裡,或許是這幾年嘴賤耍寶風的超級英雄吃香,海王也變成了動不動就得耍嘴賤,鬧笑話。
這樣的超級英雄多了,觀眾的審美也會疲勞的,即便是有超能力,久了也蠻煩的。
而這種類似的東西,在《海王 2》裡比比皆是。
溫子仁就像是做了一盆大雜燴,他雖然也是道菜,但白菜是李家剩的,蘑菇是王家炒的,肉是隔壁老趙家沒吃完的。
反正他自己呢,就出了個盆。
《海王 2》最終真正比較獨特的看點,可能就是幾個演員本身。海王和海弟的肌肉緊身衣,海後與海太後出色的打戲身姿。
海後湄拉作為上一部最出圈的人物形象,雖然因為官司醜聞導致在這一部裡戲份大減,但是她出現的場景,還是特别亮眼。
或許,這些年好萊塢集體撲街的根本原因,同樣都是:不新鮮了。
無論是中國觀眾還是外國觀眾,都看慣了好萊塢商業片的模版與套路,模棱兩可的視覺畫面,和不怎麼有趣的故事。再加上幕後傳聞裡,種種對電影本身不尊重的來回修改與緊急重做。
十年前,DC 系列浩浩蕩蕩,号稱質量為王,要跟漫威電影宇宙拼個電影界的頭把交椅;十年後,稀稀拉拉只留下一地雞毛和爛片,帶着主創的憤懑、粉絲的怨怼,整個世界觀以失敗告終。
其實當年的《海王》,成績還是相當可以的,不僅在國外拿到很高的評分和票房,在國内更是有 DC 電影宇宙最好的成績。
可《海王 2》的失敗,也是顯而易見的,從籌備開始,圍繞着這部電影的就只有争議。如今電影公映,全球的預售數字都不可觀,甚至在北美,都沒有一個正式的首映禮。
可見,就連制片公司都不再看好這個曾經創下佳績的作品。
《海王》的高開局、衰收場,可以視作整個電影宇宙的一個縮影。
最初的 DC 不走漫威那樣的娛樂爽片型,而是深沉的英雄、昏暗的色調、悲壯的故事,憑借科幻莎翁式畫風,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粉絲。他們都相信,如此一定代表着高級和品質。
特别是 DC 之前的作品,可是諾蘭能殺進奧斯卡的《蝙蝠俠前傳》。
随着電影公司想跟漫威比賽的競争心越來越強,系列的規劃也變得越來越混亂,主打一個有規劃勝似無規劃,簡單來說就是急功近利。
漫威花了十年,一個人物一個人物的鋪墊系列電影,才推出了英雄集結性質的 " 復聯 ",把電影宇宙的觀念深入人心。
可 DC 一口氣就想吃個大的,新蝙蝠俠上來就得打超人,觀眾還不認識誰是誰,就組正義聯盟。結果,一部電影比一部電影口碑差,票房沒賺到,品牌形象還給幹垮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中國老話,送給 DC 電影的幕後高層。
《海王 2》,俨然是這種混亂之下的犧牲品。
制片公司們把利益至上完全刻在了腦門上,卻想不到真正能給公司帶來利益的是把產品做好。
電影公司首先得把電影做好了,才能有錢掙。
觀眾走進電影院看好萊塢商業片,所求不多,無非是看看頂尖的特效水平、起承轉合完整的故事,最好是能有點帶來獨特感受的東西。
觀眾也不一定需要電影部部是經典,但麻煩電影公司,至少翻翻十年前自己做的電影,看看到底差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