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數百畝麥田急需灌溉!上遊農戶不同意,只因“短視頻裡專家說不需要”,歡迎閱讀。
立春過後,農田裡經過寒冷天氣考驗的麥苗開始進入返青期,考慮到去年秋冬季比較幹旱,宿遷市泗洪縣的半城鎮一些糧食種植戶想給自家的麥田灌溉,半城鎮水資源豐富,灌溉設施齊全,可這件順應天時的事卻遇到了重重困難,產生困難的原因更讓人啼笑皆非。
李師傅是泗洪縣半城鎮的糧食種植戶,目前種植了十多畝地的小麥。按照他往年種植的經驗判斷,立春過後,麥苗應當已經返青,進入生長旺季,可前幾天,李師傅在田間地頭看到,原本應當變綠色的小麥還是黃色,甚至是紫色,這樣的場景讓他有些擔心。
李師傅表示,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幹旱少雨,麥苗在返青期出現枯黃現象,明顯是缺水造成的。從現場來看,部分田塊的墒溝确實已經嚴重幹涸,甚至出現了開裂現象。泥土明顯板結,土塊輕輕一捏便碎成很多小塊。
泗洪縣半城鎮糧食種植戶 李師傅
基本上沒有新根,如果再幹旱的話,這老根也就死掉,沒有新根。
今年二月中旬,李師傅多次請求鄉鎮有關部門及時抽水灌溉,但是,灌溉站的工作人員卻告訴他,位于其水源上遊田塊的個别種植戶認為麥田此時不需要水,因此不同意灌溉,并且拒絕水流經過其田塊。
泗洪縣半城鎮糧食種植戶 李師傅
水必須經過上遊的田,不同意灌溉的人和我吵,說要灌溉可以,如果把我家小麥苗淹死,造成損失,就要賠償。
泗洪縣半城鎮張秦村黨支部書記 張廣敏
有極個别的農戶,可能感覺麥田不需要水,有的田沒打埂,水會漫到地裡,意思就是不需要灌溉,不想水從這裡過。
在大多數種植戶都急需灌溉的情況下,為何個别種植戶卻認為麥田又不需要灌溉?零距離記者也找到了一些認為不需要灌溉的種植戶。
上遊田塊的種植戶 朱師傅
主要手機短視頻裡專家講的,麥田上面澆過水了,到時候減產,收不到產量。
原來,随着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鎮上的很多農戶閒着的時候喜歡刷短視頻,而短視頻 app 大量推送給他們的是農業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不少網絡主播都是講述一些農業知識,很多種植戶對主播的話深信不疑。這次,部分種植戶阻撓灌溉正是因為聽到了網絡主播的話。
網絡視頻 主播
稻茬麥前茬,水稻長期浸泡在水裡,使得土壤變得黏重,泥底層堅硬板結,含水量高,麥根下的土壤其實還有一定的溼度,灌過水的麥苗反而會越長越黃,越長越瘦,甚至可能會出現死苗的情況,由此可見,只要旱不死,就往死裡旱。
泗洪縣半城鎮糧食種植戶 李師傅
還有的說稻茬麥不要灌溉,幹三四個月都幹不死的,都是聽網絡主播忽悠的。
零距離記者從當地農林專家處了解到,短視頻上的相關内容只對局部地區,局部地塊的麥苗生長有一定參考價值,廣大種植戶因地網域和氣候不同,不能盲目對号入座,如果一味地輕信短視頻的内容,就很容易被誤導。
泗洪縣教授級高級農藝師 王東波
有些農戶看了短視頻以後,認為麥苗期幹旱三個月,四個月都沒有問題,這種言論明顯是對小麥生長不利的,但有農戶就信以為真。網絡上有些人只顧着講自己的一些片面的東西,會給農戶帶來很大的損失。
王東波介紹,農業生產因地而異,因時而異,需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長期的探索和總結,才能得出科學的種植方法,對于種植戶而言,絕不可輕信網絡視頻的說教。
泗洪縣教授級高級農藝師 王東波
農戶對于農技知識有需求,還是要從相對主流的渠道來獲取,短視頻裡有人講述自己的看法,但是多數群眾對這些知識不知道如何判定,不知道真假,建議還是到主流的官方的農技推廣網站上,去獲取農業基礎的知識。
經過專家的耐心解釋,少數原先不同意灌溉的種植戶終于改變了主意。目前,李師傅所在村莊的 6000 餘畝麥田已經全部得到了灌溉。
泗洪縣教授級高級農藝師 王東波
大家請放心,這時候的水是不會對小麥麥苗造成影響的,水一旦停止灌溉,麥田就會幹,不存在積水,也不會對小麥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