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板藍根也能當青菜?今年的春季時令菜太怪了,歡迎閱讀。
一晃神春天又來了。盡管年年歲歲花相似,但只要是季節限定的好東西,大家就會喜歡。毫無疑問,品嘗春菜也是春天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春季時令菜的賽道似乎格外卷。打開線上買菜平台,除了經典的香椿、春筍、草頭,還能看到板藍根、桑葉、水性楊花……
盒馬上春菜 / 時令菜的部分截圖
等等,板藍根不是藥嗎?桑葉不是蠶寶寶吃的嗎?水性楊花又是什麼,這能吃嗎?
吃花的季節
傳統的春菜,主要是春天裡植物生長出的嫩芽嫩苗。除了簡單的苗苗菜,吃花如今也愈發流行起來了。
香椿,最經典的春季限定,吃的就是嫩芽 丨 Fumikas Sagisavas / Wikimedia Commons
玉蘭花
木蘭科玉蘭屬的紫玉蘭(Yulania liliiflora),也稱望春花、辛夷花。花瓣洗淨後可以泡茶、煲湯、炸天婦羅,嘗起來有清香,稍帶苦味。
紫玉蘭 丨 Jim Evans / Wikimedia Commons
同屬的玉蘭(Y. denudata)花白色,吃法與紫玉蘭類似。
玉蘭花瓣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能多吃。據說玉蘭有緩解鼻炎的功效,市面上賣的 " 鼻炎花 " 就是玉蘭的花蕾。作為重度鼻炎患者,我嘗(sh à ng)試(d à ng)過一次,非常難喝,建議大家不要買。
玉蘭 丨 William ( Ned ) Friedman / Wikimedia Commons
海菜花
這應當是最早流行起來的雲南花材。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也被稱為水性楊花,是水鱉科水車前屬的沉水植物,我國特有物種。
由于海菜花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只能在水體潔淨、透明度較高的水體中生長。随着這些年環境的變化,海菜花的分布面積正在逐漸縮小,如今已被列入《IUCN 紅色名錄》。
生長于泸沽湖的波葉海菜花 丨 Ping an Chang / Wikimedia Commons
海菜花的主要食用部位是花葶,也就是花序軸。海菜花離水後易碎易斷,因此商家通常将其卷成一團打包出售。海菜花口感脆爽滑嫩,略帶酸甜味,做法也簡單,涼拌、清炒、煲湯都可以。
大理餐廳必備的一道菜:水性楊花 丨 Mx. Granger / Wikimedia Commons
金雀花
金雀花是指豆科錦雞兒(Caragana sinica)的花。錦雞兒屬本身是蜜源植物,因此金雀花帶有花蜜甜味;但花瓣本身卻帶有苦味,一般還需要焯水之後再烹饪,主要做法是炒雞蛋。
錦雞兒 丨 Dalgial / Wikimedia Commons
被稱作金雀花的錦雞兒無毒,但是同樣被稱為金雀花、且同為豆科的金雀兒(Cytisus scoparius)卻是有毒的。金雀兒原產歐洲,是金雀花王朝的象征,我國有引種栽培。金雀兒含鷹爪豆鹼和金雀花鹼,具有一定毒性。
如果不是在可靠的市場購買、食材來歷不清晰、無法區分錦雞兒和金雀兒的話,建議慎重食用。
金雀兒 丨 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Commons
十字花科也有春季限定
十字花科的成員,是我們平日裡最常見的蔬菜,白菜、花椰菜等等都是十字花科的。不過,常見如十字花科,也有自己的春日限定,例如荠菜和板藍根青菜。
荠菜
春季限定當中打頭陣的就是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荠菜屬于十字花科荠屬,嘗鮮期非常短;荠菜花果期通常在 3~6 月,一旦開花就意味着葉子老了。
荠菜|紅色皇後
普通人想要挖野菜的話,荠菜嫩葉的辨認難度較高,最直觀的辦法是把葉片揉碎聞一聞,有明顯的特殊荠菜香氣的就是荠菜本尊。荠菜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包馄饨和餃子,焯水後可涼拌可炒菜,因為具有香氣,怎麼做都不會難吃。
荠菜炒年糕 丨 Ser Amantio di Nicolao / Wikimedia Commons
板藍根青菜(菘油一号)
板藍根青菜(菘油一号)可謂是這兩年菜市場上的新寵。我們熟知的板藍根是一種中藥材,來源于十字花科菘藍(Isatis indigotica)的根部。菘藍的莖葉還可以用于染料,我國古代常用其染布;在新疆,也有少數民族将其用于染眉。
菘藍 丨 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Commons
不過,這種板藍根青菜并不是單純的 " 板藍根 ",而是由菘藍和油菜的體細胞融合培育而成。
油菜屬于芸薹屬(Brassica)甘藍型蔬菜,板藍根青菜的口感也與同屬于甘藍型蔬菜的芥藍類似,推薦的做法如清炒、涼拌等也與芥藍相似。換句話說,板藍根青菜(菘油一号)是一種雜交了板藍根成分的甘藍型油菜。
芸薹屬
超市裡一半的蔬菜都屬于十字花科芸薹屬,而芸薹屬的蔬菜又可以大致分為白菜型、甘藍型、芥菜型:
>有關芸薹屬的區分,可以點擊圖片跳轉文章
白菜型囊括了白菜、青菜、菜心、蕪菁等綠葉蔬菜,葉片淺綠、氣味清淡,花色鮮黃。
甘藍型包括芥藍、包菜、花椰菜、羽衣甘藍等,葉片藍綠色帶白霜,氣味較輕,味道較濃郁,花色黃白。
芥菜型包括芥菜、兒菜、雪裡蕻、大頭菜等,葉片深綠,具濃郁氣味,味道辛辣,花色金黃。在潮汕地區,一些芥菜也會直接被稱作 " 春菜 ",著名的春菜煲當中用的就是本地新鮮芥菜。
其他春季限定的蔬菜
桑葉
今年春天逛盒馬的收獲之一:人寶寶也能吃的桑葉。
桑(Morus alba)是我國本土物種,除了養蠶和桑葚之外,用作草藥和食材的歷史也不短。桑葉沒有刺激性氣味,葉片幾乎無毛,嫩葉适宜食用;韓國還會将桑葉制成茶,泡桑葉茶喝。
桑葉茶 丨 백만볼투 / Wikimedia Commons
桑葉葉背沿葉脈有疏毛,因此,想要挑出人寶寶覺得好的桑葉,關鍵點在于桑葉不能老——用指甲輕掐葉柄,能夠掐斷就足夠嫩。桑葉的吃法與其他野菜類似,涼拌、上湯、炒蛋、油炸,味道都很不錯。
桑葉與桑葚 丨 GerardM / Wikimedia Commons
鬼針草
當我意識到春菜的奧義在于無毒、嫩葉的時候,目光不自覺地移向了綠化帶(咳咳。
我國南方荒地、路邊、綠化帶中常見的鬼針草(Bidens pilosa)嫩葉可食用,同樣焯水後涼拌、炒菜、煲湯均可。
鬼針草的花 丨 Ixitixel / Wikimedia Commons
同屬的白花鬼針草(B. alba)是一種蜜源食物,非洲人将其嫩芽和嫩葉作為蔬菜煮食,烏幹達人則用白花鬼針草嫩葉與酸奶共同烹煮。白花鬼針草嫩葉營養成分類似羽衣甘藍,可用作沙拉蔬菜,但老葉味道不佳,還可能引起腸胃不适。
不過,鬼針草通常被當做入侵性雜草。有研究認為鬼針草可能是通過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方式,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
四季如春并不只是景觀上的期望,也是味蕾上的。随着育種技術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野菜和季節限定也将一步一步走上我們的餐桌。
譬如石斛,如今人工栽培技術已經初具規模,市場上自然也就能看到、買到作為蔬菜的石斛苗葉。譬如草頭、瓜尖、趴地菠菜,原本都是季節限定的野菜,也因為成熟的培育技術而走向大江南北和一年四季。
而把春天吃進胃裡,大概也算是對春天的一種尊重吧。
作者:媗媗
編輯:麥麥
題圖來源: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系 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