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廣州汽車產業“轉舵”:押寶“智車之城”勝算幾何?,歡迎閱讀。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如果說 2024 年是自動駕駛的豐年,那麼聚光燈的焦點一定是廣州。
11 月 27 日,廣州南沙的自動駕駛頭部公司小馬智行上市。此前,同樣來自廣州的文遠知行于 10 月下旬在美股上市,成為 " 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 "。7 月,廣汽集團旗下智慧出行平台如祺出行赴港上市 …… 廣州智駕行業 " 連下三城 ",佳音頻傳。
實際上,汽車產業在 2017 年以前一度貢獻了廣州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廣州也被譽為 " 汽車第一城 ";但随着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新的 " 風口 ",廣州汽車產業開始出現 " 守擂 " 壓力。于是,廣州開始将 " 翻盤 " 的目标設定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 智車之城 ",打響一起轉型之戰。
廣州提出,加快推動 " 汽車 +" 跨界融合,加強汽車與能源互聯、與智慧交通共融、與低空互促等,放大整車企業對產業生态的引領帶動作用,進而撬動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更多高成長產業融合發展。
廣州為何要謀劃 " 智車之城 "?政策節奏、驅動路徑呈現出怎樣的特征?從行業來看,廣州智駕的商業化步伐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廣州智駕走得更多是國資國企驅動的路徑,尤其傳統汽車產業鏈龍頭 " 求變若渴 ",加速推動自動駕駛落地,但在成本、配套等制約下,真正商業化仍任重道遠。
汽車第一城 " 背水一戰 "
競逐 " 智車之城 " 的幾大主流城市中,各地的驅動因素略有差異。例如,北京自動駕駛產業背後帶有明顯的政策驅動色彩,深圳則更多依靠民企驅動,而對廣州來說,自動駕駛產業從一開始就帶有廣州推動傳統汽車產業更新的壓力,政府和國資國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角色。
2017 年,廣州汽車產量實現 310.8 萬輛,但國内汽車行業已有了轉型苗頭,廣州率先獲批成為首批國家試點示範城市,重點發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也恰恰是在這一年,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先後落地廣州。
次年,受產業結構調整、限購限行影響,中國汽車產銷量 28 年來首度下滑,廣州的汽車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可以說,自動駕駛起步之初就伴随着傳統汽車業的轉型陣痛。
然而,近年來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總是 " 棋差一招 "。數據顯示,2023 年,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僅占汽車總產量的兩成,低于全國 11.4 個百分點,作為中國汽車第一城的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僅排到第 7 位。
因此," 智能化、網聯化 " 注定成為廣州不可錯失的翻盤良機。
" 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以及市場化、規模化契機的到來,将颠覆傳統的汽車產業發展模式,對廣州汽車業形成巨大助力。" 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主任、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促進會執行副會長吳政銘認為。
圍繞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争議仍勝負未決,一派認為汽車產業鏈未來仍會由傳統主機廠牽頭,自動駕駛系統将成為其關鍵供應鏈模塊;另一派則相信自動駕駛公司将主導整個行業,車廠或淪為其 " 代工廠 "。吳政銘認為,無論如何,自動駕駛一定會扭轉廣州在燃油車時代和新能源時代 " 整強零弱 "、核心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低的局面。
這被視為廣州汽車產業的 " 背水一戰 "。其中,國資國企的身影無處不見。
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背後均有廣汽資本的加持。各方合作關系并不止于投資,還深入到產業協同中,2021 年 12 月,廣汽集團與文遠知行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在未來幾年内布局上萬輛規模的 Robotaxi 車隊。
去年末,廣汽集團聯合廣州產投、中國銀行等出資設立了廣州新祺智聯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目标規模位 300 億元。包括上述兩家在内,廣汽集團投資的智駕上下遊科技公司将近 20 家,其中 6 家已成功上市。
今年 7 月以 Robotaxi 概念成功登陸港股的如祺出行,國資背景同樣深厚。它由廣汽集團與騰訊聯合創立,在其股東列表中,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廣州產投等赫然在列,文遠知行、小馬智行也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到了其港股招股書中。
實際上,對照中國汽車大城和自動駕駛先鋒城市名單,廣州是當中重合度最高的一個。
(四大一線城市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開放、發放測試許可等情況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梳理)
從政策 " 先行先試 " 到產業 " 百花齊放 "
廣州是靠什麼将自動駕駛的頭部企業吸引來的?
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均提及了一個關鍵答案——高度開放和先行先試的政策。作為一項高風險的行業,智車要上路,必須先有政策。政策領先半步,產業就能領先一步。
廣州最早于 2017 年底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規定範圍内的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并于次年發布了《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2019 年,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獲得了廣州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通知書。
同年,廣州發布了首批開放測試路段共計 33 條,總裡程達 45.644 公裡。此後 5 年時間,這兩項數字分别增長了 24 倍和 34 倍。截至目前,廣州累計開放測試道路 827 條共計 1623.5 公裡;共有 15 家測試主體 415 輛智能網聯汽車獲得了測試許可,其中 22 輛為無人載客的測試許可。
為了配套 " 聰明的車 ",廣州也一直在鋪設 " 智慧的路 "。廣州是首批獲得車聯網專屬頻段使用資質的城市,現已建成 378.4 公裡智慧道路和城市級的車聯網統一數據平台。今年 7 月,廣州又入選智能網聯汽車 " 車路雲一體化 " 應用試點城市。
事實上,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對自動駕駛的布局差不多在同一時間起步,廣州政策落地進展極快,在自動駕駛測試道路裡程上現已超過北京、深圳,僅次于上海。廣州是國内首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以及唯一 L4 級智能網聯汽車挂正式号牌開展商業化示範運營的城市。
例如,文遠知行于今年 5 月在廣州取得了全國第一個城市開放道路場景下 L4 級自動駕駛貨運車純無人遠程測試許可,正在進行 "7×24" 全天時的載貨測試。
企業仍對政策開放速度抱有更大期待。
" 自動駕駛落地的最大難點是什麼?3 年前,我的答案可能是技術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但在今天,我會認為是政策進展。" 文遠知行創始人兼 CEO 韓旭向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廣州确實給到了非常領先的政策,但随着技術的不斷前進,我們期待政策迭代的速度可以更快。
" 在車型認證方面,希望未來一個認證能夠覆蓋多款車型;在準入方面,希望運營範圍能夠連續成片,無人駕駛車可以進入人流、車流更密集的地區,并最終實現在全市範圍内運營。" 韓旭認為,這些在短期内都有望解決。
總體來看,廣州小心翼翼在安全與效率之間尋找平衡:從道路分級分類管理到混行試點,再到進入中心城區主幹道和高快速測試道路,從允許遠程測試到無人載客測試 ……
今年 7 月,廣州人大官網發布了《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 · 征求意見稿)》(簡稱 " 意見稿 ")。意見稿明确提出,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車站等幹線和交通樞紐開展創新應用,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城市出行服務,除危險貨物運輸外的物流配送、快遞配送等應用場景。
廣州,正從政策 " 領先半步 " 過渡到立法保障先行階段。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蘇州、杭州等多個城市推進地方自動駕駛立法,為更大規模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和場景落地提供支持。
受益于此,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蘿卜快跑、滴滴沃芽、安途智行等多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以及廣汽集團、小鵬汽車等車企和廣州公交集團等運營商,已有約 15 家企業在廣州開展不同級别的道路測試和載客、載貨、編隊、遠程等 L3、L4 高級别測試活動,廣州自動駕駛服務商呈現出 " 百花齊放 " 的發展格局。
商業化道阻且長
政策優勢下,廣州很快集齊了自動駕駛產業鏈幾乎各環節的企業,也覆蓋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小巴、貨車、環衛車等多個產品線。
在自動駕駛系統集成層面已有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廣州阿波羅等,創新部件領網域有高深智圖、海格通信、星輿科技等,出行平台上也有了如祺出行、聯友出行、有鵬出行等 ……
" 自動駕駛的發展路徑同此前的新能源汽車大抵相似,即由公交車領網域的小範圍試點到落地出租車,再到最終面向大眾消費者落地。" 吳政銘認為,自動駕駛下一步将是繼續衝刺 Robotaxi 商業化。
但一方面,由于 Robotaxi 仍未實現規模化量產,套件、研發成本分攤較高,依照現有網約車收費标準難以實現盈虧平衡;另一方面,Robotaxi 對服務、補能、救援網點密度的要求會更高,也拉升了成本。
此外,自動駕駛落地也亟需更加周密復雜的商業配套,例如,品質檢驗檢測、準入資質鑑定、事故責任評判等第三方機構。在這個過程中,科研院所也可以參與進來。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獲悉,廣州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目前正在開發相應的評估模型,以用于自動駕駛產品質量把控、風險評估等的分析。
根據今年年中發布的《關于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 ( 公開征求意見稿 ) 》,到 2027 年,廣州期望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投放車輛将達到 1 萬台。
目前來看,這一目标仍然道阻且長,衝刺 " 智車之城 " 的下半場将更考驗耐力和基礎配套的健全度。盡管業内高呼 " 自動駕駛‘奇點’将至 ",但吳政銘給出了更保守的預測:" 全面商業化和社會替代的過程絕不會短,樂觀來看需要 5 年,悲觀來看則可能還有 15 到 20 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