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閉最後一家店,知名設計師品牌将退出中國?,歡迎閱讀。
By Far 或将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關閉亞洲首家旗艦店一年後,保加利亞小眾設計師品牌 By Far 在北京國貿商城的門店将于 5 月 14 日正式閉店。這也是 By Far 在中國市場的最後一家門店。
從 2022 在上海張園開出亞洲首家旗艦店,到 2025 年門店全部關閉,曾因 " 腋下包 " 爆火的 By Far,在中國市場僅用了三年時間,就走向沒落。
01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2022 年 12 月,By Far 在上海張園開設了繼加州洛杉矶店後的全球第二家、亞洲首家旗艦店,成為首批入駐張園的品牌之一。一個創新的舉措是,開業期間,By Far 還宣布進軍美妝領網域,推出創新性可穿戴香氛 " 白日夢 DREAM" 系列,以此來擴充品牌内容和豐富門店可逛性。
作為首次「闖蕩」中國市場的 By Far,壓力與挑戰并存,入駐張園對于 By Far 來說,意味着它在中國市場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被中國高端商場接受,這也為後續品牌在中國市場快速拓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挑戰也在這裡,作為太古地產攜手上海靜安置業打造的「明星項目」,張園吸引了 DIOR、Louis Vuitton、Vacheron Constantin、BULGARI PARFUMS、GUCCI 等奢侈品品牌落戶,作為小眾設計師品牌的 By Far 開啟了在中國市場與高端奢侈品同場競技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By Far 由三位女性 Valentina Ignatova、Sabina Gyosheva 及 Denitsa Bumbarova 于 2016 年創立于保加利亞,以極簡設計和 90 年代復古潮酷風格備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與追捧。再加上 400 美元到 500 美元 ( 約合人民币 2500 元至 3500 元 ) 的售價,By Far 迅速走紅。
品牌成立兩年後,By Far 通過入駐買手店探索中國市場。
2018 年,By Far 入駐連卡佛,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又與北京 SKP- S、買手店 LOOKNOW 等合作,之後在 2020 年、2021 年先後開設京東、微信、天貓旗艦店,拓寬銷售渠道。
不過張園是 By Far 在中國市場首家獨立店鋪,這也被視為 By Far 将加碼中國市場的主要動作。也是從張園店開始,By Fa 快速布局中國線下市場。
或許是太想「趁熱」布局中國市場,By Far 用一連串的開業布局主要城市。根據 By Far 官方微信披露,2023 年,By Far 先後在北京太古裡 ( 1 月 ) 、南京德基廣場 ( 4 月 ) 、北京國貿城 ( 5 月 ) 、上海 One ITC ( 6 月 ) 、上海國金中心 ( 7 月 ) 、蘇州倉街商業廣場 ( 10 月 ) 共計開出 6 家門店,加上上海張園店,By Far 合計在中國市場開出 7 家門店。
不過這些門店并未運營太久就先後關閉。2024 年 4 月,By Far 張園店宣布關閉,其他門店也先後宣布閉店。
線下門店關閉,線上情況也不容樂觀。《聯商網》查閱發現,目前品牌微信小程式店鋪和京東旗艦店都已關閉,官網也無產品在售;天貓旗艦店也已清空頁面,目前沒有產品在售。
這也意味着,随着北京國貿商城關閉,By Far 或将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02運營方陷入法律糾紛
除了門店關閉外,By Far 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方也正在陷入法律糾紛。
企查查顯示,柏方 ( 上海 ) 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柏方商貿 ")成立于 2021 年 6 月,注冊資本為 600 萬美元,現法定代表人為 Sabina Petrova Gyosheva。自 2023 年年底以來,該公司多次卷入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裝飾裝修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等司法案件。
《聯商網》查閱發現,柏方商貿 2025 年以來累計已有 7 條被執行信息,被執行總額達 531.47 萬元。BY FAR 品牌創始人之一 SABINA PETROVA GYOSHEVA 也被實施限制消費令。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方商貿作為被告涉及多起司法案件中,其中一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原告為上海靜安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正是上海張園的開發部門。
03By Far 何以至此?
從「爆火」到「沒落」,By Far 為什麼紅的快,過氣更快?
這要從 By Far 的渠道布局和產品力打造說起。
一方面,By Far 在進入中國市場獨立開店後,選擇快速布局高端商場,者或許為 By Far 赢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但是高端商場的租金、人力等,直接拉高了品牌的運營成本;再加上 By Far 的快速鋪開策略,一年時間開出 7 家門店,更是增加了品牌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入駐高端商場的 By Far 并未擁有成熟品牌的「持續爆款」打造能力,除了腋下包之外,By Far 并未推出其他媲美腋下包的商品,這就導致了消費者未能形成持久關注,也讓 By Far 在商場同類型品牌競争中處于下風。
再加上消費風潮的變化,上有 Coach、MK 等輕奢頭部品牌搶占了更多的市場份額,下有 Songmont 山下有松等國貨品牌快速走紅,留給 By Far 的生存空間就不多了。
By Far 用自身經歷證明,小眾設計師品牌要想突出重圍,必須要突破品牌本身的局限性,打造持續運營能力,塑造強大的品牌價值,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新零售 ",作者:李瑟,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