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日產N7試駕:新勢力味道濃,不到15萬能買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歡迎閱讀。
沉寂幾年的日系品牌,終于推出敢公布訂單量的電動車。
其中,豐田鉑智 3X 上市一小時後訂單破萬,剛上市不久的日產 N7 也已經獲得超萬輛訂單。上一次合資品牌出現這種盛況,還是在一汽豐田 bZ3 給優惠的時候。
再看這兩款日系黑馬電車,顯然其最大的特點是便宜,但能夠簡單粗暴地用 " 便宜 " 來解釋它們為何會爆單嗎?今天,電車通前往附近的東風日產經銷商了解一番,嘗試從購買者的角度去感受日產 N7,看看能否找到這款合資電車爆單的原因。
圖源:電車通攝制
想必絕大部分朋友和電車通一樣,對日產的第一印象就是家用舒适," 日產大沙發 " 遠近聞名。
當日產 N7 的配置和價格信息正式公開時,電車通能直觀感受到,東風日產為了在新能源領網域分得一份蛋糕,真的是拼了。
不到 12 萬起就能買到一款合資中大型純電動轎車。
直接用上高通 8295P 車機芯片、"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 "、Momenta 端到端智駕系統等等配置,駕乘體驗直接拉滿。
要是放到兩年前,合資品牌用上 8155 芯片都可以大肆宣傳一波,現在把家用車市場最想要的配置直接用上。顯然,日產 N7 是國產品牌新能源成功倒逼合資技術更新的代表車型之一。
日產 N7 的首次亮相是在去年的廣州車展期間,當時官方毫不客氣地表示 " 智駕行業第一梯隊是絕對可以擠進去的 "。
日產 N7 搭載的是 Momenta 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高端智能輔助駕駛,目前交付就能用的只有高速領航輔助 NOA,至于城市記憶領航輔助駕駛 NOA 和記憶泊車功能最快到 6 月開通。
這就意味着,電車通暫時還不能體驗日產 N7 的智駕,但日產 N7 的動靜态表現,确實給電車通不少新鮮感。
首先是外觀。無論是此前推出的日產軒逸 · 純電還是日產艾睿雅 Ariya,其設計風格都沒有過于打破常規,而日產 N7 完全沒有日產 V-Motion 家族式設計語言的影子,貫穿式前後尾燈和魔法畫布前後燈組互動燈語系統,都是滿滿的新勢力味。
此外,對于一款不到 12 萬起的家轎,東風日產還給到了隐藏式門把手和無邊框車門,跟深藍 SL03 等迎合年輕消費市場的產品非常相似。
電車通不認為日產 N7 采用極簡設計有什麼問題,反而正因為日產 N7 的與眾不同,消費者才了解到東風日產對新能源架構下首款純電動車型的高度重視。
内飾就更不用多說了,日產 N7 在設計上做到足夠極簡,跟其他新勢力車型看齊,門把手位置甚至還給到一小段氛圍燈。
值得給好評的是,用料上采用了大範圍的麂皮、真皮等材質,不再是家族燃油車常用的大面積搪塑用料,而且電車通上車之後沒有聞到一絲異味。
日產 N7 的閱聽人畫像主要是家庭用戶,但能不能吸引家庭用戶,很多時候就看這些細節做得到不到位,至少在真實體驗之前,電車通确實沒有感到不适。
4S 店内展出了日產 N7 的中配版和高配版,但唯有高配版才内置高通骁龍 8295P 芯片,其他版本均配備 8155 芯片。電車通本來的計劃是對比兩個芯片的人機互動能力,但中配版車型一直處于系統更新狀态,只好作罷。
需要指出的是,高配版的車機體驗已經沒有太多槽點,不僅界面足夠流暢、UI 設計合理,而且面對多個指令的一口氣輸出,車機系統都能夠快速回應并同步完成,而不是 " 先做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 的 " 傻瓜式 " 思路。
不過相比小鵬等新勢力品牌旗下的車型,日產 N7 的車機系統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雙功能分屏時只有固定比例(左三分之一右三分之二),但也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内。
至于智能泊車功能,目前可以實現在車内選擇車位泊車以及遙控泊車兩個選項,能夠應付新手司機的泊車需求,但其他更高端的離車泊入等功能就暫時别想了。
另外,5.8L 車載冷暖箱設定在傳統扶手箱的位置,深度還算可觀,縱置正常的飲料沒有問題。
主駕駛座采用的 AI 零壓雲毯座椅很特别,官方表示這一座椅可以通過 " 自适應體态 "AI 核心算法,提供 " 千人千座 " 的乘坐體驗。
說得很玄乎,但說白了就是座椅主動貼合身體各個部位。電車通體驗下來就是大腿、腰側等位置都有包裹感,這确實是其他車企沒有想到的技術思路,再加上座椅本身的加熱、通風、按摩、頭枕音響等配置,乘坐體驗确實沒有愧對 " 沙發廠 " 的名聲。
為了體驗駕乘質感上的變化,電車通申請了短暫的車輛試駕,試駕車型為高配版本。
官方沒有透露日產 N7 的零百公裡加速時間,但 200kW 的電機功率并不弱,在運動模式下深踩電門确實有推背感,但這個性能用來應對中低速下的城區超車路段沒有問題,但能不能在高速巡航狀态下果斷超車,這點暫時要打個問号。
再說一下後排的乘坐體驗。日產 N7 的定位為 B+ 級轎車,因此後排的腿部空間足夠闊綽,後排只給到一個 Type-C 充電插口,只能說勉強夠用。
不過,如果你坐在右後排座說 " 我有點熱 " 的時候,車機系統會降低副駕駛方的空調溫度。也就是說,日產 N7 的自動空調只局限于前排,後排乘客只能手動調節出風口方向或者蹭前排的溫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出 " 激烈駕駛 " 要求以及經過長時間擁堵路段的情況下,電車通坐在後排玩手機也沒有感受到暈車,這點要得益于車輛全系标配的全網域智能防暈車技術。
當然,電車通還是建議買車時和家人一起試乘試駕,是否暈車以乘客的真實感受為準。
為了刺激銷量,日產 N7 還是給出了不少優惠力度,副駕 AI 零壓雲毯座椅、由燈語系統 / 頭枕音響 / 雙升降揚聲器等組成的科技包以及冷暖冰箱,在 6 月份之前都是免費贈送給選擇中高配的用戶,而這部分的價值就已經達到 19888 元。
需要注意的是,"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 " 以及頭枕音響、燈語系統、内置 AI 大模型的車機系統、L2 級駕駛輔助等配置在入門版上是沒有的,就只有基礎的車機系統和三電技術而已,乘坐體驗差一大截。
即便如此,日產 N7 入門版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11.99 萬元的價格和 540km 的 CLTC 純電續航裡程,反觀指導價為 11.98 萬元的秦 L EV 入門版,只有 470km 的 CLTC 純電續航裡程;指導價為 12.99 萬元的深藍 SL03 純電入門版,只有 530km 的 CLTC 純電續航裡程。
銷售人員沒有跟電車通透露各版本的銷售占比,但從現場看車的需求來看,主打便宜的入門版,主打舒适的中配版被更多客戶青睐,然而主打智能的高配版,并沒有獲得太多關注。
現場一位看車的老哥認為,東風日產在高階智駕還沒有太多口碑,不敢貿然下單,有這個預算還不如選擇長續航的中配版,而且日產 N7 這個價位真的很低了,即便用的是欣旺達電池、電機參數不算高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10-15 萬級的純電動家轎市場不算特别熱鬧,目前也就只有小鵬 MONA M03、秦 PLUS EV 的月銷量能夠穩定破萬。作為後來者的日產 N7,則以空間、續航、舒适三個領先優勢入局。
最終下定日產 N7 的用戶,一方面是看中了東風日產這一合資品牌的認可,另一方面,看中了低價帶來的續航、舒适性等體驗。
這就是日產 N7 能夠 " 爆單 " 的原因,即便高階智駕的賣點沒有打出來,但依靠現有的配置就足夠投用戶所好,而且日產 N7 中低配版的賣點正是空間、續航等基礎需求,這完全切中購車預算較低的用戶的出行需求,預計市場後勁可能會比預料之内更強。
當初的 " 日系三強 ",如今還剩下本田還堅持全能、高端的電動化產品策略,而市場成績足以證明這樣的戰略到底對不對。對于已經深耕家用車市場數年的合資品牌而言,進入電動化時代之後繼續走高性價比路線顯然更符合品牌調性,日產 N7 确實放下了合資品牌高傲,開始認真與國產品牌真刀真槍開幹了。
(封面圖源:電車通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