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俄軍欲拿下敖德薩,澤連斯基透露烏死亡人數:1.3萬平民、10萬軍人,歡迎閱讀。
據環球網消息,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尤利娅 · 斯維裡堅科宣布,烏克蘭和美國已就關鍵礦產合作達成框架協定,雙方将在 24 日正式籤署。目前雙方正籌備成立專項投資基金,用于烏克蘭戰後重建。
特朗普随後高調宣稱,美方将 " 很快 " 獲得俄羅斯的官方回應。
在特朗普看來,他順利的得到了自己想到的稀土,而俄烏之間的和談正在穩步進行中,全面停火已進入倒計時,但現實真是如此嗎 ?
其實,從目前情況來看,俄烏衝突一時半會結束不了,至少今年内難以實現。
種種迹象表明,俄羅斯正在醞釀一場重大的行動。近日,俄羅斯短波電台 UVB-76 近期頻繁發送加密信号,這個隸屬俄軍總參謀部的神秘電台自冷戰時期就承擔特殊使命。監測數據顯示,本次信号包含 " 狐狸鬥篷 " 暗語及 "NZHTI-33702-NEPTUN-66-52-20-75" 序列代碼。
此類異常活動往往預示着重大軍事部署,而俄媒近日的報道中也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從中可以得知,此次俄軍的行動内容可能涉及核力量調動、潛伏特工喚醒或戰略性突襲準備。
一切都說明,俄羅斯要的不僅僅是五個新地區,還有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兩大港口。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報》披露,俄軍總參謀部已制定奪取敖德薩戰略港口的 " 混合戰争 " 方案。不同于傳統陣地戰,此次計劃融合認知作戰、特種突襲、彈道導彈精确打擊等多維手段。
值得關注的是,俄媒反復強調敖德薩和俄羅斯的歷史淵源,稱其為 " 新俄羅斯計劃的地緣支點 ",還暗示可能采取非常規手段實現控制。
敖德薩地區存在規模可觀的親俄地下網絡,一旦俄軍逼近城市外圍,潛伏人員可能發動突襲奪取關鍵設施。
這種裡應外合的作戰模式在 2014 年克裡米亞危機中已有先例,有情報顯示,烏軍第 95 空降旅等精銳部隊内部出現動搖迹象,部分官兵被指和俄方有暗中聯系。
俄軍持續對烏能源基礎設施實施導彈打擊,導致全國供電系統陷入半癱瘓狀态。敖德薩居民向媒體透露,該市日均供電時間已縮短至 4 小時,供水系統時斷時續。
這種民生困境正在消磨民眾鬥志,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 " 以和平換光明 " 的呼聲,持續惡化的生存條件可能成為壓垮抵抗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
《紐約時報》最新社論披露,白宮内部開始讨論 " 用敖德薩換籌碼 " 的方案。盡管官方矢口否認,但五角大樓推遲軍援、特朗普頻繁施壓烏克蘭等迹象,已經印證着這種戰略妥協的可能性。
俄羅斯還在策反當地人,社交媒體上湧現了大量歷史影像和文化分析,強調敖德薩和俄羅斯的百年淵源。還有宣傳 " 敖德薩将不戰而降 " 的。俄羅斯衛星網表示,在烏軍第 95 空降旅等部隊中,已經有不少士兵支持俄羅斯,甚至再找機會推翻澤連斯基。
通過強攻敖德薩,俄軍将徹底切斷烏克蘭黑海通道,而烏克蘭如果丢了敖德薩,将不得不投降。
烏克蘭現在是垂死掙扎,在西方盟友支持下,烏克蘭成功研發的 " 三叉戟 " 激光武器系統首次公開測試。
激光武器是通過聚焦高能光束持續照射目标,使其表面溫度在極短時間内達到熔點。自主研發的激光武器系統當前功率覆蓋 10-50 千瓦範圍,具備 2 公裡有效殺傷距離,單次發射成本控制在數美元水平。但該武器系統目前存在明顯技術局限:需人工操作完成瞄準追蹤,對抗無人機集群攻擊時反應速度受限 ; 現有能級尚難以有效攔截超音速飛行目标。若要實現擊落巡航導彈所需的兆瓦級功率輸出,仍需攻克高密度能源供給與高效熱管理兩大核心技術難題。
事實上,除非美軍能夠傾囊相助,否則烏克蘭做再多也是徒勞。
烏克蘭現在最大的問題,除了武器稀缺,還有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澤連斯基近日接受采訪時,公開了傷亡數字:1.3 萬平民喪生、10 萬軍人陣亡。
要知道,烏克蘭戰前的總人數也不過 4430 萬人,三年多的戰争下來,實際控制區僅剩不足 2800 萬人。按照聯合國統計,超過 850 萬難民外逃,相當于每 5 個烏克蘭人就有一個被迫離開故土。
為了征兵,澤連斯基已經把征兵年齡下限已降至 17 歲,上限推至 43 歲,就連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和殘障人士也被納入動員名單。
如果有人不想去戰場,政府會強行抓人,在外網上,時常能刷到流出的烏克蘭士兵在大街上強行抓壯丁的視頻。
從軍事動員角度看,烏克蘭理論上具備征召 750 萬兵力的極限能力,這相當于總人口的 25%。但現實中的社會運轉需要保留基礎勞動力,實際可動員上限約在 300-400 萬之間。據烏軍總司令透露,當前每月需補充 3 萬新兵才能維持戰線。
但俄羅斯的潛在動員能力高達 2000 萬,而且只是總人口的 14%,俄羅斯還有強大的軍工做支撐,即便再打個 5 年都沒問題。
問題是,烏克蘭能支撐這麼久嗎 ? 難不成最後要讓老弱婦孺都上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