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利潤率低至冰點,火鍋餐飲還能否在北京“吃得開”?,歡迎閱讀。
導讀:
最近,北京的餐飲的現狀成行業熱議話題,有人說這是餐飲要逃離 " 北上 "。
曾被看做餐飲晴雨表的一線城市,卻也逃不過自身的 " 康波周期 "。
一線餐飲真正的現狀又是如何?餐飲老板如何破?
01利潤率 0.37%讓人大跌眼鏡的北京餐飲市場
" 今年是北京餐飲最難的一年。"
最近,北京一家餐飲老板告訴火鍋餐見,9 月開學第一周,營業額相比暑期下降了 70%。看似生意較好的暑期,跟往年相比,營業額也下滑了 50%。
不久前,火鍋餐見一名餐創聯會員考察了北京市場,他發現,一些一線商圈非周末時段很少有坐滿的餐飲店,生意好一些的門店上座率也僅有 3 成。
而在另外一個商業綜合體,一些餐飲店處在閉店狀态,詢問租金發現,建築面積為 109 平的門店(實際使用面積 50 多平),租金 13 萬 / 月。來到下沉廣場,這裡僅有粉面、麻辣燙、冒菜這些客單價在 25 元左右的品類還有市場。他還留意了一家知名連鎖火鍋店,上座率也并不高。
" 非節假日的用餐高峰時段,最容易做選址判斷。" 他稱,就目前的餐飲消費市場來看,北京的餐飲同行,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北京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利潤總額 1.8 億元,同比下降 88.8%,利潤率低至 0.37%。
有行業人打趣地說,吃一頓 300 塊的飯,猜老板能掙多少錢?在北京這個數不是 100,而是 1 塊錢。
同樣下降的還有上海。2024 年上半年,上海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加在一起的營收 752.88 億元,同比下降 2.6%。營業利潤更是暴跌到了負的 7.7 億元。
有媒體此前做過統計,上海人均客單價 500 塊以上的餐飲店大約有 2700 多家,而到今年年中,這個數字下降到了 1400 多家,高端餐飲勉強存活。
最近,就有探店博主坦言,他拍過的大部分餐飲門店都倒閉了,其中倒閉最多的就是中高級餐飲店。
相比于高客單門店,反而平價餐飲成為上海消費者的熱門首選。
火鍋餐見詢問了多個上海的餐飲老板,得出的結論是,無論是商場、街邊店,平價火鍋、山野火鍋、湘菜等依然會排隊,這些門店在營運過程中,再加上折扣、套餐優惠人氣都不差。
結合多方觀點,本輪一線城市餐飲下滑主要反映在以下 2 個因素:
· 不少高端餐飲面臨消費頻次減少,疊加餐飲 " 三座大山 " 及各項成本,壓力空前。
· 小白跨界導致供需不平衡,來自地產、投資、金融領網域,跨行進入餐飲業,致使 23 年初到 24 年初,餐飲開店率奇高,供大于求。
然而,餐飲像是一個輪回,而現在正是餐飲低潮的一個拐點。
02 10 年一瞬間北京餐飲的 " 潮起 " 與 " 陣痛 "
都說商業要有 " 時光機思維 ",要盡可能預判 5 年、10 年後模樣。也許,回顧過往,才能更好預判未來。
如果說,當下的北京市場是行業的至暗時刻,10 年前,恰恰是餐飲市場新周期的開始。
2014 年前後,正是互聯網崛起、餐飲創業火熱的年代,據蝦吃蝦涮創始人牛豔回憶,當時品牌剛剛創立,自門店登上北京衛視的美食節目後,品牌迅速打響,很多顧客跨區到店消費。那時候,蝦吃蝦涮一小鍋蝦賣 78 元。
在當時,品牌傳播仍靠傳統媒體,互聯網仍在做基建,營銷的玩法一只手就能數得過來。對于餐飲創業而言,做好產品,具備服務意識,已經算得上遙遙領先了。
同時期,伏牛堂(霸蠻的前身)出現,成為黃太吉之後又一餐飲新星,就此迎來了餐飲的融資潮。一時間資本成為北京餐飲的放大器,在星巴克裡,大家都在讨論天使輪、風投,商業計劃書滿天飛。
能在北京開店,也成了眾多餐飲人的光榮與夢想。
此後的幾年間,一批批會玩流量的網紅餐飲進入北京,川渝火鍋也逐步向全國擴散,餐飲的玩法開始多變。這期間,海底撈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逐步坐穩了國内火鍋 " 一哥 " 的位置。巴奴也熬火了一鍋菌湯。
直到 2019 年前後,牛豔還記得,北京的餐飲市場仍是一片紅火,各行業都在講增長,大眾對消費的預期也持樂觀态度。
直到黑天鵝事件發生,無論是餐飲經營還是創業,大眾總覺得困難會過去。一批批火鍋門店頂着艱難,背着期望在北京落地。
而黑天鵝事件更像是煙霧彈,給餐飲市場蒙上了一層假象——市場在放開與暫閉之間橫跳,大眾在居家與報復性消費之間穿梭,各地旅遊、網紅城市的出現,加之互聯網增長見頂、地產的乏力,讓一股股投資熱忱流向餐飲創業。
由此,火鍋餐飲進入不冷靜期。北京通州萬達金街當時湧現出 20 多家串串火鍋品牌。
" 内卷 " 成為那時候生意人自我安慰的流行詞。借用離北京不遠的東北方言,"19 塊 9 代 100 就是這麼來的。"
但假象總歸會被捅破,市場需求被嚴重高估,一批批跨行業而來的金融、大廠人士也把互聯網玩法統統使了一遍,得出較為昂貴的結論:低價策略并不好使!
加之消費的乏力,產業的調整等因素疊加,于是出現了今年上半年餐飲閉店過百萬家的情況。
也就出現了如前文所說,北京多家知名商場出現餐飲空鋪,或者閉店的局面。
客觀來講,市場正在用淘汰機制,平衡供需,盡管連帶作用力讓行業均出現陣痛,但也是當下大家必須面對的現實。
至此,10 年間,北京餐飲市場也從熱火朝天,走向理性。
而一些平價餐飲,在這波消費低潮下獲得了新的生機,比如性價比極高的許府牛,以及 10 年才略微漲了 10 塊錢左右的蝦吃蝦涮。
03 北京餐飲人在用 " 内生力 " 驅散陣痛
文化底蘊與餐飲市場的包容性,加上商業科技帶來的快節奏,讓北京形成了飲食的多元化。而在餐飲内卷化、陣痛期來臨時,北京餐飲人也拿出了自身的 " 變 " 與 " 不變 " 抵御提前到來的行業 " 寒冬 "。值得所有火鍋餐飲人一看——
在傳統中創新微調,讓顧客吃出新意。
說到北京餐飲,自然繞不過扛過一輪輪周期的銅鍋涮,然而火鍋餐見發現,這類傳統吃法也在做内生創新。
比如聚德樓,把原本流行一時的菊花熱鍋(将葷素食材切片在鍋中碼好,澆以高湯,用炭火煨制,可随煮随吃。近似于有料火鍋),創新成了 " 菊花酸菜爐肉熱鍋 "。
再如,北京的壺 · 茶館火鍋,同樣是把茶館文化與火鍋結合。
在固有做法裡找爆點,再結合現今流行口味做新嘗試,而這款有料鍋也成為這家品牌的招牌必點品。
蝦滑還能如何創新?聚寶源把蝦滑、墨魚滑、魚滑做成了棒棒糖的模樣,成為大小朋友的新選擇。
傳統品類創新,并非要全然颠覆,民俗與現代流行吃法依然有結合空間。
再比如堅持平價火鍋的定位,不動搖。
像蝦吃蝦涮,從 10 年前六七十元的客單價,到目前仍維持在 80 元上下,從開始定位平價火鍋,沒有花裡胡哨的噱頭,用實在的產品說話,很多網友評價這家店從小學吃到工作。
其實,牛豔坦言,早前有過產品全面更新的打算,以此探索新的產品路線,但價格也會偏離最初平價火鍋、做大眾生意的初衷,由此堅定了在原來品質不變的情況下,去做微創新。依然可以赢得長期顧客的支持。
事實上,在北京市場,剛需強、閱聽人廣,能夠不斷引發顧客復購。
04 消費心态、市場在變生意的邏輯也得變
随着市場、大眾消費心态的變化,不管是北京還是區網域市場,餐飲也需要随勢而動,增加柔韌性。
1、勇于跟過去經驗、慣性思維說再見
餐飲講求經驗主義不假,但經驗也要更新。
有火鍋資深從業者告訴火鍋餐見,這兩年,北京的一些中高端餐飲開始做副牌,有的确實把客單價定位到 100 元左右,但底層做法依舊是復制高端店。
追求高端的食材、用餐場景等,但成本居高不下。
" 把原來的所有的東西全都抛棄掉,然後做一套新的東西出來。轉換思維方式,大膽啟用 95 後、00 後,他們容易犯錯,但認知是新的,老餐飲人不要只相信自身的判斷、經驗,要相信年輕人的直覺和感受。" 他稱。
2、大家都不裝了,做大眾生意,特别關注活力老人市場
以往大家都在追求開店量,多數門店吃不飽。今年不少餐飲老板陸續表态,将繼續深耕區網域市場,把開店速度降下來,深挖内力。
縱觀生意較好的火鍋餐飲店,大體都具備了大眾化、全家享甚至是 1 人食。
火鍋套餐也從一人餐、雙人餐,增加至多人餐、午餐、兒童餐等,增加顧客群體閱聽人面,增加概率避免單一需求。
反觀一線城市,人口老齡化遠比其他區網域市場要提前。但有錢又有閒的活力老人,其實也是火鍋餐飲需要關注的消費群像。
如今大家都在講情緒價值。未來餐飲店要去思考如何給老人情緒價值,以及如何把餐飲店變成活力老人的社交場。
從拼多多早期的發展路徑,我們也可以清晰得出,老人群體的消費實力。随着時間的推進,這一現象正在愈加明顯。
3、消費趨勢在變,緊跟時代脈搏
火鍋餐飲從業者,是時候好好研究一下當下的大眾消費心理了。
牛豔有一個洞察,此前消費者與收入增長有預期,甚至出現了過度消費。很多餐飲店會出現爆滿的局面。現今,很多人出現收入安全感缺失,請客吃飯變成低頻次的家庭生活改善,很多餐飲店出現數據驟降,側面反映的是市場沒有那麼大的需求了。
與此同時,大眾的喜好、内心趨向也在發生變化。
比如,最近亞馬遜發布了相關消費報告," 生活在别處 " 戶外活動有着穩定且龐大的市場。
正如各地流行的山野火鍋,滿足了大眾對戶外的向往,成為短暫避世的一種平替方式。
總結
" 北上 " 餐飲當下正在渡難關,階段性周期正在輪轉,只要在牌桌上就能夠保赢不輸。
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保守穩住,等待下一次機會來臨,再 all in 出去。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