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油電交鋒新階段,豪華品牌經銷商就只能倒向新勢力嗎?,歡迎閱讀。
最近網上傳出不少豪華品牌經銷商轉投銷售新勢力品牌一事,再次将傳統燃油品牌經銷商的經營危機擺上台面。
據統計,2020 年到 2023 年,全國有超過 8000 家 4S 店退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退網的 4S 店接近 2000 家,全年預計将達到 4000 家。像中升、永達等主營豪華品牌的集團,旗下門店也紛紛轉營問界、蔚來等新勢力品牌。
這顯然不是某家經銷商的問題,而是行業長期存在的共性問題。越來越多經銷商 " 舍油取電 ",這是行業在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
經銷商虧損過半,
豪華品牌價格倒挂嚴重
" 退網潮、轉型潮 " 的表層原因,離不開經銷商的經營壓力。
市場高度内卷,價格戰越演越烈,新車銷售虧損嚴重,一線經銷商承受着行業最沉重的壓力。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經銷商虧損比例達到 50.8%,比去年提高了約 7 個百分點,盈利的經銷商占比僅為 35.4%。
而在經銷商的整體利潤結構中,新車毛利貢獻為負數,單店毛利總額較 2023 年有較大幅度縮減,平均單店虧損額高達 178 萬元!
在盈利的經銷商裡,除了極少部分品牌的門店能通過新車盈利之外,大部分都是靠售後和保險金融業務維持。
相較于最先倒下的二線合資品牌,豪華品牌經銷商的 " 抗壓能力 " 相對更強,但如今也承受着猛烈的衝擊。據統計,主流合資品牌經銷商的價格倒挂幅度(進售價差)在 20%-25%,本土品牌在 15% 之内,而傳統豪華品牌卻普遍達到 30%,最高可達 50%!
業界普遍認為,當價格倒挂達到 30% 或者 40%,經銷商已難以承受,在終端的大幅讓利之下,豪華品牌高溢價的優勢已不復存在,而經銷商高負債、高杠杆的軟肋就凸顯出來,資金流動性問題加劇。
在資金鏈斷裂之前,放棄經營多年的豪華品牌,轉投風頭正盛的高端新勢力,是經銷商在經營危機下的無奈之舉。
深層原因在于品牌轉型失利
經銷商的經營難題,核心在于市場的供求關系,而豪華品牌之所以供求失衡,很大程度在于品牌轉型戰略的失利。
BBA 進軍新能源領網域其實比許多本土品牌都要早。2008 年,寶馬就啟動了 "Project i" 項目,以各種超前的技術打造領先于時代的新能源車;2010 年,在首款 EQ 系列車型落地的 8 年前,奔馳就和比亞迪成立了騰勢,開始布局國内新能源市場。
但正如我們所見,包括寶馬、奔馳在内的幾乎所有傳統豪華品牌,都在新能源的賽道上遭遇了挫折。
豪華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屢屢折戟,問題主要出在三個方面:定價過高,智能技術不夠領先,缺乏鮮明的用戶認知。
許多豪華新能源產品還是以燃油車的思路來造,機械素質很好,但能效、智艙、智駕等新技術已嚴重落伍;有的雖然采用了最新的純電平台和技術,但無奈研發成本過高,價格嚴重高于新能源市場主流區間,只能大幅降價抛售;而產品力強、價格又有競争力的,往往因為原有的品牌形象過于根深蒂固,難以給消費者帶來新的刺激。
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只能靠低價維持新能源銷量,導致價格體系崩塌,本來穩定銷售的燃油產品也受到牽連,既損害了品牌形象,更不利于長遠發展。
然而,得益于過去成功的市場培育,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号召力依舊強大,消費者期待着他們能拿出強有力的新能源產品。為了不辜負市場的期待,"BBA 們 " 必須以新產品、新技術為突破點,在體系層面上實現一次徹底的變革,讓品牌形象煥新的同時,也讓一線經銷商重拾信心和動力。
豪華品牌路在何方 ?
當其他豪華品牌尚處于迷茫之時,奧迪探索出一個頗具突破精神的變革方案。
他們與上汽集團合作發布了新豪華電動品牌—— AUDI,這樣的合作方式在主流豪華品牌中還屬首次,即便對于全體合資品牌,也是電動化轉型中的一個全新模式。
另一方面,即将發布的上汽奧迪 A5L 也把握住了智能化轉型的機遇,據悉其在智駕方面将與中國領先的科技公司合作,進一步強化品牌 " 油電共進、油電同智 " 的品牌戰略布局。
基于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捕捉,上汽奧迪接連的大動作也為其渠道擴張強勢賦能。今年廣州車展,上汽奧迪官方透露,其代理商網絡不斷增長,預計年底将達到 200 家。
編者按:
在電動化、智能化的大浪潮下,主動創新、主動求變是迎接時代衝擊最好的方法。傳統豪華品牌經銷商的退網和轉營,本質上就是 " 求變 " 的一種體現。
在這背後,既是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轉變,更是對汽車品牌加速轉型的一種鞭笞。
豪華品牌轉型受挫,大概是因為變得不夠徹底,難以實現真正的品牌躍升。要改變現狀,确實需要很大勇氣,而上汽奧迪的雙品牌戰略發展模式,成為了一個值得同行們參考的案例。
他們一方面在燃油產品上加碼智能,另一方面成立全新的豪華電動品牌。來自豪華品牌的深厚底蘊,與國内新銳的智能電動化技術深度融合,資源重新整合,在產品和技術上都帶來新的活力,而渠道網絡的更新又能在服務上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用戶的需求。
這種由内而外的體系化轉變,過去在豪華品牌領網域裡極少看到,确實是一次裡程碑式的突破,至于突破的效果如何,相信市場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