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遲到!台自制潛艇就算2025年能交付,還得多花4年“收尾”,歡迎閱讀。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 9 月 1 日報道,台灣地區防務部門 8 月 31 日對媒體證實,台灣地區首艘自制潛艇 " 海鲲 " 号無法于原定的 2025 年第三季度交艦後結案,需再延長 4 年,于 2029 年結案。與此同時,台海軍配套海鲲級潛艇對美采購的首批 MK-48 Mod6 AT 遠程重型魚雷(24 枚戰雷,4 枚訓練用操雷)的結案期也從 2028 年推遲到 2030 年。
今年 7 月份出塢的 " 海鲲 ",雖然聲稱已經安裝了光電潛望鏡桅杆,不過并沒有明顯的外觀特征證實社交媒體
台軍表示,盡管 " 海鲲 " 号最晚會在 2025 年的第三季度交艦給台灣海軍,對于延宕的原因,台軍稱,該艦還需擔任測試艦,完成 " 系統優化、構型調整,以及武器系統測試等任務 ",作為後續潛艇分批建造的重要依據,也因此,延期結案的建議是由台海軍司令部提出,台灣地區防務部門于 7 月 17 日同意了該建議。
台軍方人士進一步表示,原定于要在 2028 年度結案的 " 美制長程潛射重型魚雷 " 采購案,計劃采購 24 枚戰雷及 4 枚訓練雷,也将延後兩年到 2030 年度結案,但重型魚雷全案的總金額維持 54.6 億元新台币(約合 12 億人民币)并未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台軍的 " 不結案 " 不等于 " 不入列 "。此前 " 海鲲 " 潛艇項目負責人、前 " 參謀總長 " 黃曙光曾在内部會議透露,他個人期望,加計 2 艘現役劍龍級潛艇,期待台海軍 2025 年時可以有 3 艘可服役潛艇,2027 年前有 4 艘,這意味台軍原計劃要在 2027 年前服役第二艘 " 海鲲 " 同型艇。
阿 黃 的 野 望
盡管延宕,但台軍依然為後續 " 海鲲 " 型潛艇編列了大量預算。近日,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公布了下一年度 " 總預算案 ",台軍自制潛艇計劃的更多細節随之曝光,引起廣泛讨論。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首艘自制潛艇 " 海鲲号 " 去年下水後,台當局準備以 "3+2+2" 的形式,從 2025 年至 2038 年,分 3 個批次建造 7 艘同型潛艇,預算總額達新台币 2840 億元(約合人民币 629.6 億元)。
對于這種一次性撥巨款的建造 7 艘潛艇的模式,台灣島内人士在接受台灣 " 中央社 " 采訪時存在分歧。台灣 " 國防安全研究院 " 研究員蘇紫雲稱,用 14 年時間建造這麼多潛艇符合常态,美國的 " 星座 " 級護衛艦也是采用類似方式采購的。
但台灣 "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 " 研究員揭仲表示,14 年内造 7 艘潛艇的速度不算慢,但不宜在 " 海鲲号 " 尚未試航、量產方案尚未敲定的情況下編列金額龐大、周期漫長的預算,這會導致計劃的 " 精确度 " 不足。
而有台媒稱,即使 " 海鲲号 " 如期完成、符合台灣軍方的需求,考慮到後續設計變更、系統性能提升、物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整個計劃的實際預算必然水漲船高。屆時,這個項目因為先期已投入大筆經費,只能繼續推進,或将陷入尾大不掉的泥沼。
對于台軍自造潛艇一事,我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表示,民進黨當局 " 以武謀獨 " 完全是自尋絕路。造再多的武器,買再多的裝備,都是勞民傷财、裝點門面。" 海鲲 " 如果用于 " 以武謀獨 ",則早晚都是解放軍的網中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