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集團2022年度營收2800.44億元,歡迎閱讀。
前言
4 月 26 日,小米集團(股票代碼:HK1810)發布《2022 年年度報告》。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3 月 3 日,是專注于智能硬體和電子產品研發、智能手機、智能電動汽車、互聯網電視及智能家居生态鏈建設的全球化移動互聯網企業、創新型科技企業。小米公司創造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作業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 為發燒而生 " 是小米的產品概念。"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 是小米公司的願景。小米公司應用了互聯網開發模式開發產品,用極客精神做產品,用互聯網模式幹掉中間環節,致力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用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
根據财報,小米集團 2022 年實現總收入 2800.44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利潤 24.74 億元。
歷年營收及淨利潤
根據小米集團報告數據顯示,2018-2022 年,小米集團營業收入分别為 1749.15 億元、2058.39 億元、2458.66 億元、3283.09 億元、2800.44 億元,2019-2022 年分别同比增長 17.68%、19.45%、33.53% 和 -14.70%。
2018 — 2022 年,小米集團淨利潤分别為 135.54 億元、100.44 億元、203.56 億元、193.39 億元、24.74 億元,2019-2022 年分别同比增長 -25.89%、102.66%、-4.99% 和 -87.21%。
2022 年,嚴峻的外部環境給小米集團帶來了不少挑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呈現下滑态勢,但小米集團各項業務依然保持了非常強的韌性。2022 年小米集團在全球 54 個國家和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
分產品看:2022 年,小米集團智能手機營業收入 1672.17 億元,營收占比 59.71%;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業收入 797.95 億元,營收占比 28.49%;互聯網服務營業收入 283.21 億元,營收占比 10.11%;其他營業收入 47.11 億元,營收占比 1.68%。
報告期内,小米集團不同地區業務總體經營情況如上圖。2022 年,小米集團中國大陸銷售收入 1422.58 億元,收入占比 50.80%;全球其他地區銷售收 1377.86 億元,收入占比 49.20%。
小米集團市值情況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機板上市,這是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小米開盤價 16.6 港元,較發行價下跌 2.35%。以開盤價計算,小米市值超 520 億美元,是港股首支 " 同股不同權 " 上市股票。
截至 2023 年 6 月 5 日,小米集團總市值達 2734.32 億港元。
小米集團的核心競争力
1、研發投入與創新
小米集團共擁有研發人員 16171 名,較去年增加 10.8%,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研發人員占比已經接近 50%,研發投入達 160 億元人民币。小米集團計劃在五年内 ( 2022-2026 年 ) 投入超 1000 億元人民币用于研發,其中包括互聯互通、助力科技無障礙、強化數字包容并縮短數字鴻溝、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并持續關注科技教育與普惠公平發展。全球小米 AloT 設備接入數已達到 5.89 億,擁有 5 個及以上連接至小米 AloT 平台上的設備的用戶數達到 1160 萬。
2、產品與服務質量
2022 年度,小米手機部完成了 9 個大專項,以及 118 個小專項的體驗提升相關工作,覆蓋性能功耗、穩定性及信号與通訊、以及用戶多媒體三大方向。小米集團針對可穿戴產品容易導致用戶過敏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與改良。2022 年度,我們聯合醫學、環境學、生物學等領網域專家開展了可穿戴設備致敏防護的材料研發。小米之家中國大陸地區共建成上門服務點 2628 家,較 2021 年增長 40.4%。持有小米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工程師近 16000 人。海外維修站點數量較 2021 年提升了 24.8%。
3、可持續供應鏈
小米集團在商業和技術合作全過程積極支持全球供應商的商業和可持續發展目标的達成。關注供應鏈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尊重所在地的社區和生态系統。小米集團确保與供應商在保護環境、維護員工權益、促進員工健康和福祉、提升生產質量、遵守商業道德等方面達成共識,并協作解決原材料使用產生的社會與環境問題。截至報告期末,小米供應鏈中,與硬體制造相關的供應商共 1025 家,為小米保障了 2000 餘種智能手機與 AloT 產品的大規模生產。
充電頭網總結
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 2023 年,小米集團堅定地投資未來。小米集團将把一半的時間花在小米造車上,其餘四分之一用于手機、IoT 業務和高端化等老業務,以及四分之一用于其他事務。總而言之,在造車業務方面,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小米依然擁有自身的優勢和機遇。希望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小米以穩健的步伐推進各項業務。内外環境均已蓄勢待發,期待小米給出更多驚喜。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入市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