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拍蒜刀斷後又遭31億執行!張小泉上市公司連夜切割,歡迎閱讀。
" 老字号 " 品牌張小泉正面臨嚴峻挑戰。
4 月 2 日,張小泉集團及法人等被執行 31.3 億的話題登熱搜榜,引發關注。當晚,針對市場對股東債務問題的擔憂,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張小泉回應稱張小泉集團為公司控股股東,但兩家企業的經營、财務及人事獨立,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 2 日晚間,張小泉公告稱,張小泉集團所持 320 萬股公司股份,将于 5 月 8 日在淘寶司法拍賣平台上拍賣。被拍賣原因系張小泉實控人張樟生的一筆金融借款逾期。
債務雪球如何滾成
公開資料顯示,張小泉品牌始創于 1628 年,以剪刀起家,曾是最早一批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号的民族品牌。其運營主體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1 月,法定代表人為張樟生,注冊資本約 1681.7 萬人民币,由杭州富泉投資有限公司、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共同持股。
這家 " 老字号 " 如今卻因控股股東的多重債務糾紛陷入泥潭。此事源于 3 月 28 日杭州中院的一紙執行案:富春控股集團、張小泉集團等 40 家企業及個人成為被執行人,被執行标的金額為約 31.33 億元,累計被執行金額超 38 億元。
危機根源直指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的多元化擴張戰略。據了解,富春控股創始人張國标(張小泉法人代表張樟生之兄)近年來将大量資金投入物流、房地產等非主業領網域。2022 年控股方富春控股因對外投資失敗觸發連帶責任,次年又為關聯企業提供股權質押擔保,直接導致上市公司股份遭凍結。截至 2025 年 3 月,控股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99.9% 已被質押或凍結,5 筆融資逾期涉及本金 5.1 億元,對外擔保代償缺口更達 44.86 億元。
這一債務規模也遠超其注冊資本,張小泉集團注冊資本僅 1681.7 萬元。
對此,上市公司張小泉明确表态," 張小泉股份作為獨立運營的公司,與控股股東在業務體系、财務結構及管理架構上均保持嚴格獨立。公司目前研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運轉正常,此次股東層面的市場行為波動不會對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
公司強調,其專業管理團隊嚴格遵循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決策與股東個人行為分離,未來将聚焦刀具主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品牌價值。
重整能否破局存疑
據界面新聞報道,2024 年 5 月,張小泉原董事長張樟生卸任,由張國标之子張新程接任;張樟生之子張新堯則被任命為董事兼副總經理。外界認為這是應對債務危機的家族内部調整,加劇了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穩定性的擔憂。
目前,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決定對富春控股啟動預重整。3 月 25 日晚間,張小泉公告披露,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決定對間接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下稱 " 富春控股集團 " ) 啟動預重整,并指定預重整臨時管理人。公告顯示,此前富春控股集團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具備重整價值為由,向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含預重整)申請。
這一舉措被業内視為 " 棄車保帥 ",試圖通過預重整來分割風險,避免債務危機進一步蔓延至上市公司張小泉股份。不過,若富春控股重整失敗,作為間接持股 48.72% 的股東,其持有的張小泉股份可能會被處置,從而引發張小泉控制權變更。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資本危機與 2023 年的 " 拍蒜刀斷 " 輿論事件形成疊加效應。2023 年,因 " 拍蒜刀斷 " 陷入輿論風波的張小泉,被列入 " 予以整改 " 名單。
業績方面,張小泉公司在輿論風波後連年下滑。2022 年、2023 年連續兩年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大幅下滑後,2024 年前三季度,張小泉實現營收 6.4 億元,歸屬淨利潤 1720 萬元。
這些負面影響也體現在了資本市場,其上市公司股價從 2021 年 9 月上市首日的 38.16 元一路下跌,到 2024 年 2 月 5 日,盤中最低跌至 8.32 元,較最高市值蒸發約 46 億元。截至 4 月 3 日收盤,報 15.25 元 / 股,跌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