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國民奶奶”曹翠芬,曾被張藝謀斷言紅不了,52歲大器晚成拿影後,歡迎閱讀。
" 國民奶奶 " 曹翠芬:生不逢時的她曾被張藝謀斷言紅不了,52 歲才大器晚成,至今仍然活躍在舞台上,成為搶手 " 祖母 "。
第二屆華表影後
1996 年,第二屆華表獎如期開獎,場面堪比神仙打架,尤其是在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競争更是空前激烈,不少人紛紛押寶自己心中的影後。
最後謎底揭曉,影後的獎杯被 52 歲的曹翠芬收入囊中。
她憑借《孤兒淚》中的農婦 " 耿二女 " 一角成功打動了評委和觀眾,她将一個在時代的壓迫下可憐又可悲的女性刻畫得相當出彩,深陷泥沼但依舊善良的 " 耿二女 " 也獲得了不少人的喜愛。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屆華表獎給了所有人一個快慰人心的謎底,也給了曹翠芬一個大器晚成的标籤。
坎坷的演藝經歷
作為娛樂圈當之無愧的老戲骨,曹翠芬不僅是各大古裝劇裡的 " 祖母專業戶 ",也曾是風頭無兩的華表影後。她這一生靠着演技配享太廟,也用一輩子書寫了演員這兩個字最端方的樣子。
曹翠芬從小心裡就揣着一個滾燙的 " 演員夢 ",18 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結果生不逢時,在動蕩時局下被安排去田地裡種水稻,别人對此自怨自艾,只有她把辛勤勞作當成了一門 " 演技實踐課 "。
直到 1973 年,《南征北戰》的出現為她推開了一扇窗,在劇中飾演農村婦女的曹翠芬把當時在鄉下的所見所聞融于角色之中,操着一口鄉音的她眼睛裡全都是戲。
憑借這個角色曹翠芬終于走出了田野,走向了藝術人生的曠野,她如願成為北影廠的一名演員。
這個身份給了她莫大的鼓舞,雖然此後找她的都是一些小角色,但曹翠芬依舊甘之如饴,她用行動将那句 "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 的箴言貫徹到底。
被張藝謀斷定不紅
而命運的齒輪不斷轉動,上天會獎勵每一個努力追夢的人。1990 年,曹翠芬接到了她的 " 人生角色 ",那就是《大紅燈籠高高挂》裡的二姨太。導演張藝謀在第一次看到曹翠芬的照片時,直接表示:她長得太普通,根本不适合當演員。
這句話對一個将演戲奉為終身理想的人來說,打擊實在是太重了,但曹翠芬并沒有因為張藝謀的一面之詞去否定自己,她繼續争取試鏡機會,鉚着一股勁兒鑽研角色,大步往前衝。
最後,曹翠芬身上那股和角色死磕到底的韌勁直接讓張藝謀打了自己的臉,選定她出演二姨太。
盡管曹翠芬夾在鞏俐、何賽飛一眾謀女郎當中并不起眼,但演技毫不遜色,她也憑借這個角色拿到了金鳳凰獎,而這部劇也打響了她掀翻内娛的第一槍。
52 歲大器晚成
紛來沓至的邀約,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名字,曹翠芬終于在 1995 年終于用一座影後獎杯向所有人證明:長相平平也可以榮耀加身。
這一年,曹翠芬憑借電影《孤兒淚》成功入圍了金雞影後,也靠着農村婦女 " 耿二娘 " 這一角色獲得了第二屆華表獎最佳女主角,這一年她 52 歲,年過半百的她沒想到自己還有大器晚成的機會。
1997 年,曹翠芬還被國家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号,她用實力證明了什麼叫作權威,也迎來了更多演出機會。
家庭劇《女人不麻煩》裡的婦科醫生樊淑芳,《追趕我可能丢了的愛情》裡的秧歌隊員石若玉,劇情電影《戰争中的女人 - 沂蒙六姐妹》裡感人的婆婆,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剛正不阿,是非分明的盛老太太 ......
祖母專業戶
29 歲出道,曾被張藝謀斷定不會紅,52 歲大器晚成,用影後獎杯打臉了所有唱衰她的人,曹翠芬的一生就像戲劇。
如今,她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年齡和精力将她的戲路框得越來越窄,仿佛只有在各大古裝劇裡演祖母這一條路可以走,但作為 " 祖母專業戶 " 的她并沒有選擇頤養天年,一直堅守熒幕第一線。
2024 年她在大涼山西昌民族電影節上拿到了特别榮譽貢獻獎,成為了内娛 " 活到老,演到老 " 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