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易四方概念車首秀、超跑平台首發,仰望持續部署高端局,歡迎閱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品牌汽車被困在低價位市場,衝擊 20 萬元市場都能被看作捅破價格天花板,我們似乎看不到突圍的方向。
時過境遷,當 20 萬、30 萬、50 萬的價格天花板不斷被中國新能源車捅破,中國品牌的下一個目光,早已聚焦在了百萬元級别。但是這個在中國車市占比 1% 都不到的細分市場裡,連傳統豪華、超豪華品牌都賣不好百萬元的電動車,中國品牌又能夠如何破局?
在前不久的廣州車展上,仰望給出了答案,旗下易四方概念車實現首秀,并首發仰望超跑平台,收獲了非常高的關注度,展台一度被觀眾圍得水洩不通,紛紛拍照打卡。在基于易四方四輪獨立扭矩矢量控制技術打造的仰望 U8 發布預售即火爆之後,仰望再次以技術破局,悄然站穩了高端局牌桌。
易四方概念車:重新定義汽車形态
未來的汽車形态應該是怎樣的?易四方概念車或許就代表了其中的方向之一。
與傳統燃油車強調傳統機械結構硬連接,由此實現行駛、轉向、刹車等一系列機械操作不同,易四方概念車直接圍繞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形式和特性進行了全方面的重構。它的最大突破,就在于通過四電機對每個車輪驅動力矩進行大小和方向的矢量調整,做到燃油車百年來都無法達到的超高感知、控制和執行能力。
具體來看,易四方概念車沒有傳統的轉向器,也沒有傳統制動裝置,而是通過驅動、制動和轉向三合一技術,由此實現驅動冗餘、電源冗餘、制動冗餘和轉向冗餘。
這樣說可能很難理解,舉個例子,易四方直接取消了方向盤和轉向輪之間的物理連接,通過方向盤的轉角識别,判斷駕駛員意圖,由此根據四電機差動扭矩與車輛轉向特性模型,通過電機扭矩和轉速的精準控制,實現轉向。據悉,它能夠實現最小轉彎直徑 12 米,并且在 18m 的蛇形繞樁試驗中達到最大車速 60km/h。
刹車方面同樣如此,與通過刹車片 / 卡鉗與刹車盤咬緊摩擦產生制動效果不同,易四方概念車可以通過精準的電機扭矩和轉速控制,根據行車電腦的精準計算結果,實現不失控、不抱死的制動效果。
不僅如此,易四方還可以通過智能實時采集外界環境、路況信息,經過計算和精準控制,帶來更好的冗餘效果和更優秀的安全保障,實現了整車級别的備份,在傳統制動、轉向系統失效的情況下,仍能實現自由制動、轉向。
換而言之,在過去我們評價一台車好開的最高境界,或許是 " 人車合一 ",但易四方技術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将車變成了駕駛員軀體的一部分," 如臂驅使 "、" 随心所欲 " 或許才是未來開車的最高境界。
可以說,易四方正在用技術創新定義全新汽車的形态,為未來汽車驅動技術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不斷拓寬整車安全邊界,将汽車安全推向全新高度。
當然了,以上易四方概念車的相關技術大多還是研發階段,但也有不少已經實現了落地。比如基于易四方四輪獨立扭矩矢量控制技術打造的仰望 U8,原地掉頭、應急浮水、極限操穩、3.6 秒破百的產品特點,已經證明了易四方技術的引領性和高價值,我們也期待它更多先進技術在量產車上的應用。
超跑平台:打破汽車性能天花板
超跑,往往被譽為是男人的終極夢想,而它對于一個車企而言,也足以稱得上是最适合展示車企技術實力和底蘊的產品。
要知道,一台真正合格的超跑,除了超強的性能之外,在空氣動力學設計、底盤調校、車身結構安全等方方面面同樣得做到頂尖水準。在易四方技術平台加持下的純電性能超跑——仰望 U9,無疑便是這樣的存在。
與市面上常見的雙電機車型不同,仰望 U9 采用的是來自易四方技術的四電機獨立驅動動力組合,由此帶來更迅猛、強悍的加速表現。據悉,仰望 U9 最大能夠提供超 1300 匹的馬力,零百加速成績更是達到 2 秒級别。
但仰望 U9 的實力不止于此。得益于來自仰望超跑平台,仰望 U9 除了具備性能革新之外,還具備了氣動革新、安全革新、座艙革新諸多全新變革,擁有非常多業内領先的產品技術實力。
比如仰望 U9 采用的超級車身,完美融合了超級碳艙、全新一代 CTB、超混結構三大創新技術,其碳艙占整車的車身體積近 80%,質量占比 34%,整車輕量化系數達到了 0.95,直接突破行業極限首次做到 1 以内,令人驚嘆。
又比如超跑在追求極致的輕量化之外,必須額外更加注重安全性。因此仰望 U9 車身采用民用最高等級 T700 碳纖維材質,内車身采用整體式單體殼碳艙,整車扭轉剛度達到了極高水平的 54425N · m/°,在發生嚴重的碰撞事故時對車内乘員帶來更好的保護效果。相比之下,很多百萬級好車的車身扭轉剛度門檻,大約是在 40000N · m/°。
而在超跑必備的操控性方面,仰望 U9 也有着相當扎實的底子。包括創新性地采用 " 太空梭 " 式型體布局和 " 時空隧道 " 風道布局,更智能地調節風阻和下壓力,配合好評如潮的雲辇系統,車輛的質心高度可降低至 393mm,使得瞬時最大側向加速度達到 1.7g,不足轉向線性度達到 0.72°/g,過彎更加精準從容。
而且在日常駕駛時,仰望 U9 的車輛離地間隙最大可升高至 145mm,面對市區駕駛、減速帶時能夠更加輕松從容。
随着仰望 U9 以及超跑平台的正式發布,中國人也将擁有真正屬于我們自己、名副其實的高性能超跑,滿身 " 黑科技 " 的仰望 U9,注定成為超跑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持續衝高,邁向技術的長征
" 衝擊高端,并不是定一個高價格 "。在仰望車展發布會現場,仰望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胡曉慶語氣中略帶着幾分激動,她深知,技術支撐才是一個品牌定義高端最大的底氣。
能夠把一台車賣到百萬元以上,設計、配置、做工用料,這些硬體層面的東西其實都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把一台百萬元以上的車賣好,最核心的是品牌認知,如果沒有品牌數十年歷史、文化的積澱,那麼構建品牌認知最容易成功的辦法,就是實現技術的引領。
說白了,如果想要依靠過去燃油車時代的所謂品牌資產移植,在别人定制好的規則、賽道裡競争,那麼永遠也沒辦法打敗對手。唯有以技術破局,創造另一套競争規則,才能突圍而出,站穩高端局牌桌。
毫無疑問,仰望就是這樣做的,從燃油時代到電動時代,改變的不僅僅是能源形式,易四方技術平台、超跑平台的誕生,代表着仰望作為一個全新高端品牌,要以颠覆性的產品和技術,革新用戶體驗,樹立品牌價值感和獨特的标籤。
而仰望最大的底氣,在于其背後的比亞迪已經占據了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超過 30% 的份額,在主流消費群體中已經形成了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認知标籤。同時得益于其高度的產業垂直整合下,使得仰望能夠擁有超越傳統豪華品牌的諸多 " 颠覆性黑科技 ",以技術引領變革,由此重塑豪華話語權。
總結
新的技術周期已經來臨,從傳統燃油車時代邁向新能源時代的這幾年裡,汽車市場将無可避免地進行不止一輪的洗牌,車企們不可能面對 " 安靜的生活 "。
奧地利詩人裡爾克在他的詩歌《預感》中說:" 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我舒展開又卷縮回去,我掙脫自身,獨自置身于偉大的風暴中!"
新能源時代正如裡爾克所說的風暴,有預感的企業早已經勇于置身其中。而在這個新時代裡,更重要的是技術所帶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毫無疑問,比亞迪與它的仰望,一定會走在這個新時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