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高校畢業生就業轉型:去西部、回縣城為何熱度上升?,歡迎閱讀。
作 者丨陳潔 實習生 杜寶源 嚴如月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源丨圖蟲
從 3 月底到 5 月中下旬,2024 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以下簡稱西部計劃)報名通道正式開啟,2024 年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均可報名。
根據公開數據,西部計劃自 2003 年實施以來,已累計招募了超過 50 萬名高校畢業生和在讀研究生,到 2000 多個縣(市、區、旗)基層服務。
" 我畢業于揚州大學廣寧學院,專業學的是财務管理。決定去西部是在大四上學期,當時一方面是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在之前的求職過程中我不太滿意。" 曾經前往西部工作的徐寧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她已經在西部幹滿兩年回來,目前在上海理工大學讀研。
不僅僅是去西部,現在畢業生選擇 " 下基層 ",還有很多種選擇。華圖教育研究員鄭玉婷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除了去西部之外,還有 " 三支一扶 "、" 特崗教師 "、" 大學生村官 " 等渠道。
此外,據麥可思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 2018 — 2022 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重心持續下沉,越來越多本科畢業生選擇到 " 縣級城市及以下地區 " 這類小城市就業。
" 現在不少大學畢業生下基層、回縣城,主要是由這幾方面導致的。首先,從中央到地方都鼓勵青年大學生下基層,這是政策導向。其次,大學生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疊加不少大學生家庭背景也來自基層,因此很多大學生回到了自己的成長地和生活地。第三,從就業壓力來說,現在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時期,就業也進入轉型期,面對這樣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選擇‘往回走’。"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王健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畢業生選擇下基層
現在回想起去西部的兩年,徐寧仍然感覺非常充實。作為一位學歷并不突出的高校畢業生,她在大四找工作期間并不順利。
" 大四下學期我嘗試去找工作,但是求職過程我是不太滿意的。一些 HR 可能根本就不了解你,卻會對你說出一些很難聽的話。" 徐寧表示,這時正好有西部計劃,她對面試官說 " 真的很想去西部 ",并成功入選。
在去之前,徐寧做好了充分的吃苦準備,但到了西部之後,她遇到的上司和同事都很不錯,感覺自己學到很多東西。
" 我認為西部計劃是大學生步入社會打拼一個好的過渡,不能看成是一個要獲取多少利益的途徑,而是要在這個過渡期中去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西部計劃大部分都在體制内工作,工作的過程會鍛煉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随機應變能力等,還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眼界。我建議大家都多出去走一走,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認知也會更清醒一些。" 徐寧說。
鄭玉婷表示,教育部在去年年底印發了《關于做好 2024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繼續組織實施好 " 特崗計劃 "" 三支一扶 " 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拓展實施 " 城鄉社區專項計劃 "" 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 "。
其中," 三支一扶 " 是支教、支醫、支農、扶貧的簡稱,有 2 年的服務期,期滿合格後部分地區可以直接轉編,考公考編也有定向崗位和加分政策。特崗教師是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及以下農村學校支教,通過筆試面試之後會有 3 年的服務期,期内沒有編制。期滿通過考核之後可以轉編,或到城鎮學校應聘。大學生村官是指到農村(含社區)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或其他 " 兩委 " 職務,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生都可以報考。
目前,國家對于下基層有政策支持。比如,鄭玉婷指出,在國考、省考中,每年拿出公務員考錄計劃的一定比例,專門用于定向招錄服務期滿且考核稱職(合格)的西部計劃項目人員。從近幾年國考中對于西部計劃定向招錄的規模來看,每年招考人數都穩定在兩千多人,占總招考量的 7% 左右,總體招錄較為穩定。
數據來源:華圖教育
" 從個人發展及就業來說,下西部無疑是為自己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鄭玉婷表示," 不過,一些西部地區比較偏遠,條件較為艱苦,下西部也需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綜合考量,希望大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選擇。"
目前來看,以西部計劃為代表的高校畢業生下基層,熱度正在提升。比如,新疆日報近日報道,2024 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新疆專項志願者招募人數大幅提升,成為項目實施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據湖北當地媒體報道,截至 4 月 8 日,西部計劃中湖北省已有千餘人報名。
另一種選擇:回到縣城
不僅僅是西部,目前不少高校畢業生将目光投向了小城市和縣城。藍皮書提出,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在縣城就業比例明顯上升,從 2018 屆的 20% 上升到 2022 屆的 25%,增長了 5 個百分點。其中,男生從 2018 屆的 19% 上升到 2022 屆的 24%;女生從 2018 屆的 22% 上升到 2022 屆的 27%。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多位去縣城的高校畢業生,他們有人考公考編,有人自主創業,有人在民企工作。其中,公務員、事業部門、教師等成為高校畢業生回縣城的首選。藍皮書數據顯示,2022 屆大學生在縣城就業比例最高的兩大行業類,分别是教育和政府公共管理。其中," 教育類 " 就業占比為 23.6%," 政府及公共管理 " 就業占比為 14.9%。
周茉就是其中一員,她選擇回縣城體制内工作。" 我的工作地點在家所在地的隔壁縣城,兩地發展水平相當、物價較低,房價也較低,生活成本會更劃算一點。家人和朋友大多都在附近,便于日常走動,給人的歸屬感較強。"
相對于大城市,周茉認為,縣城平台低,見識面不如大城市廣闊、個人晉升機會不如較大城市,需要自己權衡。
和周茉相比,李靜在杭州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重新回到縣城創業,但并沒能撐下去。" 我本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考研不太順利,考編又太難,之後就去杭州工作了。但杭州對應屆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我能選擇的工作,要麼工資五千,要麼是單休,大部分還是‘打螺絲’類的工作。"
之後李靜去了義烏,感覺做精品盲盒這個行業有機會,曾回老家山東淄博下面的縣城開店,但去年年底暫時停業了。" 首先因為這家店的收益比較有限,我們賣的價格比較低,但房租比較高。再加上去年 12 月由于天氣太冷,導致顧客比較少,讓我們對今年的營業比較悲觀。"
不僅僅有國内高校畢業生選擇回縣城,一些 " 海歸 " 也選擇回去。
趙琳在海外讀完金融碩士之後,曾經選擇去上海工作,但感覺在上海很難承擔房子、車子,以及未來結婚、生育這一系列成本。" 我當時覺得瓶頸期已經到了,需要選擇到底是換個地方重新開始,還是繼續在這個地方熬下去,跟很多人一起競争一個崗位?最後我家裡人會希望我回來多陪伴他們,我就選擇回來。"
回到家鄉之後,趙琳一開始很不适應,但在一段時間研究和考察之後,她将目标放在了精品面包店上,并成功實現了盈利。" 我們客單價對縣城的消費者來說算是比較高的那一檔,主要針對縣城的公務員、老師、學生等。不過盈利很一般,上個月付完所有的工資、水電,只盈利 200 元。沒有讓我貼錢,我已經萬事大吉了。"
就業難點與突圍
為何選擇下基層、回縣城?
首先,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 年 3 月,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 16 — 24 歲勞動力失業率為 15.3%,與上個月持平。但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 25 — 29 歲勞動力失業率為 7.2%,較上個月的 6.4% 提高 0.8 個百分點。這些數據顯示,年輕人的就業壓力不低。
其次,這與大城市的高校畢業生學歷普遍偏高有關。根據《中國統計年鑑 2023》,2022 年,我國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人口占 6 歲以上總人口的 8.70%(這一數據是 2022 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抽樣比為 1.023 ‰,下同),擁有研究生學歷占比為 0.95%。
相對來看,大城市的高學歷人口,比平均水平高出不止一籌。《中國統計年鑑 2023》顯示,2022 年,北京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人口占 6 歲以上總人口的比例為 25.82%,上海大學本科學歷占比 20.43%,天津大學本科學歷占比 17.34%。從研究生學歷來看,北京擁有研究生學歷人口占 6 歲以上總人口的比例 9.01%,上海為 5.40%,天津為 2.11%,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王健指出,從全國來說,我國大學生的比例仍然是相對比較低的,尤其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在人口中占比偏低,但這裡面呈現一個區網域不平衡,比如北京和上海的高校集中,經濟發達,這些大城市對于高校畢業生有虹吸效應。從歷史上來看,大城市對于高學歷人才的吸引一直都在,因為工資高、高校多、資源集中,如果可以,人們肯定會選擇大城市。
大城市高學歷人才相對 " 溢出 ",對一些學歷相對不突出的高校畢業生來說,下基層成為一個 " 可選項 "。
鄭玉婷認為,畢業生選擇留在城市亦或是家鄉,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例如職業規劃、個人價值、生活期望等。不同的行業和崗位對工作環境和地網域的需求不同例如,一些農業、環保或鄉村旅遊等領網域的崗位更适合在鄉村發展;而金融、科技、文化等產業則更集中在城市或大城市。
" 其實不管選擇在鄉村還是城市,都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态和靈活的應變能力。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計劃和策略,積極應對變化。" 鄭玉婷表示。
那麼,如何讓大學生在就業中更好地 " 突圍 "?
王健認為,首先要調整大學生對于生活的心态。建議學校和家庭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讓他們對于生活燃起興趣,燃起熱情。第二,建議要多培養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因為現在年輕人互聯網接觸較多,表達能力有所下降,或者不願意表達。第三個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辦事能力。
" 從大學生自我的就業決策來說,我認為首先需要考慮社會的需求。我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孩子很快要中考,體育是單獨算分,現在就出現了一個上門體育教練的職業。據我了解,其實這一塊是非常缺乏人才的。第二,終身學習。有些人覺得不是學體育所以沒辦法上門教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根據考試要求進行學習的。第三是要轉變觀念,不是學什麼就一定要幹什麼,學會騎驢找馬,不要蹉跎就業時間,不要眼高手低。" 王健表示。
(應采訪者要求,徐寧、周茉、李靜、趙琳均為化名)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李潔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