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增程已死 電混元年開始,歡迎閱讀。
· 汽車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随着 2025 年第一季度汽車市場相關數據出爐,曾經引以為傲的增程市場,當下可謂是" 幾家歡喜幾家愁 "。數據顯示,增程混動排名前 20 的車型,合計銷量約為 20 萬輛。但聚焦到個别車企身上,增程的 " 光環 " 卻正在慢慢退卻。
所謂的增程 " 光環 " 退卻,不僅僅體現在車企的銷量層面,更重要的是,增程車輛還遭遇口碑遇冷、消費者祛魅,這遠比單純的銷量下滑更可怕。
與此同時大電混產品強勢崛起,諸多車企紛紛布局,諸如小鵬、極氪等車企憑借長續航、先進架構等優勢,正在開啟大電混元年。
二者此消彼長的背後,是技術革新的強大驅動,在電池技術、動力架構不斷演進的當下,增程技術的短板日益凸顯,而大電混憑借前沿科技實現突破,精準切中市場需求。加之消費者對續航裡程、能耗成本、智能配置的要求更新,促使車企轉型。可以說,當前的新能源賽道競争版圖正被改寫。業内人士認為,增程車銷量下滑、口碑遇冷的多重困局背後,一個明顯的信号已經釋放,即大電混時代已經到來。
銷量下滑口碑遇冷 增程車型光環不再
從整體市場表現來看,增程混動排名前 20 的車型,合計銷量約為 20 萬輛,雖然看似成績尚可,但背後卻隐藏着諸多問題。與以往相比,增程車銷量同比下降趨勢明顯,尤其是在高端市場,曾經的風光不再。以賽力斯為例,作為增程車領網域的重要代表車企,賽力斯新能源汽車 2025 年第一季度銷量為 5.46 萬輛,同比下降 42.47%。其中賽力斯汽車(含問界品牌)的累計銷量為 4.52 萬輛,同比下降 46.31%。
深入探究增程車銷量下滑原因,不妨通過精真估等平台相關數據可以找出相應答案,根據平台相關數據發現,3 月份混動車型(由于增程車型沒有專門獨立,算在混動車型中)平均保值率為 45.4%,處于低位,而且環比下降 1.6 個百分點。此外,增程車型的品控問題較為突出。
數據顯示,2024 年,增程車的投訴量比上一年飙升 280%,其中有關續航、油耗和電池的問題占到了投訴量 7 成多。
雖然車企在宣傳時往往強調其便捷節能以及長續航等優勢,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發現增程車的含電量過低,油耗過高的弊端十分明顯。如有些增程車型宣稱油耗為 5L/100km,可這一數據在實際駕駛中,受路況、駕駛習慣等因素影響,很難達成。在城市虧電路況下,部分增程車的實際油耗甚至能達到 8-10L/100km,與同級别燃油車相比毫無優勢可言。此外,部分增程式汽車存在啟動抖動現象。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用戶的駕駛體驗,無疑讓潛在消費者望而卻步。
針對保險費用,目前新能源車年均保費較燃油車高出 21%。但增程車由于自身結構以及維修成本等因素,保費依然不低。例如一款售價 25 萬左右的增程車,其年均保費在 6000-7000 元,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使用成本。
站在市場競争與消費者需求變化角度來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些車企靠增程路線實現快速增長,尤其是高端 SUV 增程路線。但經過三年多的實際驗證,這一模式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随着智能化的快速迭代,曾經車企主打的大電視、大沙發、大冰箱等感官配置已不再是特殊優勢,消費者對于這些宣傳點已經脫敏。消費者如今更加注重車輛的核心性能、智能化水平以及實際使用成本。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車憑借其日益增長的續航裡程、快速充電技術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逐漸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目光。插混車型也在不斷優化技術,在油耗與性能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這都對增程車市場份額造成了擠壓。
可以說,曾經打着便捷節能以及長續航招牌的增程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被消費者發現諸多弊端。增程車輛已經進入到市場遲暮階段。車企若想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針對增程車現存問題進行技術革新,提升產品品質,降低使用成本,同時重新審視消費者需求,打造更具競争力的產品,而大電混無疑是最好選擇。
2025 年車企正式開啟大電混元年
從 2024 年下半年起,諸多車企便紛紛宣布将于 2025 年推出大電混產品。所謂大電混,其核心亮點在于将純電續航從當下增程車企普遍的 200 公裡大幅提升至 400 公裡,甚至更高。如寧德時代發布的骁遙超級增混電池,是全球首款純電續航 400 公裡以上且兼具 4C 超充的增混電池。
在開發架構上,大電混也摒棄了增程車企傳統的油改電開發邏輯,轉變為電改油,即在純電平台基礎上,通過合理減少整體電池使用量,相對減少成本投入以及車輛自重,進而構建以電為主導的混動結構。從本質上講,這種大電混的電動化體系相較于增程式更為先進。
其實車企大力發展大電混主要基于兩大目的。從消費端來看,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純電續航裡程有着更高期待,不再滿足于 200 公裡的短續航,同時期望車輛具備更高的節油效率。消費者也希望產品擁有更完善的電動架構,以适配電動化時代下高度智能集成的發展趨勢,而非在油改電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修補。
對于率先布局大電混產品的企業而言,降本增效、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場競争力是關鍵考量。以小鵬汽車為例,過去其在高端化進程中,在電池一級供應商方面過度依賴寧德時代,致使成本居高不下。成本降不下來,則車的單價也就難以降低,規模化發展受阻。
為了實現規模與利潤的平衡,小鵬汽車基于電改油開發大電混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對純電續航以及智能配置這兩大強烈需求的前提下,通過将一款純電產品的電池應用于兩款電混車上,不僅降低了自身成本,減少了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還提升了終端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市場競争力,從而滿足了更廣泛消費者的需求。其實小鵬汽車在降本路上一直從未停歇,目前小鵬汽車采用的 5C 超充 AI 電池,從 3C 提升至 5C,SOC 從 10% 充至 80% 的時間縮短,提升了電池使用效率,減少了電池容量需求,間接降低了成本。
與小鵬類似,極氪也在高端化領網域持續發力,即将推出的 9X 大電混產品備受矚目。極氪 9X 計劃于 2025 年年底量產交付,其智能化配置遠超理想 L9 和問界 M9。僅以底層算力來看,極氪搭載自研雙 Thor 芯片控制器,算力高達 1400TOPS,支持零延時通信與厘米級衛星高精度定位,為安全冗餘保駕護航。相比之下,理想 L9 的理想 AD Max 智能駕駛系統搭載雙英偉達 Orin-X 算力芯片,總算力為 508TOPS。再加上基于正向開發優勢,可以說,極氪 9X 在電混含電量等方面也優于現有增程式車型,市場競争力強勁。
業内人士普遍認為,2025 年将成為大電混取代增程的關鍵轉捩點。大電混產品憑借長續航、先進架構以及車企成本優化等優勢,正逐步改變市場格局,未來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而傳統增程車型則需面臨技術更新與市場競争的雙重挑戰。
大電混是供應鏈、規模化和成本重疊的最優解
2025 年,對于投身電混或增程領網域的汽車企業而言,滿足消費者需求固然關鍵,但構建核心競争力才是立足市場的根本。" 一切以消費者為中心 " 看似是行業圭臬,實則存在局限性。
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產品更新周期長,變數遠不及快消品。就拿電池領網域來說,三元電池市場寧德時代占據主導,磷酸鐵锂電池則由比亞迪領先。除了像吉利這樣具備規模化、體系化自研鐵電池能力的車企外,多數整車企業在三元電池一級供應商的選擇上,難以擺脫寧德時代的制約。
此外寧德時代的供貨模式也稱為一種無形制約,其董事長曾毓群曾言:"(車企)付錢包下生產線,我就給你做。或者籤一個長期合作協定,承諾產量波動在正負 15% 以内,大家就沒問題。但沒有資金支持的承諾,都是不認真的。" 換句話說,想要寧德時代供貨,車企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包下生產線,還得籤訂至少五年、甚至長達十年的產能合同。
寧德時代的這種生產線承包供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整車企業的資金流,限制了其應對市場規則快速變化與創新的能力。受此影響,我們也看到了純電市場市占規模正在被逐步擠壓。
在此背景下,車企紛紛将目光投向電混產品。電混與增程有着顯著區别,電混產品通常具備更高的純電續航裡程,并且基于電動化平台打造。這兩大特性,讓電混有望整合增程市場份額,形成全新的市場格局。可以說,2025 年堪稱 " 大電混元年 ",布局早的車企将搶占先機,正如過去布局增程技術的車企收獲紅利一樣,而目前小鵬和極氪便是積極投身大電混領網域的典型代表。
此前,小鵬一直專注于純電領網域,但在 2024 年底推出 " 鲲鵬超級電動體系 ",正式進軍大電混賽道,小鵬的增程式動力總成純電續航可達 430 公裡,綜合續航超 1400 公裡。極氪也在大電混領網域有所動作,即将推出的極氪 9X 備受關注,其插混版 CLTC 純電續航可達 430km,綜合續航超 1400km。
相關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1286.6 萬輛,預計 2025 年将突破 1600 萬輛。其中,混合動力車型(涵蓋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汽車)将成為新的增長引擎,2025 年銷量預計突破 800 萬輛,增速達 60%,在新能源整體銷量中占比接近 50%。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大電混產品憑借自身優勢,有望在競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車企若想在 2025 年乃至未來的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加速大電混產品布局刻不容緩。而小鵬、極氪在電混市場上的走勢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
—— END ——
目前已入駐平台
新浪财經|富途牛牛|同花順|東方财富|雪球
鳳凰|騰訊|搜狐|網易|易車|知乎|百家号
商務合作
郵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汽車十三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