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看到直播帶貨的李思思現狀,才明白她為什麼放棄央視的“鐵飯碗”,歡迎閱讀。
去年十月份,央視著名主持人李思思在社交平台發了一段感言,一時間之間引發熱議,
這段文字看起來像是她要從央視辭職,有網友不禁在評論區發出這樣的疑問,
她的回答也無疑證實了這一點。
網友也不禁開始疑惑,辭去央視工作跨行直播真的值嗎?
李思思的人生轉型就像按下電視遙控器的換台鍵,從央視演播廳的聚光燈下突然切換到直播間的美顏濾鏡前。
要說央視主持人的工資,外界的想象和現實差距能比春晚收視率和真實觀眾數的差距還大。
有離職主播透露過,就算做到李思思這個級别,月薪也就夠在北京五環外租個兩居室。
這行當看着光鮮,其實和故宮裡的文物修復師差不多名聲在外,實惠有限。
李思思在央視那會兒,最值錢的不是工資卡,而是化妝間裡攢下的護膚品小樣。有次台裡辦内部特賣會,她搶到件打折羊絨衫,樂得在朋友圈曬了三天。
當年她能殺進央視,靠的可不是運氣。
北大新聞系那會兒,别人還在為專業課發愁,她已經在《挑戰主持人》節目裡八連擂。
有同學記得她總帶着三件套:潤喉糖、采訪本和折疊椅——随時能找個角落模拟直播。
這種拼勁讓她 26 歲就站上春晚舞台,創下最年輕女主持記錄。
那時候化妝師給她定妝,粉底都要多撲兩層,就怕鏡頭拍到熬夜背稿的黑眼圈。
轉型帶貨主播這事,李思思比誰都清醒。
離開央視後注冊了直播公司,辦公地點就設在自己家書房。
第一批貨是托廣州朋友找的庫存絲巾,直播間觀眾還沒場控人數多。
有次賣養生壺,講到 " 三檔溫控 " 時嘴瓢成 " 三檔失控 ",自己笑場足足三分鍾。這些糗事現在都成了她直播間的搞笑素材,粉絲就愛看她把專業主持範兒和翻車現場混搭。
要說她帶貨有什麼獨門秘籍,大概是把新聞播報的嚴謹和綜藝節目的熱鬧揉在了一起。
賣個電飯煲能扯到東北大米種植經,介紹膠原蛋白口服液時,順手科普肽鏈分子式。
有次賣助農蘋果,她直接視頻連線果農,現場計算每畝地投入產出比,硬是把帶貨直播做成《焦點訪談》。
這種知識型帶貨反而吸引了不少中年粉,有大學教授說她直播間是 " 移動的科普課堂 "。
高鐵上的養生 routine 讓李思思意外出圈,其實這套操作她堅持了十年。
在央視時,化妝間裡永遠備着艾草錘和刮痧板,有次被朱迅撞見敷着面膜背稿,還被調侃 " 這是要搶美妝博主的飯碗 "。
關于離開央視的真正原因,圈内人有個說法:她這種全能型選手,在傳統媒體就像被裝進定制西裝,手腳都伸展不開。
有次台裡策劃新節目,她提議加入直播互動環節,策劃會開了三次都沒通過。現在自己做直播,五分鍾能換三套造型,随時插播觀眾點歌,這種自由度在體制内确實難實現。
看她現在直播間裡穿着漢服賣咖啡機的混搭風,倒是比當年春晚的定制禮服更鮮活。
轉型後的生活也沒想象中輕松。選品會經常開到凌晨,有次為驗證某款不粘鍋質量,她在家煎了三天雞蛋,煎到兒子看見雞蛋就躲。
團隊小姑娘說她比在央視時還拼,直播腳本改得比新聞稿還密。但李思思自己倒樂在其中,用她的話說:" 以前念錯個字要寫檢查,現在說漏嘴能變搞笑梗,這心理負擔起碼輕了二十斤。"
如今再看她的社交賬号,央視時期的正裝照和現在的素顏直播對比鮮明。
有粉絲留言說更喜歡她現在 " 會卡粉的真臉 ",比當年完美無瑕的播音妝真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