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智駕平權拐點下,地平線靠什麼衝刺“頭号玩家”?,歡迎閱讀。
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博士
2025 年,自動駕駛正從 " 炫技 " 走向 " 上車 ",智駕平權成為主旋律。比亞迪、吉利、長安、廣汽等自主品牌紛紛推出智駕解決方案,争奪 " 下半場 " 智能化紅利。這不僅帶來了激烈競争,也帶來了焦慮。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在 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指出:" 自動駕駛将成為智能汽車的基礎設施,就像智能手機時代的基帶。" 他強調,随着智駕邁向 L3、L4,車載内容消費等全新生态将被激活,但也意味着智駕方案必須更标準化、更普适,而非靠性格化差異來競争。
因此,餘凱認為,智駕行業即将快速收斂," 自研 + 第三方 " 并行将成為最安全選擇。而第三方生态合作模式将成為未來主流,未來可能有 20% 的車企選擇自研、80% 的車企選擇攜手第三方合作研發智能駕駛。
一個行業快速收斂的同時,頭部效應也開始凸顯。去年 10 月 24 日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線,成為過去三年中國科技公司規模最大的港股 IPO。最新财報數據顯示,地平線營收與毛利都實現了增長,2024 年營收 23.84 億元,同比增長 53.6%;毛利潤達 18.41 億元,同比增長 68.3%;現金儲備 154 億元。
圖片來源:地平線
營收與毛利雙增長
2024 年,地平線營收與毛利雙雙大幅增長,跑赢行業平均水平。全年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交付量同比增長 38%,達 290 萬套,累計交付超 770 萬套;全年新增定點項目超過 100 款車型,累計定點車型超過 310 款。
截至目前,已有 27 家整車企業(涵蓋 42 個品牌)采用地平線方案,中國前十大車企悉數在列。餘凱透露,地平線在 2024 年首次登頂中國自動駕駛芯片市場,占有率突破 30%。換句話說,去年每三輛 L2 級及以上輔助駕駛車型中,就有一輛搭載了地平線的方案。
在強勁的交付拉動下,2024 年地平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業務實現收入 23.12 億元,同比增長 57.2%。其中,產品解決方案業務收入 6.64 億元,同比增長 31.2%;授權與服務業務收入達 16.47 億元,同比增長 70.9%,成為推動毛利增長的核心引擎。
毛利方面,公司 2024 年實現毛利潤 18.41 億元,同比增長 68.3%,毛利率由 2023 年的 70.5% 提升至 77.3%,反映出產品結構優化與技術溢價能力的持續增強。
不過,公司全年淨虧損 16.81 億元,同比略有擴大。若剔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經常性因素,實際經營虧損為 14.95 億元,較 2023 年的 16.87 億元有所收窄,虧損收窄趨勢初現。
虧損主要源自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以及與酷睿程合資業務的階段性虧損。2024 年,地平線全年研發支出達 31.56 億元,同比增長 33.4%,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高達 132.4%,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主要投向包括征程 6 系列芯片研發、工具鏈更新和 AI 基礎設施建設。
2025 年将實現千萬級出貨量
受技術成熟、政策利好、消費者接受度提高等多重因素催化,2025 年成為智駕行業的轉捩點,高階智駕系統将在大眾市場普及。
餘凱也多次強調,2025 年,将迎來智駕的拐點。餘凱甚至在年初立下 Flag," 地平線的目标要以捅破天的高階智駕方案,推動整個智駕產業的實現,我覺得 3 年時間可以實現脫手開(hands-off);5 年時間閉眼開(eyes-off);10 年時間可以随心開(minds-off)。"
行業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乘用車的智能駕駛裝配率達到了 65% 以上,其中搭載高階智駕方案的車型銷量,占所有智能車的比例提升至 19.5%,标志着 L2+ 及 L2++ 級智能駕駛開始向主流市場滲透。
地平線憑借征程 5、征程 6 系列芯片,在 20 萬 -40 萬元主流市場占據主導,覆蓋理想 L9、比亞迪漢 EV 等爆款車型。
2025 年,随着搭載征程 6 系列計算方案的比亞迪天神之眼 C、理想 AD Pro 等高階智駕系統落地交付,預計将有超 100 款搭載征程 6 的中高階智駕車型上市。
同時,地平線智駕方案已搭載至比亞迪、奇瑞、上汽 MG 名爵等車企的海外車型,覆蓋亞太、中東、歐洲等市場。例如,MG ES5 在歐洲上市,搭載征程 5 芯片實現高速 NOA 功能。
根據最新餘凱對外透露的信息顯示,基于征程 6 打造的 Horizon SuperDrive(HSD)系統,采用端到端 VLA 架構,支持城市 NOA、記憶泊車等功能,綜合體驗達行業第一梯隊。首款合作車型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交付,推動地平線從輔助駕駛向全棧自動駕駛跨越。
随着量產規模加速擴大,2025 年地平線征程家族累計出貨量将突破 1000 萬套,成為中國首家實現千萬級量產的智駕企業;HSD 方案落地後,城市 NOA 滲透率有望突破 15%,拉動營收增長至 40 億元以上。
如何撬動智駕平權紅利?
當前,智駕賽道進入深水區。從高速 NOA 走向城區 NOA,技術挑戰持續上升,對軟體算法、硬體算力以及系統協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有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但路徑選擇與能力邊界,已開始拉開差距。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指出,地平線之所以能夠快速擴大市場份額,關鍵在于其 " 軟硬結合 " 的全棧式設計理念。區别于單純 " 賣芯片 " 的模式,地平線通過系統方案輸出能力構建了深層次護城河。
随着 " 智駕平權 " 趨勢愈發明确,地平線正借此進一步擴大滲透率。餘凱判斷,該趨勢将帶來兩大機遇:其一,在合作車企中的市場份額将持續提升,從而帶動整體銷量;其二,高速 NOA 标準化普及後,城區 NOA 将加速下沉,釋放更大增量市場。
根據地平線預判,城區 NOA 将在 2025 年率先在 20 萬元級車型落地,并快速向 15 萬元價格帶滲透。為此,地平線已于三季度啟動 HSD 高階智駕方案的量產,搶占先發優勢。
餘凱預計,2025 年在銷量提升的同時,地平線的產品結構也将迎來 " 量變到質變 " 的關鍵節點。
2024 年,公司主力仍為 J2/J3 系列,服務于基礎 L2 級 ADAS 場景,平均售價僅為幾十美元。而到 2025 年,高速 NOA 将采用 J6E(10-20TOPS)和 J6M(50-100TOPS),均價約 100 美元;城區 NOA 将全面搭載 J6P(200-560TOPS),單價達數百美元,預計于三季度量產交付。
随着產品結構的優化,餘凱預計,2025 年 J6 系列占出貨量 50% 以上,2026 年或成主流,推動 ASP 持續增長。從定量的來看,整體出貨會延續過去高增長的勢态,其中 AD 方案預計出貨量至少在上百萬或者是 200 萬這樣的一個區間。
相比入門級的 ADAS 產品,中階的 ADAS 產品的利潤将提升幾倍,而從中階 ADAS 到高階 ADAS,利潤又會有幾倍的提升。今年,高中低端市場,地平線都會進入,随着地平線 HSD 的落地,其銷售額也将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餘凱給出的解釋是 " 地平線 HSD 是軟硬體同時提供,單車的平均售價會進一步提升。"
市場表現蒸蒸日上的同時,地平線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3 月 10 日,地平線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預計到 5 月底,将成為港股通可投資标的。
在調整生效後,地平線成為成分股中唯一專注智駕科技研發的投資标的。高盛、花旗等頂級投行,紛紛大幅上調目标價格,評級 " 買入 "。
高盛表示,地平線獲納入恒生科技指數,預計有助進一步估值重評,目标價由 7.9 港元升至 11.77 港元;花旗則上調了地平線今明兩年的銷售量預測 25%,目标價由 6 港元升至 12.3 港元,并開啟 90 日上行催化觀察。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稱,地平線在内地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級自動駕駛(AD)領網域的市占率增長前景良好。該行認為,作為一家第三方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在内地自動駕駛滲透率上升中處于有利地位,預計會在 2027 達到收支平衡。
可以說,在智駕平權的大潮之下,地平線正占據極具想象空間的 " 最佳身位 "。但它是否能真正成為這場全民智駕競賽的最大赢家,還取決于能否持續在技術投入與盈利壓力之間,穩住節奏、守住底線。
正如餘凱所說:"2024 年,我們是踩着鋼絲狂奔。" 而 2025 年,随着自動駕駛行業迎來真正的產業拐點,不只是地平線,每一家智駕玩家,都将在這根鋼絲上奮力前行。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張敏 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