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月企業信貸旺、居民需求疲弱,後續政策該如何發力?,歡迎閱讀。
2025 年金融數據實現 " 好采頭 "。
央行日前披露 1 月金融數據統計報告。數據顯示,1 月份,人民币貸款增加 5.13 萬億元,社融增量創下 7.06 萬億元紀錄,貸款規模表現亮眼。1 月末,廣義貨币(M2)餘額同比增長 8.7%,增速較上月末有所回落,主要受到非銀存款增速放緩拖累。
業内人士指出,1 月政策發力、銀行積極投放等多因素作用下,企業信貸需求較強,推動信貸規模多增,但與此同時,居民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均出現少增。此外,非銀存款流失拖累了 M2 增速表現。
居民信貸需求仍疲弱
央行數據顯示,1 月金融機構口徑新增人民币貸款規模為 5.13 萬億元(含對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多 2100 億元,規模創下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
分部門看,1 月住戶貸款增加 4438 億元,同比少增 5363 億元。企(事)業部門貸款在高基數下同比多增 9200 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分别同比多增 2800 億元、1500 億元。
1 月貸款實現同比多增,主要受企業貸款拉動。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 1500 億元,主要得益于房地產融資 " 白名單 " 項目的貸款撥付速度加快,推動銀行進一步加大了對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放力度。與此同時,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增長 2800 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前期金融領網域的 " 擠水分 " 效應逐漸減弱。
這是否意味着企業融資需求顯著修復?多位商業銀行人士表示,1 月信貸數據表現良好,但其中也受到春節因素的影響。春節前,企業通常會集中進行供應鏈結算、項目進度款支付以及員工薪酬和獎金的發放,這些用款需求在 1 月集中釋放。預計 2 月的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可能會有所下降。
華西證券分析師肖金川認為,企業貸款同比大增,目前來看供給因素或占據主導。一方面,央行在去年年底 "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貨币信貸投放力度 ",或增加金融機構年初的信貸額度;另一方面,銀行追求早投放、早收益,年初傾向于多投放。1 月信貸 " 好采頭 " 多由供給端推動,年初銀行放貸意願較強,可能會透支後續部分信貸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1 月份,居民信貸需求整體表現仍疲軟,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少增。
數據顯示,1 月居民貸款同比少增 5363 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 497 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 4935 億元,分别同比少增 4025 億元和 1337 億元。進一步拆解細分項來看,1 月居民新增中長期消費貸 2970 億元,同比小幅下降 98 億元;新增中長期經營貸 744 億元,同比下降 2369 億元。
對于居民中長期貸款疲弱,肖金川認為,一是地產日均銷售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相應地居民中長期消費貸(主要是房貸)也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二是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可能明顯壓低了居民的經營貸需求。
短貸方面,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新發和存量房貸利率利差大幅收窄下,居民按揭早償率相比去年同期繼續下降,但考慮到春節獎金集中發放,季節性因素影響下,對零售貸款投放形成一定壓力。
非銀存款流失拖累 M2 增速放緩
數據顯示,1 月末,M2 餘額 297.63 萬億元,同比增長 8.7%,增速較上月末有所回落。這一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非銀存款的持續流失。
分部門來看,1 月份,企業存款下降 2060 億元,同比多減 1.35 萬億元,居民存款新增 5.52 萬億元,同比多增 2.99 萬億元。财政存款同比少增 5280 億元,非銀金融機構存款減少 1.11 萬億元,同比多減 1.66 萬億元。
企業存款同比多減,居民存款同比多增,顯示 1 月份企業存款向居民存款轉移。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指出,主要是企業在節前集中發放獎金、結清工資,導致存款向居民部門轉移。
就非銀存款出現大幅少增,浙商證券團隊認為,自 2024 年 11 月底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發布以來,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受到引導下行,非銀存款短期或擠出,預計該負面影響仍将延續。此外,政府債券發行加快但财政支出進度相對較慢,也對數據形成一定影響。
劉郁認為,存款持續流失帶來銀行負債端壓力加大,疊加監管預期偏緊,因而在回購市場上,銀行融出資金大幅下滑,從去年底的每日 4 萬億 ~5 萬億元大幅下降至 1.5 萬億元附近。
銀行負債端壓力的加大,使得資金市場利率出現上行趨勢。Wind 數據顯示,上周(2 月 10 日~14 日)1 個月、3 個月、6 個月、9 個月和 1 年期 AAA 同業存單收益率分别上行 23BP、19BP、15BP、16BP 和 13BP。
市場認為 1 月金融數據雖然展現出一定回暖,但也要注意其中的挑戰。肖金川稱,不變的方面有三個:一是居民貸款仍然相對較弱,主要是經營貸需求下降,短期消費貸需求疲軟;二是社融增量主要由政府債貢獻;三是非銀存款延續大幅下降。
浙商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李超認為,需辯證看待 1 月金融數據表現,金融數據年初的季節性特征鮮明,疊加今年與去年的春節錯位,2 月非春節月份,信貸、社融、M1 增速大概率均有所回落,階段性演繹後,未來持續性仍看需求側政策發力效果。
" 展望後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将持續推動信貸和社融穩定增長。"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1 月金融數據 " 好采頭 " 後,可持續性或成為政策關注重點。央行在 2024 年四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中再度重申 " 實施好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 ",并表示 " 根據國内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 "。後續,貨币政策或密切關注國内信用環境,并根據經濟、金融數據的表現來調整政策工具,以實現全年經濟主要目标。
(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