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面包店的鏡子,套路也這麼深了?,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壹讀 ,作者敏敏 遲源
什麼,面包店用上服裝店同款 " 顯瘦鏡 " 了?
被服裝店的鏡子 " 騙 " 着買了一件衣服,回家穿上後發現,和在店裡的試穿效果簡直 " 判若兩人 " ——這樣的經歷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鮮見。有網友 " 被騙 " 後,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我将起訴服裝店的鏡子。"
服裝店是這種 " 顯瘦鏡 " 的重災區,沒想到,面包店也跟上了這股風潮。有網友表示,自己遇到過面包店用這種鏡子的,搞得 " 每次進去照都覺得自己又瘦又美,可以再多吃幾個面包 "。
(圖 / 小紅書截圖)
為什麼有些店的鏡子照着可以 " 顯瘦 ",又到底能讓人看起來瘦多少?
" 高科技的鏡子 " 存在嗎?
先說結論:确實有讓人顯高顯瘦的鏡子,但并不是什麼 " 高科技 ",只需要改變一下鏡子的擺放角度,或者多來上幾顆螺絲就可以。
我們通常照鏡子,利用的是平面鏡的成像原理:面對鏡子時,人們身上漫反射的自然光線射入鏡子,再反射回人們的眼中成像。平面鏡成像,虛像與物體等大,與鏡面距離相等。
平面鏡成像。(圖 /《物理》八年級上冊)
當鏡子和地面垂直時,人們看到的鏡中形象和自己是一致的。但問題是,很多服裝店的鏡子是斜着擺的,這些全身鏡往往窄而高,依靠背後的支架斜立放置。
當鏡子向上方傾斜時,反射光線的角度就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人們看到的像在位置上更靠後和靠下。因為我們習慣認為 " 近大遠小 ",我們便會認為自己在鏡子中的像上半身更短,下半身更長,即覺得自己 " 腿更長 ",但實際上像本身的大小并沒有變化,這只是一種視錯覺。
至于傾斜多少也是有講究的,傾斜太多," 作假 " 得太明顯,傾斜太少,效果又不夠好。2009 年出版的《服裝店待客之道》中就寫明,服裝店内 " 鏡子背面與地面呈 65 度左右是最佳角度 "。
不過,要破解這種錯覺并不難,只需要離鏡子近一些,或者幹脆讓自己也斜着站,就可以減弱這種 " 長腿錯覺 ",理論上當人站立的傾斜角度和鏡子完全一致時,甚至可以看到 " 真實 " 的自己,只是要這麼站比較難。
向後傾斜的鏡面所成的像。同垂直放置比,會感覺下面的點離我們更近。(圖 / 壹讀)
除了将平面鏡斜着放從而讓人看起來更瘦的,還有的商家幹脆用上了非平面鏡。
這類鏡子往往被直接 " 鑲嵌 " 在牆上,而非直接放置在地方。這樣的鏡子看似平整,但實際上鏡子背面可能留有專門的螺絲孔,擰入螺絲後,鏡子的上下兩端就會被螺絲撐起來,最終鏡子兩端前傾,中間固定,形成了一個凹面鏡。
(圖 / 電商平台截圖)
而凹面鏡的形狀能夠匯聚光線,在鏡子後方形成放大的虛像,此時人們會覺得鏡子裡的自己更高,自然也就更瘦了。
凹面鏡成像原理。在被彎曲的鏡子前,人們會看到自己豎直放大的虛像,就會顯得很高。(圖 / 壹讀)
如果将傾斜擺放和凹面鏡結合使用,那人們照出來就更是 " 瘦上加瘦 " 了。
我們也線下觀察了北京幾座商場内服裝店的鏡子情況,發現服裝店的鏡子都或多或少存在 " 貓膩 "。有的鏡子看似靠牆直立,實則鏡面部分仍是傾斜的。
一家服裝店内的鏡子,因為金屬邊框的存在,正面看很像豎直放置,但從側面就能看出坡度。(圖 / 壹讀)
還有的鏡子明明嵌入牆中,鏡中照出的事物卻產生了形變,是否商家故意為之不好說,這可能與鏡子嵌入的牆面不平,以及鏡子上下厚度不一致等因素有關。
門後是另一家服裝店試衣間内的鏡子。(圖 / 壹讀)
進了服裝店,想不瘦都不行。
眼睛和鏡子一起騙你
除去加了點 " 科技 " 的鏡子外,讓你 " 看起來瘦 " 的還包括店鋪的燈光和裝潢,甚至還有你自己的眼睛。
" 瘦身鏡 " 的效果呈現,除了受擺放角度和背景的影響,還受店内裝潢和燈光的影響。一位從業超過 20 年的服裝店店主告訴壹讀,在選擇鏡子位置時,最重要的就是考慮鏡子周圍燈光的位置,絕對不能将鏡子放在大燈的正下方,而是要盡量選擇能為顧客正面、側面補光的象鼻燈、筒燈、挑燈等,且一定要反復調試光源的色溫和亮度。
這樣的打光,有利于在消除陰影的同時,讓人的面部更柔和、衣服顏色更鮮活。
同時,還有部分商家會在鏡子後方按自上而下 45 ° 方向投射一盞小燈,使人物看起來更顯瘦、五官更立體,這與好萊塢電影中著名的 " 派拉蒙光 " 異曲同工。
派拉蒙光,又名 " 蝴蝶光 ",是好萊塢電影早期常見的打光法。圖為派拉蒙光的打光方式,左上角為光源,中間黑色為人體。(圖 /《商業攝影(第三版)》)
裝潢上,一方面,為了避免顧客發現鏡子的形變,鏡子照到的區網域通常應盡可能地保持空曠;另一方面,服裝店的牆面往往選擇與服裝風格高度契合的純色,顧客在試衣服時能更切身地體會到服裝在适配環境下的效果,這無疑對服裝的表現力有隐形的加成。
除了燈光和裝潢之外,我們的眼睛也不知不覺參與到試衣鏡的騙局之中。
當鏡子遠超我們的身高,但是又不夠寬的時候,在一定的距離内,我們在看鏡子時會習慣将鏡子邊框甚至更遠的物體往畫面中間 " 拉 ",從而使原本在視覺中心的物體也随着畫面拉動變窄,這樣的變化被稱為 " 正畸變 "(Positive Distortion),是畸變的一種,常見于手機的各類廣角照片之中。
兩種畸變,其中 " 正畸變 " 為枕形畸變,它會讓圖案的中間部分變窄。(圖 /《現代應用光學》)
一般來說,目視系統中 3% 以内的畸變很難被人主動察覺,但也正是這 3% 的差異,為人類許多視錯覺現象創造了條件。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大型試衣鏡,主要以高度遠大于寬度的豎長條形為主。顧客照鏡子時,在畸變的作用下,四周的邊框會使得顧客不自覺地将畫面集中,從而使顧客腦中的像也發生了形變。許多人說的 " 照鏡子顯瘦 ",或者 " 越大的鏡子照人越好看 ",就有這個原因。同時,一些商家還會選擇将大試衣鏡放在兩排試衣間的中間,而這也能起到收束視線,從而達到讓人 " 更顯瘦 " 的效果。
那麼,已經知道進了服裝店眼見也不一定為實,人們還會為這并不完全真實的美花錢嗎?
會。
明知 " 眼見為虛 ",為什麼還要買?
傳統經濟學認為,在經濟活動中,每個人都會權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選擇,但現代的行為經濟學認為,人的很多經濟行為本就不出于理性,而出于許多内心的樸素想法,甚至是一時的衝動。也就是說,消費時,人很可能是不理性的。
美國經濟學家丹 · 艾瑞裡(Dan Ariely)在《怪誕行為學》中就提出了 " 錨定效應 ":艾瑞裡認為,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往往容易受到最初獲得的信息影響,一旦最初獲得的信息提供了足夠的正反饋,消費者就會傾向于為第一印象買單。
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雖然不是第一次照鏡子,但确實是第一次 " 穿上想要的新衣服照鏡子 ",更何況鏡子裡的自己還相當好看。在這樣的情境下,盡管會有顧慮,但消費者還是容易根據第一印象把衣服帶回家。
(圖 /《鐵齒銅牙紀曉岚》)
中央财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窦東徽也告訴壹讀,除了滿足物欲,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還出于自尊的需要。
個體的身體意象 ( Body Image ) 是自尊的重要來源,顯瘦鏡的應用和效果,非常類似服裝企業采用的虛榮尺碼(Vanity sizing)策略,例如給 XL 碼的褲子貼上 L 碼的标籤,畢竟,沒有女生會因為自己穿着最大碼的衣服而感到自豪。這樣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裝銷量。
此外,從自我提升的角度看,人們始終存在提高個人價值感、尋求積極自我認識、避免消極反饋評價的需要。人們被激勵去創造和保持積極的狀态,努力提升自我概念和别人對自己的評價。面對服裝店的鏡子 " 給予 " 自己的更積極的狀态,有多少人能完全理性地拒絕呢?
話又說回來,有一面能讓自己更開心的鏡子也不是壞事。反正人類也永遠無法借助鏡子看到完全真實的自己,與其糾結哪裡的鏡子照出來的形象更像真實的自己,或許直接給家裡放一面讓自己顯瘦顯高的 " 美顏鏡 " 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圖 /《武林外傳》)
1. 馬冬林 . ( 2020 ) . 現代應用光學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2. 玄秀 . ( 2006 ) . 服裝店待客之道 . 中國宇航出版社 .
3. 蔡彤宇 . ( 2023 ) . 高職高專攝影教材:商業攝影(第 3 版). 暨南大學出版社 .
4. ( 美 ) 丹 · 艾瑞裡著 . 趙德亮等譯 . ( 2008 ) . 怪誕行為學 . 中信出版社 .
5. 科 way:《穿衣鏡裡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