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訂單回暖,制造業“用工荒”了嗎?,歡迎閱讀。
本文作者:張月、向寬虎(嶺鵬產業與創新研究院研究助理),頭圖來自:由 AI 生成
一、旺季雖遲但到
今年的制造業旺季似乎比往年稍有延遲。如果我們觀察一家互聯網藍領招聘平台的工價變化趨勢,可以看到,從 8 月 10 日開始,随着訂單逐漸回暖,工價開始明顯上漲,這标記着今年制造業旺季的啟動。
然而,當我們将今年工價走勢與去年進行比較時,會發現今年的工價在 8 月中旬才開始顯著攀升,而去年的工價在旺季期間,即從 7 月底開始,就已經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旺季工價的攀升節點比去年晚,但在 2~7 月這期間,今年的工價均高于去年同期。然而,從 8 月上半月的走勢來看,當前工價水平與去年同期已經保持相對持平。
二、" 大廠 " 率先漲價帶動勞動市場回暖
根據歷史經驗,每年的 8 月至 12 月是制造業的生產旺季。因其充足的訂單量和穩定的現金流,按企業規模分類的日頻工價走勢圖顯示," 大廠 "(招工規模前五企業)可以提供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工價。每年旺季工價攀升階段," 大廠 " 通常以其絕對的工價優勢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成為旺季招聘市場上的主力軍。其中,蘋果的主要代工廠在這些 " 大廠 " 中又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蘋果新機發布會的臨近,蘋果主要代工廠已經開始陸續啟動旺季招工。這些廠商在每年的旺季都會提供高工價,從而最先吸引一批全國跨區網域的靈活就業群體。據時代财經的報道,從 7 月底開始,河南富士康的 iPhone 系列生產線的用工需求就快速增長,工人時薪最高漲到 25 元,制造業車間做滿 3 個月,獎金達 7500 元。兩周進廠新員工最少有 5 萬人,而且還在大規模持續招人。
據最新的市場消息,到 8 月中旬,蘇州制造業企業的招聘時薪提升至 30 元,其他企業也緊随其後,提高了工價。這種由 " 大廠 " 引領的漲價 " 搶人 " 現象,使得靈活用工市場工價水平有所回暖。
三、市場沒人?
自 2022 年第四季度以來,國際需求疲軟,制造業訂單轉移以及電子行業進入清庫存階段等多重因素,對制造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别是在 2023 年,制造業,尤其是電子制造業的用工需求同比大幅度下滑。
然而,今年上半年,制造業的用工需求逐漸趨于穩定,并與 2023 年同期的用工需求水平相似。雖然如此,制造業的活躍求職人群尚未恢復至先前水平。根據平台的統計數據,今年 4 月至 7 月的面試人數同比仍呈下降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今年上半年工價水平相較去年有所上升的現象。
從工價走勢來看,制造業的旺季招工在本周才正式啟動,比往年稍有延後。最新數據顯示,随着工價的上升,面試量也在同步增加。歷史經驗表明,旺季工價将維持一段時間,預計市場勞動力供給會持續增加。
我們也從平台經紀人那裡得到驗證,一些仍在老家的會員,得知旺季工價上漲後,已經開始籌劃或正在前往蘇州、東莞和深圳等制造業集聚地,以靈活就業的形式參與到制造業工作中。總體來看,旺季的工價水平對靈活就業群體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預計後續制造業的人力短缺情況将有所改善。
四、制造業的吸引力減弱了嗎?
我們最近與一些制造業工人交談,以了解他們對當前勞動市場的看法。其中,剛從陝西趕到昆山,30 出頭,打算利用旺季高工價存上一筆錢的小李告訴我們,他在老家主要接一些家裝相關的焊工零工工作,一天的收入可以達到四五百,他對此感到滿意。
然而,這樣的 " 高薪 " 并不穩定,有時他可能連續幾天都沒有活幹,他計算過,由于當前行業不景氣,有時候月收入也只有 5000 左右。通過朋友的推薦,他了解到現在制造業旺季工價已經上漲,預計一個月收入可以有 7 千多。于是,他打算一直工作到年底,然後存一筆錢回家。
我們也遇到了一個從制造業轉行做騎士将近有三個月的小吳,他看中了昆山的高工價,年初的時候來昆山找工作,但是試過幾個 " 大廠 " 之後,他發現自己并不習慣被約束的感覺。在聽到工友們讨論騎士的工作比較自由後,他決定嘗試這個職業。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他現在已經适應了這份工作。他還告訴我們,即使在上半年制造業淡季,他做騎士的工資也能有六千多,比制造業工作多出幾百塊,唯一不足就是吃住的花銷需要自己承擔。
在制造業集聚的長、珠三角地區,企業存在明顯的潮汐用工特點,每年旺季,都會有大批勞動者跨地區前來,選擇在高工價時進入制造業工廠靈活就業,這部分人群的全年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旺季的工價。
與此同時,服務業的發展為這些群體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這使得制造業在淡季時的吸引力相對較低,但在旺季,許多勞動者仍然願意從事制造業的工作。平台的經紀人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她們告訴我們,當得知制造業旺季來臨後,大約有一半的勞動者願意出來工作。然而,市場上的勞動力并未快速增加,這可能與勞動者期待工價會繼續上漲的觀望态度有關。
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直接就業機會,也催生了眾多服務崗位,如人力資源中介、周邊生活服務業和因平台消費增加而產生的城市配送崗位等。這些都是制造業發展的產業鏈效應,體現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
總的來說,制造業的吸引力并非減弱,而是呈現出動态變化。旺季時,制造業能吸引大批勞動力;淡季時,服務業提供更多就業選擇。這揭示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發展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和選擇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