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董宇輝翻車,李娟退網,一場文人直播,竟釀成大型網暴現場,歡迎閱讀。
新晉頂流董宇輝,又又又翻車了。
" 與輝同行 " 直播間對談《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頻繁衝上熱搜。
做作、膚淺、爹味兒、油膩 ...
網友群嘲之下,董宇輝成為眾矢之的。
然而,李娟卻并沒有因此被 " 抬咖 "。
直播過後,李娟下場發文澄清,替董宇輝說話。
卻直接被噴 " 錢難掙屎難吃 "。
巨大輿論,李娟關閉評論區,到了退網邊緣 ...
01
" 一坨巨大的贊美 "
兩個文化人的對談,本該是高山流水的思想交鋒,但兩個小時看下來 ..
總有種溢出螢幕的頓挫感。
李娟對此的總結:好奇怪的一次訪談啊。
最初登上熱搜的關鍵詞,是「不同頻」。
談話風格上,兩人風格迥異。
一個是兜售觀點、賣力輸出的主播;
一個是講話猶豫、不善言辭,甚至會卡殼、停頓的作家。
兩人涉及到的話題很多,但模式雷同——
李娟思考,董宇輝抛出金句;
李娟解讀,董宇輝提煉總結。
談到最初走上寫作之路,李娟回憶小學時展現出的一點寫作天賦,正是這 " 小虛榮 " 成為她寫下去的動力。
董宇輝立刻代入自己。
說自己從小被嘲笑長相,腦袋大是别人的笑料。
直到有位老人誇 " 頭大是寶 ",董宇輝得到慰藉。
這類比,毫無關聯性。
全場類似的「雞同鴨講」還有很多。
最讓柴叔尴尬的一幕,來自二人對 " 詞窮 " 的解讀。
問題抛來,李娟陷入長時間沉默。
随後,李娟表達歉意:作家也會詞窮。
董宇輝對此解釋:你不是詞窮,是在認真思考。
呃 ...
坦率地說,董宇輝這是在給李娟台階,避免冷場。
但這話術中的明顯邏輯漏洞,暴露了董宇輝的高情商過于矯飾。
用嘴說和提筆寫,并不能劃等号。
有的作家習慣于字斟句酌,力求準确,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會立刻被自己反駁。
在李娟質樸、生澀的表達下,董宇輝老練的詞藻包裝尤為刺眼。
李娟說,獨居不健康。
董宇輝立刻警覺,下意識反駁。
李娟的本意,是說獨居,是主動切斷與外界關聯,是某種消極和被動。
與草原、牧民長期共生的體驗,讓李娟對獨居做出了判斷。
董宇輝反駁的起點,并不依托于此。
他粉飾的,是一二線城市獨居人群的精神狀态。
尤其是在離婚率攀升、少子化老齡化、網絡輿論撕裂的大前提下,董宇輝深知 " 獨居不健康 " 這一觀點的陷阱。
或說,他維護的,是粉絲基本盤。
所謂 " 低質量的陪伴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 的金句,在這一幕中,也顯得尤為蒼白和無效。
這就是兩人對談錯位感的來源。
一個用磕巴的表達,試圖傳遞細膩、包容的想法。
一個用華麗的金句,維護當下流行言論。
無關對錯。
低重合度下,那些贊美和欣賞,也就一擊擊破。
02
從「寒門學子」到「文化按摩師」
網上有個段子經久不衰。
同樣面對湖邊的一群飛鳥
文化人會借 " 落霞、孤鹜、秋水、長天 " 将其詩意化;
沒文化的,通常是一句 " 我擦真美鳥好大 "。
董宇輝的成名,便借助了這種「表達差異」。
當觀眾被傳統主播 "123 上鏈接 " 連珠炮式的自吹自擂感到膩煩時
董宇輝 " 皚皚白雪 "" 沉甸谷穗 "" 田間微風 " 式的清新排比句,便脫穎而出。
在教培行業震蕩、新東方遭遇滑鐵盧的大前提下。
董宇輝也因此被貼上了「落魄文人」「寒門學子」的标籤。
極高的文學素養和零門檻的帶貨主播,巨大反差集中于一身,董宇輝一夜爆紅。
後來,事情開始變味兒。
" 小作文事件 "" 跟俞敏洪分道揚镳 " 等一系列極限撕扯之後
跟董宇輝巨大的帶貨銷量成反比的,是網友對他的美譽度。
短短兩年,翻車數次。
巴黎奧運會期間被吐槽耍大牌;
對話《解密》過程中自說自話 20 分鍾;
太多華麗的詞藻堆砌,招了不少黑;
" 做題家 "" 文化按摩師 " 質疑紛至沓來 ...
此前被吹捧的 " 共情能力 ",也在一次次采訪中被吐槽喧賓奪主、表現過度。
但當留意直播間的銷售量時,所有的質疑都得到了解答。
帶貨的本質,是讓觀看者掏錢。
從文人到商人的轉型,也必然預示了今天的 " 翻車 "。
公眾人物身份轉變引發的不适,在影視圈比比皆是。
演員轉型導演的陳思誠,被嘲諷 " 電影產品經理 ";
從國民諧星到幕後操盤的黃渤、徐峥、賈玲,新作一出,就是輿論大考。
成名時的敬業、真誠,變成了成名後的算計、油滑、德不配位。
這次訪談中,有人戲稱:李娟是董宇輝的照妖鏡。
意思是,李娟質樸純真的文字和低調謙和,襯托出董宇輝身上過多的商業迎合和虛假的文化包裝。
03
網絡戾氣," 按鍵 " 傷人
口碑翻車
銷量慘淡
這次直播無疑是失敗的。
輿論的先後經歷了數次翻湧。
首先,是李娟的 " 一坨贊美 ",迅速引發董宇輝粉絲的圍攻。
在基本盤眼裡,董宇輝對李娟 " 人性的洞察 ",是深邃的,表達也是充滿才華的。
不喜歡董宇輝的,則認為這是李娟一次漂亮的陰陽。
雙方罵戰拉開。
李娟下場回應。
解釋了 " 一坨 " 的鄉土化表達,向董宇輝道歉。
對李娟這小作文,第二波罵聲傳來。
" 錢難掙屎難吃 "" 銷量越高只能證明傻子越多 "
李娟關閉評論區,董宇輝回應:希望李娟沒受影響。
有一句評論特别刺眼:
網民就是想找個人攻擊,發洩對自己失敗人生的不滿,無所謂是誰。
這種戾氣,今年暑期檔已經充分領教——
《731》還未上映就遭遇大規模圍攻,号稱「百萬舉報,嚴查三代」;
《逆行人生》啟宣即遭遇大規模黑水;
《異形奪命艦》遭家長舉報反而拉高票房;
一位院線經理表示,暑期檔口碑危機,比任何時候都嚴重。
上遊電影制片人将其形容為 " 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怖力量 "
更無語的是,比起此前的 " 口水商戰 ",今年的抹黑并不涉及同檔期對手,就是單純的發洩。
罵戰背後,是公共理性的缺位,也是網絡戾氣的爆發。
從李娟董宇輝的這次直播輿論風波中,不難找出相似性。
一個人一件事被推到極致高時,緊接着就是無止境的黑。
自打開始,董宇輝幹的只有一件事:帶貨。
大眾對他的标籤化,說到底是内心的某種投射。
希望他為 " 寒門出貴子 " 的傳統價值觀代言,颠覆時下流行的 " 教育無用論 "
這樣的小董,可比盤剝員工、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可愛太多了。
直到 " 劇本 " 曝光,一切不過是場 " 秀 ",認同感便瞬間瓦解了。
一切網暴的背後,都是一小撮人的自我想象——
濾鏡是自己加的,塌方是自己想的。
然而,「去神聖化」、「去妖魔化」,本就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