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新《奔跑吧》首播滿屏尬,全程尬笑掩蓋遊戲無聊,張真源成大敗筆,歡迎閱讀。
文案 | 一紙枕書
編輯 | 酒醬紫
4 月末,國產綜藝市場火藥味十足,熱門綜藝為了流量可謂是各出奇招。
比如《浪姐 6》抓住了陳德容這個天生熱搜聖體,每一期都能聚焦到她身上值得網友們熱議的槽點,黑紅的趨勢自然為節目狠狠博眼球了一把。
而另一邊《五哈 5》也強勢回歸,鄧超等嘉賓沒有避諱地談起因自身原因無法參加錄制的鹿晗與董寶石,只可惜主要成員的不完整注定導致這一季數據大不如從前。
眼下又有一檔新綜藝上線,那就是觀眾期待已久的《奔跑吧 9》。
本以為這檔老牌綜藝可以給其他節目帶來威脅,沒想到第一期更新後就口碑翻車了。
有網友直呼:" 好尬啊!",還有人表示遊戲毫無笑點,看得出大家都挺失望,所以節目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01 強捧新人,内容太無趣
《奔跑吧 9》這一季首站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武漢,嘉賓們的造型走得是千禧風路線,給人一種 " 回憶殺 "。
然而這些小巧思無法掩蓋節目的兩大硬傷,每一條都足以勸退觀眾。
第一個硬傷:遊戲形式沒新意。
雖然服化道都挺懷舊,契合第一期節目的主題,但沒必要連遊戲設計都這麼懷舊吧。
嘉賓們來到遊樂場,在旋轉木馬上完成 " 你比劃,我來猜 " 的環節,這有什麼意思?
而且這種老掉牙的遊戲,在二十多年前都不新鮮了,不禁讓人懷疑節目組是不是懶得動腦研究新遊戲,才搞了一期千禧風主題,完全就是投機取巧的方式。
還有後面去旱冰場的環節,本以為觀眾能看到嘉賓們嘗試滑旱冰,并且節目組根據這個場地進行遊戲設計。
結果最後大家玩起了 " 我愛記歌詞 ",用正确地調子演唱被打亂的歌詞,輸的人接受指壓板懲罰,依舊看得人笑不出來。
第二個硬傷:嘉賓缺乏綜藝感。
現如今的《奔跑吧》,常駐嘉賓是越來越多,可真正能扛起笑點的人,卻只有李晨、沙溢這些 " 老人 "。
第九季中節目組明顯要捧新加盟的孟子義,可她實在不合适當常駐。
比如遊戲環節,孟子義追着旋轉木馬跑兩圈後就氣喘籲籲,全靠同組的周深才能完成比賽,引得鄭恺都不禁出聲問道:" 孟子義,你在幹什麼?"
看得出她平時也不怎麼運動,細胳膊細腿,體力都成問題,居然還好意思來成為 " 跑男團 " 的一員?
難怪這一季核心是 " 輕裝上陣 ",合着是為了照顧跑不動的成員啊!
當然,最大敗筆還是張真源。
他在節目裡存在感太弱,綜藝感也不強,不如範丞丞會玩梗,也沒有周深那麼全能。
如果錄制的時候,他憑空消失,我想除了粉絲,應該沒有觀眾會在意。
說白了,節目裡有他沒他都一樣,何必占着一個位置?
另外,據說後面的節目中還會邀請到李昀銳出席,特意安排了一個 " 奔跑摯友 " 的身份。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導演想要利用他與孟子義的 CP 熱度吸引觀眾的手段。
從《跑男》到《奔跑吧》,這個曾經引領戶外真人秀的綜藝,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味了、落後了,再也讓人體會不到當初守着節目更新的快感了。
02 國產綜藝屢次碰壁,破局迫在眉睫
其實不光是口碑翻車的《奔跑吧 9》,還有已經停更的《快樂大本營》、《向往的生活》,以及熱度越來越差的《極限挑戰》系列,都讓人看到了老牌綜藝面臨的困境。
而面對其他新生節目的虎視眈眈,老牌綜藝尋求破局之道,也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自然就是内容形式的創新。
以競技節目為例,大部分綜藝裡的遊戲都還是許多年前遊戲的改編版,甚至是照搬國外綜藝形式,這也是内容越來越無趣的主要原因。
另外,節目重心的跑偏也需要加以重視。
尤其是這兩年,綜藝節目想要出圈無所不用其極,最顯著的方法就是利用放大矛盾,挑起大眾情緒的方式博眼球。
《再見愛人 4》裡的麥琳、《浪姐 6》中的陳德容,何嘗不是節目為了上位的墊腳石?包括《演員請就位 3》,因為邀請了不少有争議的劣迹藝人,一度遭到網友痛批。
" 黑紅 " 從來都不是真正的 " 紅 ",當節目重心圍繞着流量打轉,喪失了創辦的初心,那麼等待它們的結局,只有被市場淘汰的一天。
當節目回歸節目,俨然已經成為國產綜藝需要修習的必要課題了。
不僅如此,綜藝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但也不能唯流量至上。
盡管觀眾們對綜藝咖頗有微詞,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節目裡能逗樂觀眾們的嘉賓,還就得是綜藝咖和節目裡的老人們。
比如《極限挑戰》自從原班人馬解散後,陸陸續續又加入了不少新的面孔,比如賈乃亮、黃景瑜、黃明昊,可惜他們再怎麼賣力去表現,依舊達不到 " 男人幫 " 的效果。
還有《奔跑吧》在離開陳赫、鄧超、楊穎等人後,也逐漸走上了下坡路,新人只有流量,還無綜藝感,終究難以留住節目粉。
事實證明,嘉賓陣容是保證節目口碑的關鍵。
03 結語
這些老牌綜藝的沒落,也給其他節目敲響了一個警鍾。
當初再風光的節目,也需要與時俱進,經常去尋找突破性的内容形式,并且保證原班人馬的陣容。
這些都是以觀眾為核心的手段。
而找流量新人加盟,亦或是利用各種不入流的手段博眼球,都是以數據為核心的方式。
本質上,兩個側重點并不同,而前者顯然對于節目的長期發展更加有利,一時的爆火算不了什麼。
當下綜藝節目競争不容小觑,新生綜藝都有着天然的生命力,這兩年出圈的《種地吧》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奔跑吧》未來想要繼續留住觀眾,還是要好好做内容,謹慎選擇嘉賓。
那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