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哪吒大鬧北美,歡迎閱讀。
事實上,在全球票房排名前 100 名的影片中,僅有四部電影的單一市場占比超過 99%,餘下三者分别是《戰狼 2》(99.46%)、《長津湖》(99.65%)和《你好,李煥英》(99.88%)。在其餘 96 部電影中,大多數的單一市場占比都落在 30% 至 50% 之間,以更均衡的票房分布實現全球範圍内的熱賣。
适逢情人節,《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 2》)正式開啟海外擴映之旅,力圖在本土市場之外找到更多閱聽人。
在北美,《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前四天便進賬逾 8 百萬美元,創下近年華語電影的北美票房紀錄。但在亞洲電影的範疇内,華語片與印度和日本等 " 優等生 " 的差距尤存,開拓新的國際空間并非易事。
改寫北美近年華語新高
據 IMDbPro 統計,《哪吒 2》從 14 号開始鋪開至北美 660 家影院,首日預估報收于 310 萬美元。接下來兩天《哪吒 2》走勢稍弱,首周末票房為 721 萬美元,單館收益超過 1 萬美元,闖進榜單前五名。若加上周一 " 總統日 " 公共假期的收益,《哪吒 2》前四天共進賬約 830 萬美元。
這創下今年華語電影的北美新高,輕松趕超兩周前出爐的《唐探 1900》,後者迄今的總成績為 192 萬美元。與此同時,《哪吒 2》相比前作也有明顯提升。2019 年 8 月,《哪吒之魔童降世》率先在北美 55 家影院亮相,公映當天斬獲近 15 萬美元,首周末在擴映至 66 家影院後拿到逾 101 萬美元,随後最多曾登陸 135 家影院,累計數字超過 369 萬美元。事實上,《哪吒 2》用時三天便超過《流浪地球》的總成績(597 萬),創下近年華語電影的北美票房紀錄。
如果《哪吒 2》維持穩健走勢,最終北美票房可望突破千萬美元,有機會成為 2006 年以來首部達标的華語電影。本世紀初,由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曾在北美勢如破竹,疊加在頒獎季上的彪悍戰績,最終一路續航至 1.28 億美元,迄今仍是北美票房最高的外語片。此外,《英雄》(5371 萬美元)、《霍元甲》(2463 萬美元)、《功夫》(1710 萬美元)、《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骝》(1469 萬美元)和《醉拳 2》(1155 萬美元)等片也成功撞線,為武俠片的 " 黃金時代 " 寫下輝煌篇章。時隔近 20 年,《哪吒 2》讓華語電影重返北美 " 千萬美元 " 俱樂部的曙光再現。
以單館收益計,《哪吒 2》排在當周所有影片的第三位,遜于小規模點映的《共同的語言》(2.06 萬美元)和漫威新作《美國隊長 4:美麗新世界》(2.16 萬美元),後者首周末在 4105 家影院席卷 8884 萬美元,前四天連假更累計突破 1 億美元關口,為漫威影業拿下新年 " 好采頭 "。而由索尼操盤的《帕丁頓熊 3:秘魯大冒險》則在 3890 家影院落袋 1276 萬美元,以周末票房計排在榜單次席,但單館收益(3280 美元)并不突出。
從口碑來看,《哪吒 2》的爆米花指數達到 99%,顯示觀眾的滿意度處在高位,不過影評人的評價數量相對較少,來自 Deadline 的弗雷德 · 托佩爾表示,"《哪吒 2》武打場面的呈現與夢工廠動畫的《功夫熊貓》系列一樣優雅 ",而片中 " 種類繁多的生物應該會吸引《權力的遊戲》和《指環王》等奇幻史詩的國際粉絲 "。在 IMDb 網站上,《哪吒 2》的平均分達到 8.4 分(共 4.7 千個評價),優于同期上映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6.5 分)和《唐探 1900》(6.1 分)。
除美國和加拿大外,《哪吒 2》還同步進軍大洋洲等國際市場。據 Numero 統計,《哪吒 2》在澳大利亞 91 家影院亮相,首周四天共拿到 235 萬澳元,次于《美國隊長 4:美麗新世界》(531 萬澳元)和《BJ 單身日記 4》(445 萬澳元),排在票房榜第三名。接下來,《哪吒 2》将陸續登陸港澳、越南等地院線,有望在更多大銀幕留下足迹。
以當前的擴映步調,《哪吒 2》在海外突破千萬美元不成問題,更長期的目标應瞄準由周星馳設立的标杆。2016 年,由 " 星爺 " 執導的《美人魚》除在北美和澳新英公映外,還登陸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海外總票房達到 2696 萬美元,迄今仍是過去 10 年的華語電影最佳。
與 " 優等生 " 差距尤存
在近年華語電影的序列中,《哪吒 2》的北美發行成績已屬拔尖,甚至有望創下 2006 年以來的新高。但若将對比範疇擴大至亞洲,《哪吒 2》的單兵突進則顯得形單影只。
以印度為例,過去三年間每年都有至少一部電影在北美賣過千萬美元:2024 年,《毗溼奴降臨》(1829 萬美元)和《普什帕:裁決》(1300 萬美元)攜手通關;2023 年,由沙魯克 · 汗主演的《帕坦》(1749 萬美元)和《戰士》(1520 萬美元)雙雙達标,力壓同屬寶萊塢軍團的《父仇》(1500 萬美元);2022 年,泰盧固語電影《RRR:雙雄起義》則以 1450 萬美元拿下北美外語片年冠。
而在 2019 年及之前,印度電影在北美突破千萬美元便已漸成趨勢,包括《巴霍巴利王 2:終結》(2019 萬美元)、《摔跤吧!爸爸》(1239 萬美元)、《帕德瑪瓦蒂王後》(1185 萬美元)和《我的個神啊》(1062 萬美元)都曾成功撞線。若将标準再做調整,2022 年和 2023 年都有 10 部以上的印度電影超百萬美元,2024 年也貢獻出至少七部百萬作品,在外語片軍團中形成穩固的集團優勢。
更重要的是,上述影片都位居各自年份賣座榜的前列,亦即在印度和北美皆有不俗斬獲,實現本土和海外同步熱映的局面。相比之下,華語電影仍基本處在 " 牆内香 " 的階段。在《哪吒 2》之前,過去五年的本土高票房作品都在北美曝光度有限,由賈玲自導自演的《熱辣滾燙》以 200 萬美元的成績居前,曾在影院復工初期 " 救市 " 的《八佰》僅拿到 37.3 萬美元,而《長津湖》和《長津湖之水門橋》分别進賬 34.2 萬美元和 11.7 萬美元,《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 3》和《滿江紅》則完全不見蹤影。事實上,包括兩部《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美人魚》等在内,過去 10 年在北美賣過百萬美元的華語電影也不到 10 部。只有當類似《哪吒 2》取得的成績不再是孤例,華語電影才算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
從亞洲動畫的維度來看,《哪吒 2》依然望其日本 " 前輩 " 的項背。在過去五年間,日本動畫在北美院線已崛起為關鍵的勢力:從 2021 年《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狂攬 4951 萬美元開始,《龍珠超 超級英雄》(3811 萬美元)、《咒術回戰 0 劇場版》(3454 萬美元)、《鬼滅之刃絆之奇迹然後前往柱訓練》(1766 萬美元)和《海賊王:紅》(1278 萬美元)全部輕松突破千萬美元,凸顯熱門動畫劇場版的号召力。
在原創方面,宮崎駿的 " 收山之作 " 席卷 4683 萬美元,打破原來由《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保持的廠牌紀錄(1920 萬美元),讓吉卜力在北美破千萬的作品數達到四部。由新海誠執導的《鈴芽之旅》也拿到 1093 萬美元的成績,正在本土之外追尋宮崎駿的腳步。若加上《精靈寶可夢》劇場版等較早期作品,在北美破千萬的日本動畫已遠超 10 部。
日本動畫在海外的吸引力并不限于北美,而是在亞太、歐洲、拉美等都有堅實的閱聽人基礎,這也直接體現在前述眾片的票房分布中。例如,以逾 400 億日元刷新日本影史紀錄的《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其本土票房占全球比重約為 77%,亦即海外市場貢獻近 1/4 的份額,而這在近年的日本動畫中已屬 " 低标 "。雙雙入圍金球獎提名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和《鈴芽之旅》,本土市場占比分别只有約 1/5 和 1/3,可見日本之外的觀眾貢獻了絕大多數票房。
這更映襯出《哪吒 2》對單一市場的倚賴程度。根據 comScore 的統計估算,截至上周日《哪吒 2》的海外收益合計占全球比重約為 0.56%,即本土市場的份額達到 99.44%。換句話說,即便《哪吒 2》在北美已衝上近年華語電影的頂點,但國際觀眾的貢獻比例仍微不足道。
這也再次體現出周星馳的指标性意義:《美人魚》的海外占全球比重達到 4.8%,遠高于前述眾多華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