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中國仿生機器人看北京,北京仿生機器人看海澱,歡迎閱讀。
任務開始——來不及了,快跑!
穿越重重阻礙地跑!
振翅高飛地 " 跑 "!
加速衝刺地跑!
不得了,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仿生機器人們要跑出蘇炳添百米 9 秒 83 的成績,還不指日可待?(doge)
而且它們的奔跑不同以往," 奔跑 " 也只是它們使出渾身解數的一個剪影。
更準确地來說,它們在北京海澱,用亮實力、秀肌肉的方式,參加了一場屬于仿生機器人們的盛會。
五位院士權威坐鎮,101 支企業 / 團隊,帶着精心研發的人形、多足、具身以及其他形态各異的上百種仿生機器人,踏上了這場為期五個月的激烈角逐之旅。
從初賽到復賽,最終有 52 支創新團隊的 56 款仿生機器人生決賽。
海澱區,這片始終湧動着科技創新激情與活力的熱土,再次憑自己獨有的魅力成為焦點。
最終,就在昨天,全國仿生機器人行業的頂尖專家學者出席的 2024 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上,機器人們迎來開獎時刻。
會上還開展了系列論壇,聚焦仿生機器人領網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技術創新、產業趨勢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以推動 " 人才、項目、產品、技術、市場、資本、空間、服務 " 等創新創業要素的全面對接,促進區網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海澱區,以集科技智慧與人類夢想于一身的仿生機器人為載體,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創新的無限魅力與廣闊前景。
中國仿生機器人看海澱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結構和行為特征而設計的機器人。
因為融合了 AI、生物技術、新材料等前沿科技與機器人技術,能在結構設計、運動控制技術與互動能力方面不斷突破,這個炫酷的物種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海澱最為重視的產業之一。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海澱要以 " 競技仿生•創新未來 " 為主題,舉辦 2024 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又為什麼要以大賽為點,鋪開一場仿生機器人大會——
這既是貫徹落實《" 十四五 "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 機器人 +" 應用行動實施方案》重點任務部署,有效推動海内外機器人領網域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集聚,助力打造機器人行業人才和產業發展新高地。
也是匯集全球頂尖的仿生機器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創新團隊,聚焦機器人領網域全球前沿态勢,共同競技、展示和交流仿生機器人的最新技術和成果。
27 日上午,大會主論壇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朱敏的致辭中拉開帷幕。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則在發言中回顧道,海澱區持續優化產業創新生态,設定 100 億中關村科學城成長基金,構建了母基金 + 直投基金 + 政策型基金的整個布局,助力具身智能企業的發展。同時實施 " 海英計劃 "" 星火計劃 " 等,做到精準引才、精心育才、精誠用才。
以本次大賽為契機,海澱将持續圍繞具身智能創新路徑、應用場景、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持續布局,強化區級政策和資源要素的供給。
現場舉行的 2024 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成果展示、頒獎典禮是最受期待的環節之一。
本次大賽分為四個賽道——
人形仿生機器人賽道:重點比拼人形機器人控制能力,包括快速運動、復雜環境适應和移動靈巧作業能力。
具身大模型賽道:全面考驗大模型算法、多模态互動、環境理解與任務規劃等能力。
多足仿生機器人賽道:重點比拼多足仿生機器人的協調控制算法、復雜地形适應性、智能化水平等。
其他仿生機器人(創新賽道):不限形态、不拘一格,重點展演其他仿生機器人功能、性能和場景應用。
大賽總獎金池為 255 萬元,3 個主賽道每個賽項分别進行排名選拔單項賽優勝團隊,設定一、二、三等獎各 1 名,分别給予獎金 15 萬元、10 萬元、5 萬元。
為保證大賽的專業性和公平性,大賽組委會設定專家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
其中,劉宏院士為大賽專家委員會主席,丁漢院士、王耀南院士、于海斌院士和張建偉院士為專家委員會聯席主席,以及 20 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大賽專家委員會,負責各賽道規則制定及評審,參加評審和裁判工作,核定大賽成績。
3D 建模精準識别五官,機械臂控制刷子完成各式妝容,多手指協調精準按下琴鍵,機械手靈活彈奏鋼琴曲……
大賽獎杯花落誰家?大會現場逐一揭曉:
在人形機器人賽道,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獲得競速賽和障礙賽第一名,靈寶 CASBOT 輪臂人形機器人團隊獲得作業賽第一名。
二等獎方面,上大上理海納雙星隊獲競速賽第二名,浙大悟空隊獲障礙賽第二名。三等獎中,靈寶 CASBOT 雙足團隊獲競速賽第三名,逐際動力浙大團隊獲障礙賽第三名。
第四至六名中,浙大悟空隊獲競速賽第六名,NOETIX Robotics 獲第五名,逐際動力浙大團隊獲第四名;機器貓夢之隊獲障礙賽第六名,北京有怡科技獲第五名,北理工越嶺風行隊獲第四名。
多足仿生機器人賽道上,泰山壓頂隊獲競速賽第一名,浙大 APRIL 機器人團隊獲障礙賽第一名,北理工仿生機器人團隊獲任務賽第一名。浙大絕影隊分獲競速賽和障礙賽第二名。
具身大模型賽道中,北京中科慧靈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和江淮具身智能隊分别獲得工業場景和家庭場景第一名,江淮具身智能隊和小初機器人分獲工業場景第二、三名。
全能優勝獎由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人形組)、北理工仿生機器人團隊(多足組)和江淮具身智能隊(具身大模型組)獲得。
其他仿生賽道創新優勝獎授予了行思無界科技、北航生物飛行與仿生飛行器團隊、南航仿壁虎機器人團隊、豹鲂鮄探索者隊和機器貓夢之隊。
創新能力優秀團隊獎則頒給了松延動力、Steel-SpiderBot、觸握未來、月泉仿生、繩靈之手、仿蚯蚓式微型管道機器人團隊、躍蝗翔影、靈寶 CASBOT 仿生靈巧手團隊、MRS 張拉機器人隊和百變機構團隊。
大放異彩的海澱故事
大會論壇旁的展區,部分參賽團隊的機器人在這裡開整花活。
不少企業代表表示,通過大賽平台,他們看到了仿生機器人在醫療康復、智能制造等諸多領網域的發展潛力,也洞悉到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中的瓶頸所在,獲得了很多啟迪。
值得一提的是,獲獎團隊中不少成績斐然的隊伍,都是土生土長的海澱新力量。
譬如盡管成立時間還不足一年,北京中科慧靈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靈寶 CASBOT 機器人的兩支隊伍,就在人形機器人賽道斬獲兩個獎項(輪臂人形機器人團隊獲作業賽第一名、雙足團隊獲競速賽第三名)。
同時,靈寶 CASBOT 還拿下了具身大模型賽道工業場景第一名、創新能力優秀團隊獎,可謂獎杯拿到手軟。
該團隊先後研制出靈巧型和重載型系列人形機器人整機系統,具備多地形穩定行走、高速拟人奔跑、高頻跳躍能力等超強運動能力,适用家庭、工廠、野外、特種等各種應用環境。
逐際動力浙大團隊的雙足機器人 P2,也在人形機器人障礙賽中斬獲佳績——這家集結近 100 人、研發人數占比超過 80% 的公司,也有分部在海澱 " 落戶 "。
海澱學界力量同樣在大賽中有不俗表現:
北理工仿生機器人團隊(多足組)拿下全能優勝獎,機器貓夢之隊及北航生物飛行與仿生飛行器團隊拿下其他仿生賽道創新優勝獎。
這些取得佳績的公司,正是海澱區無數成績斐然的大小團隊奮進的縮影。
一直以來,提到海澱,人們腦中總會閃過科技創新發展高地等形容,這樣的地位一直延續至今。
作為科技創新策源地,近兩年間,海澱區敏銳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一頭扎進 AI 大模型浩浩蕩蕩的浪潮和各類機器人、具身智能的蓬勃發展勢頭。
一批聚焦前沿技術研發、應用場景拓展、產業化服務的新平台在此集中落成,海澱的吸引力輻射向全國乃至全球。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
要論今年在國際上最出圈的國產人形機器人,被大力推搡也不跌倒、能全球首個原地後空翻的商業化人形機器人宇樹 Unitree 一定在名單之上。
宇樹科技創始人、CEO、CTO 王興興就在會上演講分享時提到,不久之後,該公司就将在海澱區開設新的公司分部。
要問為什麼?
或許是創新創業氛圍、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政策與資金的扶持、開放的創新生态、專業的服務與孵化平台以及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搖籃。
實機登上長城的星動紀元,在這裡探索大模型端到端技術提升機器人智能性和通用性;在中關村科學城等一系列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銀河通用機器人等公司主要采用合成數據用于訓練和泛化模型,積極探索康養醫療、科研教育、家庭等場景應用,朝着 " 服務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 的願景不斷前進……
主論壇上,從多位海澱企業代表嘉賓的口中,不難感受到一個更加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機器人產業新篇章,正在海澱區徐徐展開。
領航者,仍在加碼布局路上
一句話:
領航先行的海澱,要敞開更大的懷抱擁抱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澱也希望攜手活力滿滿的新鮮血液更快更準地把握這種趨勢。
為什麼敢定義海澱是領航者?
先來看這樣一組最新數據:
海澱區具身智能及機器人企業數量近 160 家,全市占比 40%,其中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近 20 家,全國占比超 1/3。
已形成以 " 大腦、小腦、本體 " 為核心,以機器人芯片、作業系統、仿真平台等為支撐的全棧式發展格局,并在機器人集成創新優勢突出,在控制系統、機器視覺、人機協作等機器人中樞和大腦環節技術領先。
海澱區機器人產業集群已入選工信部 2024 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創新無止境,攀登新高峰。
作為科創領頭羊,當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浪潮洶湧而來時,海澱區仍在持續加碼,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培育應用場景,謀劃着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未來。
以 " 敢為人先、先行先試 " 的精神為引領,海澱先是緊随大模型時代的步伐,緊密追蹤科技發展趨勢與時代潮流,在人工智能領網域全面且深入地進行了布局:
僅僅以過去一年為例,《關于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中關村科學城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 年)》等陸續出台;2024 年 8 月,2024 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會又重磅發布了《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行動計劃(2024-2026 年)》,提出率先在全國建成首個人工智能創新街區,率先在全國建成首個人工智能應用加速器,将中關村科學城打造成為人工智能全景賦能第一城。
結合區網域資源禀賦,一系列政策檔案,在強化底層技術突破瓶頸和算力、數據等關鍵要素供給等方面持續發力,從人才、孵化培育、資本、國際合作等多維度完善產業生态環境,加速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與此同時,面對機器人、具身智能的浪潮,這個區網域一貫的順勢而為——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标志,具身智能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在工業、醫療、商業乃至日常生活各個領網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而新趨勢不僅意味着新變化,也将有新紅利。海澱區作為國内人工智能領網域科研基礎最好、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為海澱區具身智能產業按下加速鍵。
在今年 4 月,海澱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率先發布了具身智能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
下一步,海澱區将積極打造具身智能集聚區和 " 政策 - 投資 - 空間 - 場景 " 全要素發展生态,力争到 2026 年,初步建成全國具身智能原始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新高地和產業加速集聚地,成為國内參與全球具身智能競争的核心力量。
更不可忽視的一點,作為中國科技強大心髒,這裡匯聚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頂尖高等學府,這些學術殿堂既是知識的源泉,也是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領網域人才培養的搖籃。
與此同時,全國最頂尖的眾多高精尖的科技企業也在此匯聚,它們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領網域,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争力。
從基礎研究到技術轉化,從人才培養到產業應用,這裡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态。政府的政策支持、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企業的技術創新在這裡相互交融,共同推動着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
可以說,在占盡無可取代的天時、地利、人和之後,從年頭至年尾密集排布的高規格的國際會議論壇,含金量十足的專項扶持,無不傳遞着這片創新熱土的滿滿決心——海澱,從來不負 " 中國矽谷 " 之名,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令人振奮的現實應用,無不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當然,從 " 中國矽谷 " 到全球人工智能高地,征程未有窮期,奮鬥永不止步。
下一個風口,下一個高峰,領跑未來的腳步永不停歇。
加強科技創新領導地位,促進產業更新和經濟發展,吸引和培養人才,增強國際合作和交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海澱一直在路上,并将持續領航。
— 完 —
點這裡關注我,記得标星哦~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