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陝重汽、陝汽商用車、陝汽集團、陝汽控股,原來是這麼回事!,歡迎閱讀。
" 關注我國重型卡車市場的朋友,一定對陝汽品牌不陌生。但是,我們經常會聽到陝汽重卡(陝重汽)、陝汽商用車、陝汽集團和陝汽控股,又會傻傻分不清楚。這些 " 陝汽 " 到底都是一個怎樣的關系呢?本文将給大家梳理清楚。"
01 —陝汽:三線建設的果實
說到三線建設,對我國現代工業發展比較熟悉的朋友,相信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上世紀 60-70 年代,三線建設為我國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基礎。現在著名的東風汽車公司、攀鋼集團等,都是創建于這一時期。
我國重卡市場的明星企業——陝汽,也是三線建設的果實。1968 年,第一機械工業部決定在組建陝西汽車制造廠,廠址選在寶雞市岐山縣李西溝。1969 年,來自北京汽車制造廠、南京汽車、杭州汽車發動機廠的大力援建下,陝汽正式奠基建設。
1970 年,陝汽研發出了第一台延安 250 重型越野車,從此開始了快速發展之路。
02 —陝汽的聯營和獨立
1980 年,由陝汽汽車制造總廠牽頭,聯合了生產重型汽車的陝汽汽車制造總廠、四川汽車制造總廠(重慶紅岩),組建成立了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
此時的中國重汽,是一家大型的中央企業,也是我國重型汽車制造的核心。聯營之後的中國重汽,在 1983 年從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引入斯太爾 91 系列重型開汽車技術,由陝汽、紅岩和濟南重汽技術共享,共同生產斯太爾重卡。
借助着斯太爾重卡技術的支撐,在 80-90 年代,中國重汽所屬的三大重卡制造廠,都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甚至成為了中國重卡的代名詞。
不過,進入新世紀之後,斯太爾重卡技術已經落後了,中國重汽聯營公司也陷入虧損,年虧損高達 80 億元。2000 年,中國重汽正式拆分,三大重汽生產工廠,分别下放至山東(今中國重汽)、陝西和重慶(今上汽紅岩)管理,陝汽由此又開始獨立發展。
03 —
濰柴入主陝重汽
陝汽獨立發展之後,組建成立陝西重型汽車集團(陝汽集團)。這家公司承繼了中國重汽集團 80 多億的負債,陷入了經營困難。當時,很多人業内人士認定,陝汽可能只有走向破產一條路了。
轉折發生在第二年,2002 年陝汽集團與湘火炬合資,組建成立陝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 陝汽重卡 " 或者 " 陝重汽 "。合資公司的大股東為湘火炬占股 51%,陝汽集團占股 49%。為陝汽引入了 2.5 億元的資金。
2003 年,陝重汽引入德國 MAN 公司重卡技術,打造除了陝汽德龍系列的重卡產品。由此,陝汽又邁上了高速發展之路。
2007 年,來自山東的柴油機制造巨頭——濰柴集團,收購了湘火炬。由此,濰柴正式成為陝重汽的控股股東。濰柴集團在陝重汽的支撐,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重型柴油機制造商。
04 —組建陝汽商用車
事實上,陝汽的核心資產就是 " 陝重汽 ",靠着擁有德國技術的陝汽德龍,陝重汽的發展可以說日新月異。但是,陝重汽的快速發展受益最大的,反而不是陝西省的陝汽集團,而是占有 51% 股份的濰柴集團。
為了用好 " 陝汽 " 這個金子招牌,2018 年陝汽集團将旗下位于寶雞市蔡家坡的寶雞華山工程車輛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陝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 " 陝汽商用車 ",這家企業主要生產延安、德御、轾德 · 炎等系列的重卡,以及中卡、輕卡等產品。
而這家陝汽商用車,則是陝汽集團絕對控股的公司,濰柴體系沒有任何的股權關系。不過,陝汽商用的體量的整體是比陝汽重卡(陝重汽)要小的。
時至近日,陝汽依然是我國重卡市場的四大巨頭之一。2024 年,陝汽集團總銷量為 16.7 萬輛,其中重卡僅次于中國重汽和一汽解放,銷量排名行業第 3 位,領先于東風重卡。
05 —陝汽原來如此
2012 年,陝西省組建成立陝汽汽車控股集團,這是一家省屬國有企業,實際控制人為陝西省國資委。陝汽控股成為陝汽集團的大股東,是陝汽系列公司的最高管理平台。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陝重汽、陝汽商用車、陝汽集團和陝汽控股的關系了。陝汽控股是陝汽集團的大股東,陝汽集團又是陝汽商用車的大股東,這三家是一脈相承的陝汽省屬的公司。
而陝重汽的大股東是濰柴集團(持股 51%),陝汽集團則是其持股約 49% 的參股股東。所以陝重汽的主導權在濰柴,不在陝汽集團。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分析一下濰柴的股權。濰柴是山東省屬企業山東重工集團的子公司,中國重汽也是山東重工的子公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陝汽集團的核心資產陝重汽,與中國重汽,現在都是山東重工集團的成員部門,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分久必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