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我們割斷了座頭鲸的尾巴,用漁網,歡迎閱讀。
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 63 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我們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渡渡鳥不笨拙,還十分靈活
2)被漁具纏住後,座頭鲸斷了尾
3)夜晚的路燈,讓昆蟲餓肚子
4)成千的鲨魚,在海底開 " 睡衣派對 "
5)黑猩猩的對話,像人類一樣快
6)章魚和鱿魚的色素,可以防曬
渡渡鳥不笨拙
過去,渡渡鳥常常被描述為肥胖笨拙的 " 傻白甜 ";但最新研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根據記載,荷蘭人在 1598 年抵達毛裡求斯時,島上到處都是渡渡鳥。因為沒有捕食者的威脅,食物又充足,渡渡鳥長得又大又胖,體重可以達到 20 多公斤。而且,它們行動遲緩,不會飛,對人類也沒有警惕心。人類開始對它們大肆捕獵,導致渡渡鳥在幾十年後就滅絕了,成為第一個被人類記錄下來然後消失的物種。
人類帶來的入侵物種——家貓,也成為了渡渡鳥的捕食者 | Julian Pender Hume
可惜的是,渡渡鳥滅絕時,我們仍沒能科學地認識它們,不确定它們到底有多少個物種,在進化圖譜上又處在什麼位置。最近,英國科學家查閱了 400 年來的文獻,又研究了英國各地的渡渡鳥标本,包括世界上唯一的一份渡渡鳥軟組織,終于揭開了渡渡鳥的真面目。
古生物藝術家 Karen Fawcett 制作的渡渡鳥雕塑 | Karen Fawcett
經過分析,科學家确認渡渡鳥屬于鸠鴿科,和現代的鴿子是親戚。它們并不是大家以為的 " 傻白甜 " 形象,只會坐以待斃。相反,渡渡鳥的腳趾肌腱十分有力,不遜于現存的那些擅長攀爬和飛行的鳥類。它們生活在森林中,移動速度很快,完全不是傳說中笨重而又遲緩的樣子。
科學家認為,了解渡渡鳥的真實生活,可以讓我們弄明白渡渡鳥在整個生态系統中的位置,有利于我們保護現存的瀕危鳥類。
渡渡鳥在毛裡求斯的生态系統中很重要 | Julian Pender Hume
座頭鲸斷尾
最近,有人在美國華盛頓州附近,發現了一條沒了尾巴的座頭鲸。
無人機鏡頭顯示,這條座頭鲸沒有了尾巴,只剩下了一截連接着尾鳍和身體的肌肉,時不時地露出水面。令人難過的是,它失去尾巴并不是因為天災,而是因為人禍——研究者推測,它可能長期被漁網或其他捕魚設備纏住,最終尾鳍被扯了下來。
失去了尾鳍的座頭鲸 | Anne McKinnell
它于 7 月 5 日首次被發現,10 多天以後,無人機又在 600 公裡外的另一片海網域發現了它。盡管沒了尾巴,它還是一直在努力遊泳,和正常速度差不多,遊速在每小時 5.5~7.5 公裡。它發展出了一種新的遊泳方法,一開始用胸鳍劃水來往前推動,後來用尾部剩下的肌肉左右擺動。
但科學家認為,這頭座頭鲸的生存狀态依然令人憂心。它可能沒法正常覓食,最終只能死亡。7 月底,人們最後一次見到這條座頭鲸,此後它就消失了蹤影,沒人知道它現在是否還活着。
沒有了尾巴,但還在努力遊泳 | Eric Guth / The Whale Museum
被漁具纏住是鲸類動物最常面臨的威脅,大部分情況下它們都能想辦法逃脫,但很可能因此受傷,嚴重的會斷尾。在美國西海岸,每年人們目擊的座頭鲸被纏住的事件就有幾十起,每隔一兩年就有人發現斷尾的鲸。鲸一旦被漁具纏住後斷尾,等待着它們的往往是緩慢的悲劇,它們會在漫長的痛苦中死去。
路燈亮了,蟲餓肚子
因為徹夜長亮的路燈,昆蟲快要吃不上飯了!
最近,中國科學院的馬克明等研究者注意到,在自然生态系統中,葉子上通常會留下昆蟲啃食的迹象;但在城市生态系統中,樹葉竟然完好無損,很少有昆蟲留下的痕迹。為了找到背後的原因,他們在北京的道路上設立采樣點,收集了近 5500 片槐樹和美國紅梣的樹葉,這兩種樹是北京常見的行道樹,總是被長亮的路燈照射着。
徹夜燈火通明的北京中關村 | N509FZ / Wikimedia Commons
分析發現,人造光的強度越大,樹葉就會變得越堅韌,樹葉上昆蟲啃食的痕迹也越少。研究者推測,可能是因為夜間的人造光延長了光合作用的時間,而且植物會把更多的資源用于制造纖維,導致葉子的韌性增加,昆蟲不好啃。除此之外,植物葉片中的營養物質也受光照的影響,當槐樹葉暴露在更強的人造光下,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含量會降低,昆蟲就不愛吃了。
昆蟲雖小,卻是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能吃的葉子變少了,昆蟲數量下降,會引發生态系統的營養級聯效應,導致捕食昆蟲的鳥類等生物也随之減少。我們習以為常的路燈,正給城市的生态系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在吃葉子的蟲蟲 | Daniel Mietchen / Wikimedia Commons
鲨魚睡衣派對
在澳大利亞的海底,幾千條鲨魚正在開 " 睡衣派對 "。
最近,一艘研究船對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比格爾海洋公園進行調查。在穿過一片珊瑚礁後,面前的景象讓科學家們看呆了:成千上萬的鲨魚,像地毯一樣密密麻麻地鋪在海底,全都在睡大覺!
鋪滿了海底的澳大利亞虎鲨 | NESP-IMAS
這是澳大利亞虎鲨,一般在澳大利亞南部出沒。它們有 5 個鰓,不需要移動就可以呼吸,可以很長時間都待在海底一動不動。它們晝伏夜出,白天睡覺,晚上覓食,愛吃甲殼動物和魚類。每到冬天的產卵季之前,它們都會向北遷徙,回到產卵點。
海底的這個 " 睡衣派對 " 還有準入門檻——參加派對的只有雌性鲨魚。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在交配季節之外,澳大利亞虎鲨的雄性和雌性一般各過各的,這些雌性恰好在這裡飽餐了一頓扇貝,準備小憩一會兒,再繼續北上產卵。
水下機器人和攝像頭,還拍到了海底的海綿花園 | NESP-IMAS
這一片海底已經是澳大利亞虎鲨的傳統聚會地點了。在 6 年以前的一次調查中,科學家也撞見過它們的 " 睡衣派對 ",這次的位置和 6 年前幾乎一模一樣。
黑猩猩對話
黑猩猩和人類一樣說話很快——但它們用的是手勢。
人類在對話時,對話雙方的輪換速度一般很快,平均 200 毫秒就會輪換,通常一方才說了一半,另一個人就會搶話,這也是人類溝通的一大特點。在一項新研究裡,科學家收集了 252 只黑猩猩的 8500 多個手勢的數據,分析它們的溝通模式。結果發現,兩只黑猩猩在交流時也會快速地輪流打手勢,間隔時間最短只有 120 毫秒,而且它們也會打斷對方。
黑猩猩用手勢交流 | David J. Stang / Wikimedia Commons
黑猩猩在交流時,對話雙方有兩種輪換方式。第一種,一只黑猩猩做出一個手勢,另一只黑猩猩也立刻做出手勢回應,這種方式更像人類之間的對話,比如一個問 " 你吃了沒 ",另一個答 " 還沒呢 "。另一種則是,當一只黑猩猩做出手勢時,另一方改變了它的行為,這就像人類溝通時,一個說 " 去把碗洗了 ",對方用走向廚房來回應。
在面對面交流時,其他物種也會輪流表達,但只有黑猩猩和人類一樣快速輪換,甚至會搶話。科學家認為,這說明雖然人類用嘴交流,黑猩猩用手勢交流,但我們的交流規則是共通的。
章魚鱿魚的色素可以防曬
目前市面上的防曬霜,很多都含有有機化合物羟苯甲酮和一些遮光劑,它們會影響珊瑚的生長,速珊瑚礁白化;其他海洋生物也會受到防曬霜中化學成分的影響。
之前有研究者發現,在章魚、鱿魚等頭足類動物的皮膚裡,有一種名為眼黃素(xanthommatin)的小分子物質,不僅可以幫助動物偽裝自己,其光學特性還可以過濾紫外線,達到防曬的效果。
白化的珊瑚,成了大海中光秃秃的骨架 | Matt Kieffer / Wikimedia Commons
這給科學家帶來了啟發。最近,他們人工合成了這種小分子物質,并将其與氧化鋅(最常使用的物理防曬劑之一)結合。測試發現,這種合成材料不僅可以提高防曬效果,而且不會對珊瑚礁造成不利影響。
之前的研究發現,防曬霜濃度只有兆分之 62 時,就會對珊瑚礁產生威脅,而全球每年排入海中的防曬霜有上萬噸,近岸珊瑚礁所在海網域的防曬霜濃度早已超過安全範圍。章魚和鱿魚身上發現的色素,如果能夠人工制造,并替換防曬霜中的有害物質,我們就能在保護皮膚的同時,維護一個健康的海洋。
參考文獻
[ 1 ] https://academic.oup.com/zoolinnean/article/201/4/zlae086/7733394
[ 2 ] https://www.independent.co.uk/tv/lifestyle/humpback-whale-tail-trapped-rope-b2590929.html
[ 3 ]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lant-science/articles/10.3389/fpls.2024.1392262/full
[ 4 ] https://phys.org/news/2024-08-scientists-girls-shark-slumber-party.html
[ 5 ]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 ( 24 ) 00761-9
[ 6 ]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ics.12993
作者:貓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