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批餐飲巨頭已跟上,2024年餐飲業最大的流量視窗打開了,歡迎閱讀。
文 | 紅餐網,作者 | 朱小竹,編輯 | 何陽
8 月底,有媒體援引北京統計局針對規上餐飲企業的調查,利潤同比暴跌 88.8%、利潤率低至 0.37% 數據,迅速成了行業讨論焦點。
餐飲的利潤空間本就微薄,任何關于行業困境的讨論都容易引發共鳴。事實上,拆分北京的數據,可以看到,北京餐飲利潤的下降,主要發生在一季度,虧損 4.54 億元,上半年盈利 1.8 億元,意味着二季度盈利 6.34 億元,情況在好轉。
餐飲消費逐漸回溫,北京并非孤例。
1-7 月,江西省限額以上餐飲收入同比增長 12.1%,上半年四川、雲南餐飲收入同比增長 11%、11.5%,河南、山東、福建等省份也實現了強勁增長。
而放眼全國,1-7 月,全國餐飲收入 30647 億元,同比增長 7.1%;限額以上部門餐飲收入 8418 億元,同比增長 4.6%。
這也意味着,整體大盤表現依然穩定,與此同時,在消費需求和觀念的改變以及行業競争加劇的當下,我們還看到了不少企業實現逆勢增長,這也預示着餐飲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競争邏輯。
餐飲行業進入全面深耕時代, 網紅餐飲最短存活周期不足 1 個月
從美團發布的數據來看,餐飲消費人群仍在不斷擴大。
2023 年以來,社餐人頓數追趕家庭人頓數的趨勢持續加強,預計到 2030 年底,城鎮居民在外就餐的頻率将顯著增加,外食人頓占比有望從 2023 年的 16.6% 增長至約 24%,意味着每個城鎮居民每周在外就餐的次數可能達到 5 至 6 次。
與此同時,餐飲行業的開關店數還維持在高位,一些網紅店的最短存活周期小于 1 個月。
從竹筒奶茶、酸奶大麻花、新中式饅頭到現象級網紅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等,不少網紅產品、業态在經歷了短暫的高光時刻後,或迅速降溫,歸于平淡,或落得一地雞毛。延伸閱讀《天水麻辣燙,仍在批量倒閉 ......》
△圖片來源:抖音截圖
據不完全統計,部分網紅餐飲產品的生命周期有些甚至不足一個月,而在 2023 年關閉的餐飲門店中,網紅餐飲店近半。
從這些數據和現象也可以看到,潑天的流量,往往很難轉化成品牌效應或者帶來真正的品類紅利,往往都是來得快去得更快,最終難逃 " 昙花一現 " 的結局。
品類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餐飲從業者費盡心思努力付出,想要擺脫品類壽命端的弊病,找到持續獲客、盈利的方法論,然而,不少品牌卻因為營銷活動過于分散,缺乏集中和連貫性," 東一槍、西一槍 " 浪費了資源和人力;
或者因為短期炒作、不合理的低價促銷等損害了品牌認知、讓門店加速走向倒閉,比如揚州某餐飲店,通過 99 元售賣 18 斤龍蝦的低價策略吸引顧客,但這種做法并沒有帶來預期的增長效果。反而在短短幾個月便以關門歇業告終。
整體而言,餐飲業已告别粗放式發展,行業加速去蕪存菁,正式進入全面深耕時代。
我們也在千店連鎖品牌和下沉市場裡看到了一些新機會。比如,千店以上規模連鎖品牌展現出更強的增長動力,今年 7 月,千店及以上連鎖品牌門店數量同比增長超 25%,擴張速度明顯快于社會餐飲大盤以及其他規模類型品牌。
區網域分布上,下沉市場展現出 " 新開多、倒閉少 " 的特征。
控本增效、提升品牌邊際收益, 餐飲品牌穿越周期有了新解法
價格戰不斷、利潤越來越薄,旺丁不旺财……門店的增長和行業的創新都受到更大挑戰,但是在正餐、快餐、茶飲、咖啡等各個賽道,都出現了一批韌性十足、銳意進取的企業,從它們身上,我們也發現了餐飲市場正在醞釀的新機會、新打法。
1、控本增效、客戶體驗提升是最終目的。
縱觀那些在行業裡走過了十數年及以上的品牌,大都是堅持長期主義、堅守客戶體驗的產品主義者。如果客戶體驗不提升,開再多店都沒有用。
創始至今已有 36 年的西貝,品牌 slogan 是——閉着眼睛點,道道都好吃;1996 年成立的鄉村基,以堅持做一頓好吃的飯為理念,成為中式連鎖快餐直營規模第一品牌。29 歲的九毛九,其創始人管毅宏直言,做餐飲,好吃是 1,除此之外,都是後面的 0。
做到好吃是基礎,确保企業能持續經營則是一種能力。在存量競争的當下,如何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又能獲得良好的利潤,控本增效、提升消費便利度成了關鍵。
其中,持續優化供應鏈,成了這些企業的共同動作。
比如鄉村基,官宣產品價格回到十年前、推出了 9.9 元暢吃的同時,還在持續完善供應鏈,充分發揮集采優勢,保障降價不降質,将 " 好吃不貴 " 執行到底。楊記隆府也是如此,通過集采的形式,在保證品質不變、利潤不變的情況下,将原來 120 元的客單價降至 100 元以下,二三線城市的客單價甚至下探至 70-80 元。
此外,開更輕量化的小店,也是企業降本增效的一大方式。
這兩年,伴随着核心商業區租金、員工成本等連年攀升,加之復雜消費環境的影響。即便是連鎖頭部品牌,盈利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
在此背景下,成本更低、風險更小的店中店、品牌衛星店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目前包括海底撈、老鄉雞、太二酸菜魚、木屋燒烤等 150 個品牌,累計開出超過 1000 家衛星店。
相比動辄上百平米的大店,衛星店面積大多只占零頭,門店即廚房,從切配、備菜、出餐、打掃,只需要 1-2 人即可,有零售屬性的品牌如周黑鴨,甚至可以做到無人經營,成本壓縮立竿見影,單門店僅需 6-8 個月就能收回投資。
老鄉雞在深圳寶安區開設的衛星店,2023 年開業,首月銷售 18000 單。目前,這家店日均曝光超 2 萬、下單轉化率超 35%、月均 2.1w 單、復購率高達 15.54%。大龍燚的冒菜衛星店,得益于供應鏈優勢,利潤率能做到 10%-15% 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美團還官宣持續更新 " 繁盛計劃 ",持續反哺行業,例如更新 " 品牌衛星店 " 萬店返傭計劃,為餐飲商家提供 6 至 12 個月的傭金返還。
控本增效之外,全面提升客戶體驗同樣關鍵。
過去幾年,發展最好的餐飲品類,無一例外都在客戶體驗得到極大的提升,比如茶飲和咖啡。有業内人士表示,無論是口味豐富度、便利性、還是質量控制等,中國的茶飲和咖啡應該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
以便利性為例。今年 7 月,美團團購推出的 " 秒提 " 功能,極大地簡化了消費者的購買流程,消費者買完團購券後,不需要專門到店排隊核銷,只需要線上自動核銷下單,到店自取即可。截止目前,已有近 10w 家門店,包括茶百道、瑞幸等連鎖品牌,開通并上線秒提。消費者的便利性和服務體驗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存量競争下,要守住自己的忠誠客群,提高品牌邊際收益。
面對消費者需求和習慣發生改變,不少餐飲品牌不斷圍繞自己的忠誠客群,在經營方式、場景等方面積極求變求新。比如蔡瀾港式點心、海底撈、榮小館等開賣早餐,再比如瑞幸咖啡推出輕乳茶等,擴大經營時段、豐富品類。
此外,還有餐飲品牌在平台的支持下,帶動會員和營業額的雙增長。
比如茶話弄,在美團餐飲系統的支持下,通過會員、小程式互通,實現私網域運營的全流程建設。新會員體系搭建 9 個月後,新增會員超過 700 萬、帶動營業額增長 2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美團宣布将到家業務和到店業務進行融合打通。當線上和線下的客群鏈路打通,餐飲店将有望以 " 人 " 為部門進行客戶管理,既能夠精準滿足及挖掘忠誠客戶需求;也能更好評估一場營銷活動的具體效果。
3、全場景經營是一個基本能力。
以前,很多餐飲店只做線下,也不做營銷,因為天天排隊忙不過來,但現在,所有的品類、品牌都面臨增長困境,都在做 " 線上 + 線下 "" 堂食 + 外賣 ",全場景經營成了餐飲品牌的基本能力。
今年暑假(6-8 月),麥當勞聯合美團探索 "321" 增長模型,打造 3 個直播場與 2 個分銷場的精細化運營,在一個營銷周期内實現門店美團團購交易額同比增長 151%。
黑珍珠、必吃榜……各種各樣的 " 榜單 " 已成為更多人的消費指南,對餐飲門店而言,則意味着品牌被看見和發現,更多的流量進入門店。
曾經的長沙夫妻店 " 魯哥飯店 ",在通過美團、大眾點評圈粉外地食客後, 招牌菜常年不下菜單的同時,不斷創新菜品滿足新需求,老板娘說," 好的口味又帶來更多好的評價 ",如今 " 魯哥 " 已在長沙擁有 4 家門店,連續 7 年上榜大眾點評必吃榜。
根據美團披露的數據,每周約 2.75 億人通過美團解決餐飲需求,有的查餐廳、看評價,有的點外賣,有的訂座或者購買團購等。
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流量,無論是高端餐廳、大眾餐飲,還是街邊小店,美團等線上平台已經成為全場景經營的核心陣地。
結語
根據美團數據,到 2030 年,城鎮居民社餐占比會進一步提升,近四分之一的飯在家以外的社會餐飲空間解決,一個星期七天,消費者要在外面吃 5 到 6 頓飯。
這意味着,餐飲依舊是長坡厚雪的大賽道。
但眼下,餐飲行業已經進入全新的發展周期。
鄉村基董事長李紅直言,前 30 年,餐飲行業賺錢相對容易。只要風吹起來,豬就在天上飛,扎到哪裡都是錢。但今年情況有所不同,餐飲人必須要樂觀接受餐飲行業的慢增長。越是競争激烈,越要回歸初心。西貝董事長賈國龍也認為,傳統餐飲賺快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将迫使餐飲品牌精耕細作,從業餘選手變成專業選手,否則只能退出市場。
如何穿越周期,頭部品牌的探索給行業帶來了一些新啟示,但所有餐飲人仍要從自身出發。
正如美團核心本地商業 CEO 王莆中所言," 不要指望再粗放的獲得發展的紅利了,當河水流速變慢時,要想辦法自己劃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