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小巷人家:吳姗姗根本不知,她沒有活成張阿妹,反而活成了吳建國,歡迎閱讀。
吳姗姗不是活成了後媽張阿妹的樣子,而是活成了親生父親吳建國的樣子。
張阿妹嫁過來的時候,吳姗姗已經 10 來歲了。婚禮當天人人都很開心,只有吳姗姗一個人躲在角落看不出悲喜,連頭發都是宋瑩替她整理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何況在那個物質經濟匮乏的年代,半大的孩子已經能當家了。那時候吳姗姗就知道,後媽進門對自己和吳軍意味着什麼,所以一直不和張阿妹親近。
後來張阿妹大冷天讓吳姗姗去排隊買東西,卻讓自己親生女兒在家睡大覺。
這樁樁件件,吳建國難道看不張阿妹的偏心嗎?可是他一聲沒吭,任由張阿妹這樣偏心對待自己的一雙兒女。
因為他不想產生家庭矛盾,讓自己的日子不好過。父親都不作為,吳姗姗當然更不敢反抗。
《奇葩說》裡陳銘說:"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人生觀的復刻。"
吳建國本身自己就是 " 裝憨得個飽 ",所以後來吳姗姗 " 說軟話辦硬事 "。老話說 " 女兒像父親 ",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半路夫妻的自私也有區别
張阿妹和吳建國半路夫妻各有各的盤算。
張阿妹的盤算是:找個男人搭夥過日子,能把女兒好好養大,她的中心點是為了女兒。
所以她千方百計對女兒好,各種偏心張敏,甚至把 " 吳建國的子女進廠頂替的名額 " 給了張敏,吳建國心裡不情不願,但明面上沒敢說一個不字,她樂得高興。
但很快,張阿妹也體會到了吳建國 " 裝憨得個飽 " 的壞處。
棉紡廠頂替的名額突然就沒了,作為廠裡老員工的吳建國,躲在家裡裝孫子,最後還是張阿妹出頭,給張敏争來了進三廠的名額。
張敏雖然不稀罕,可張阿妹畢竟是 " 可憐天下父母心 ",始終全心全意為女兒盤算。
吳建國的盤算是:找個女人搭夥過日子,洗衣做飯畢竟他不擅長。姗姗已經半大了,自己多讓着張阿妹,再熬幾年,姗姗就可以幫他一起幫襯小軍,他的中心點是為了自己。
對吳建國來說,孩子小的時候,要張阿妹幫襯,等姗姗大了,要姗姗來幫襯,等到小軍成家立業,自己就徹底解脫,可以享福了。
他心裡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張阿妹薄待吳姗姗姐弟,而他自己也不管張敏死活。
這種 " 拖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男人 ",最會偽裝,在外人面前是踏實本分,在家人面前,遇到事情只會把女人推出去擋槍。
吳建國的前妻和他離婚,也許就是因為她看清了這個男人," 既不愛妻子,也不愛兒女,只愛他自己 " 的本性。
50 元錢的真相
宋瑩回來辦留職停薪,吳建國和吳姗姗都起了心思。
回到家裡的吳姗姗,看到吳建國在大太陽底下打家具,而且中午就吃鹹菜下飯,心裡有幾分不是滋味。
等吳建國把切好的西瓜端過來,不小心掉了一塊在地上,想也沒想就撿起來吃了,然後把好的留給吳姗姗,她心裡就更難過了。
吳姗姗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這麼節省,天氣這麼熱還這麼拼命。吳建國的回復是:
" 小軍上學要花錢,你結 …… 将來也要花錢,我反正閒着,就接了這個活。"
給吳軍存錢或許有可能,畢竟吳建國将來要指望他養老。給吳姗姗存錢,大概率就是嘴上說說。
吳建國在吳姗姗回來的這一系列舉動裡,有三分對她的疼愛,有三分對她的試探,還有三分對她的算計。
他不知道女兒是不是還怪他,偷偷篡改了她的中考志願,所以切西瓜和說那些話,都在小心翼翼讨好和試探吳姗姗對他的态度。
察覺到吳姗姗對他的态度軟和了以後,他便開始把女兒推到前方,讓吳姗姗代替他去謀劃吳軍的未來,原著裡這樣寫道:
" 我一會兒給你三十塊錢,你去買點啤酒什麼的帶到莊家,萬一小軍沒考上中專留在附中上學,莊老師還能照看照看。"
吳建國遞了五張 " 大團結 " 給吳姗姗," 你買三十塊的東西送給莊老師,剩下的錢買回去的車票。"
他故意多給了二十塊錢,而且回去的車票也就一塊錢。" 大太陽底下打家具 "、" 鹹菜就飯 " 和 " 二十塊錢 ",徹底打破了吳姗姗的心房,她終究對這個表面上老實、憨厚、膽小的父親,從怨恨變成了理解。
吳建國是想讓莊超英接着照顧吳軍,吳姗姗卻把這種自私更新了。她不僅想讓莊超英接着照顧吳軍,還想讓吳軍接着住林棟哲的房間。于是,她提着禮物去找了宋瑩和黃玲。
她 " 表面上的所謂懇求 ",實則是 " 道德綁架和賣慘 ",遭到了宋瑩和黃玲的拒絕後,原著裡有這樣一段心理描寫:
" 誰也不想在大太陽下打家具,誰也不想低聲下氣地求人幫忙,可家庭條件差,只能舍下自尊求人。"
" 我還以為兩位阿姨從小照看我們姐弟,我開口她們就答應了,我錯了,她們對我和弟弟也就如此,也就是面子情。"
《中毒的父母》中有一句話:"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怨恨他,理解他,成為他。
吳姗姗終于跟吳建國一樣,徹底成為了 " 會隐藏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
所以後來她不僅霸占宋瑩房子,還把自己兒子的戶口落在宋瑩房子裡,甚至縱容自己的婆婆,讓莊超英幫着她的兒子換尿布。
有人說,吳姗姗是被父母離婚,被吳建國再婚後張阿妹的偏心,被吳建國篡改志願,影響得太深了,否則以她的能力,可以成為下一個李佳。
李佳和吳姗姗表面看起來相似,原生家庭都要她們來幫扶,但實際上卻有根本的不同。
吳姗姗父母離異,吳建國的眼界格局局限,她沒被任何人愛過。而李佳的父母從小生活在上海,所以李佳早就知道,上海和黑龍江的不同,也知道積極的靠自己的努力,去回到上海并且扎根上海,李佳的父母雖然偏心弟弟,但對李佳也是有幾分關愛的。
所以李佳在父母把回到上海的戶口,沒有和她商量就給了弟弟後,還能夠為父母弟弟考慮,而不是讓弟弟步她的後塵:
" 真正的‘軟着陸’是像我這樣,考上個有宿舍的中專或大學,你們帶文文回去,要麼復讀一年考中專,要麼上完高中考大學。"
" 不要讓文文寄人籬下,受叔叔嬸嬸的白眼睡在廚房裡。"
吳姗姗受吳建國的影響,遇到困難只能夠向外求助,從沒想過靠自己努力,而李佳遇到困難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所以即使吳姗姗的志願沒有被篡改,即使她考上了大學,她也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李佳,反而高智商、高學歷,會成為她 " 更加利己主義 " 的偽裝。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是被原生家庭影響的時候,幾乎都會埋怨父母,但卻不能事事都歸罪到原生家庭。
因為意識到問題的時候,該做的是糾正和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這樣輪到自己結婚的時候,才有可能去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和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别忘了,親情、愛情、友情,任何一段關系都是雙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