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狂攬幾千萬,狗血劇情精準打擊爽點,國產劇迎來新春天?,歡迎閱讀。
前幾天 Sir 提過了一個春節檔隐藏爆款。
短劇。
春節假期内這個又土又俗的賽道卷走了 8 億。
其中咪蒙的兩部就收入過億。
更離譜的是,你都不敢想這些劇的成本有多低。
最火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共 82 集,網傳只拍了 10 天,後期投入僅 8 萬元。
而上線當日,觀眾們就為它激情付費超過了 2000 萬元。
再看評論區,竟也是清一色的好評。
老實說要不是看了新聞,Sir 都不知道有這麼多人在看短劇。
無論喜不喜歡,它都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
Sir 也好奇,這究竟是有什麼該死的魅力:
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
01
看劇都要快進的年代,專注力是稀缺品
兩分鍾。
對于傳統電視劇來說,還沒播完一首片頭曲,開場空鏡過渡都得花個分把鍾。
但短劇,已經足夠輸出一波抓馬小高潮了。
不要留白,不要豐富性,也不要鋪墊、呼應、起承轉合 ……
要的就是簡單粗暴。
在《後媽》的評價中,Sir 發現了觀眾痴迷這個劇的幾個關鍵點:
人設反差。
18 歲女大學生司念,穿越到 80 年代給 2 個孩子當後媽。
丈夫周越深是當地養豬場老板,那個年代的萬元戶。
聽着是不是又老又油膩?
結果人家長這樣:
乍一看是不是有點霍建華 + 肖戰 + 吳彥祖的 feel?
就是有點惋惜,這麼個大帥哥居然離異帶倆娃。
别急,反轉馬上來了。
兩個孩子不是男主親生的,而是他幫過世的姐姐撫養的。
他妻子為了防止倆孩子争家產,曾下藥想毒死他們。
男主果斷離婚。
你說他霸總吧,他又是個 80 年代養豬萬元戶。
你說他離婚帶娃吧,可是他又痴情又純情,很好調教的樣子(對于從 21 世紀穿越回去的女主而言)。
看到沒,這也是反差感。
為了保護倆孩子,他第一次見女主,甚至還給對方結婚冷靜期,并提出婚後不生孩子,因為怕她步前妻後塵,對兩個繼子不好。
後來他在知曉對方心意後,又選擇百分百信任。
雖然性格内斂不愛說話,但在司念被人诋毀時,周越深分分鍾反擊,妥妥的護妻狂魔。
講到這,男主人設是不是瞬間 " 完美 " 起來了?
反正女主是上頭了。
《後媽》的第二個套路:
黑蓮花女主。
從《延禧攻略》,到去年名字更赤裸裸的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一次次驗證觀眾(尤其是女頻)不再喜歡看傻白甜。
而是期待以牙還牙、見招拆招的爽文女主,替現實中敢怒不敢言的自己出出惡氣。
《後媽》女主司念,善良但不軟弱。
可以對繼子繼女溫柔慈愛。
也可以毒舌怒怼每一個對她指手畫腳的人。
她花男人的錢心安理得,但解決問題從不靠男人。
她有仇必報,不卑不亢不隐忍,絕不讓自己受一點委屈。
一邊跟男主談甜甜的戀愛。
一邊和各種極品親戚鬥智鬥勇。
同時還能把自己的滷味生意做大做強。
主打一個不用受一點委屈。
還有第三點:
節奏爽。
每集 1~2 分鍾,82 集總共也就 2 個多小時。
每集至少 1 個反轉或爽點,每 30 秒内就會有一次情節推進。
光是免費的那 10 集(總共不超過 15 分鍾),就包含了巨大信息量。
包括但不限于:
靈前詐屍。
女大學生穿越成後媽。
被養父母逐出家門。
下嫁養豬場,結果發現豬場老公是個有錢有顏有身材的大帥哥。
遭惡毒保姆陷害,女主直接對其甩菜刀。
可謂大開大合,爽得酣暢淋漓。
在成批劇情拖沓、情節寡淡、主角蠢弱的國產劇盛產的當下,《後媽》不僅精準定位了觀眾愛看的東西,更規避了大家不耐煩的東西。
吃得糙了。
但卻大呼過瘾。
02
人性的那點把柄,依然被咪蒙輕松拿捏
咪蒙,一個在互聯網上有了年代感的名字。
她的文章已經消失,但并不妨礙江湖上流傳着她的傳說。
一個标題就是一個情緒核彈,在人群中無限鏈式反應。
如今咪蒙卷土重來,不得不承認她的那套絕學并沒有生疏:
嗅覺敏銳。
網感一絕。
拿捏情緒。
哪怕換賽道,依然能做到頭部。
她的團隊會把更多時間花在研究用戶上。
當時 " 咪蒙 " 的每篇文章,都至少要先腦暴 50 個選題。
并且要求必須是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的話題和觀點。
比如七夕,她不去寫戀愛或表白,而是把目光瞄準民政局。
你以為她要寫結婚嗎?
不,她要寫的是在這一天離婚的人。
方向定下," 咪蒙 " 的第二步,是采訪。
在 5000 人的社群裡問:" 你們怎麼看待七夕離婚?"
雖然在今天," 不婚不育保平安 " 已經成為一部分人的口頭禅,結婚人數和出生人數下滑的新聞也時不時出現。
但在當時,像咪蒙這樣把離婚和七夕拼貼起來,實在是個另類的 " 創舉 "。
采訪難度可想而知。
離婚這種本就不愉快的事,能有幾個 " 主角 " 願意配合?
有的果斷不搭理。
有的上來直接怼:" 你再問一句,信不信我揍你。"
不死心的她,甚至會跑去垃圾桶翻人家填廢了的離婚申請書,或者坐在辦證視窗旁邊偷聽。
(當然,很多描述你可以理解為咪蒙的 " 非虛構寫作 ")
而今天的短劇,正是咪蒙式寫作絲滑切換的賽道。
狗血的情節。
密集的情緒:一會是制造焦慮,一會是爽點打擊。
或許,就算咪蒙的号今天仍在,她也一樣會進軍短劇。
因為互聯網的產品和觀看方式在迭代。
短劇完全承接了咪蒙式的表達。
并且還:
更形象,更戲劇化,也更容易變現。
以咪蒙敏銳的嗅覺,面對文字的式微、視頻的興起,很難想象她會無動于衷。
也只能說,兜兜轉轉。
人性的把柄來來去去還是那些。
而跟随在情緒投喂器後面亦步亦趨的還是那麼多人。
03
不是短劇下沉了,是我們的眼界縮窄了
但凡帶點腦子去看這個劇,就會發現它根本經不起一點推敲。
别誤會。
Sir 并不是要批評這些劇的閱聽人。
事實上短劇正在呈爆發趨勢,而咪蒙式的創作也不過是迎合了已有的需求。
而是想說。
由長(傳統電視劇和電影)向短的遷移中。
這屆觀眾在經歷什麼。
看看《後媽》爽得離譜的劇情。
有一段講惡毒保姆虐待孩子,嫁禍給了女主,偏偏這孩子是個啞巴,只會哭不會說,女主深陷全家的信任危機。
正當 Sir 想看她要怎麼自證清白時。
你猜怎麼着?
這個被男主前妻下毒,啞了一年的孩子,竟然開口說話了!
明明有上百種方式能為女主破局,編劇偏要選擇最浮誇的。
可觀眾就是看得很爽,甚至還覺得有點感動。
畢竟,這樣處理劇情推進快呀!
換作傳統電視劇的拍法,起碼要花好幾集來給人物鋪墊情緒、建立信任,用合乎常理的行為、對白去循序漸進,讓故事豐滿、立體起來。
但對短劇來說,這全是在浪費時間。
再比如,強到臉譜化的角色。
除男女主之外的幾乎所有人,都、蠢、壞、懶、貪,弱、渣。
傻 X
用各種貶義、消極的設定,來烘托主角的智慧、勇敢、善良、正義、專情。
劇中完全沒交代女主穿越前是什麼樣的人,上大學學的什麼專業?擅長什麼?想必對八零年代也沒那麼了解吧?
可人家一創業就能變富婆。
一唱首鳳凰傳奇就能給昏厥的人心肺復蘇。
缺席了 18 年的親生父母,一見面就情深義重。
編劇是真敢寫,導演也真敢拍。
然而,恰恰是這種 " 美夢式 " 的逆襲設定,讓這個劇在春節播出期間極其應景。
現實中我們過年怼都不敢怼的煩人親戚,女主一集能罵走四五個。
爽嗎?
真的爽!
在共鳴的催化下,觀眾的情緒價值一下被拉滿了。
咪蒙在 2018 年演講時就說過:" 要像朋友一樣地去了解你的用戶,你就知道什麼是共鳴。"
她知道自己的用戶幾點睡幾點起,喜歡什麼讨厭什麼,缺少什麼又向往什麼。
然後基于這些 " 痛點 ",去打造一個個貼近并能滿足用戶情緒輸出的爆款。
" 咪蒙 " 是。
《後媽》也是。
她借文字和短劇所傳達的那些觀點和态度,她自己相信嗎?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但她就是認準了那些人會信,并奉為三觀。
去年 11 月,同樣是由她操刀的短劇《黑蓮花上位手冊》,上線 24 小時賺獲 2000 萬。
可一周不到,就被公告批評 " 渲染極端復仇、以暴制暴的不良價值觀 ",一夜之間全網下架。
于是時隔三月,咪蒙又打造出《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
這回夠正能量了吧?
主角維護自身正義,又保護弱勢群體,還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了勤勞致富。
既讓觀眾心甘情願付費觀看,又完美規避了紅線。
咪蒙不會消失。
她更新了,迭代了。
咪蒙和短劇的結合。
是她成功經驗的再一次認證:
今天的人們不想認識世界了,人們只想不斷撞見自己。
咪蒙文章的 " 非虛構寫作 ",沒有細節,沒有可靠來源,可是又如何呢?
有人信。
短劇裡粗糙的情節,霸總、黑蓮花、治,全都是翻來覆去拍過的,可是又如何呢?
賤人
有人依然愛看。
大家不再期待未知,向往復雜,好奇懸念。
而是等待被一成不變的東西,重復地打上鋼印:
" 啊,我也是這樣想的。"
" 打這個小三,真解氣!"
" 這下又逆襲了。"
不斷收窄、加固的信息繭房,給了人越來越短暫和廉價的滿足,好像就不用去面對動蕩的真實世界。
短劇正在創造的。
情節循環利用,角色工具人,讓你一次次被迎合和滿足的世界。
我們不是早就見過嗎?
那裡每天都對你說着:
早安。
午安。
和晚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明焉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