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620億,“80後的第一輛車”要破產了,歡迎閱讀。
日系車如何 " 跟上時代 "
日產汽車,這個許多 80、90 後心中的 " 神車 ",近期卻傳出了可能破產的消息。
據媒體報道,日產的高管透露,公司生存的時間僅剩下 12-14 個月,正在緊急尋找新的投資者。這一消息令人震驚,因為日產手握軒逸這一全球最熱賣車型之一,卻正面臨破產的邊緣。
日產的困境始于幾年前,從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的财年中運營虧損 1507 億日元,盡管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的三個财年實現盈利,但本财年 " 可能會出現數千億日元的赤字 "。
日產的困境不僅是其自身的問題,也反映了日系車型在電動化轉型上的整體困境。日系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上普遍采取較為被動的策略,缺乏數字化人才與能力,導致市場競争中處于劣勢。在新能源和電動化時代,日系車顯得有些 " 落後 ",未能及時捕捉市場趨勢,錯失了重要的增長機遇。電池技術瓶頸、續航裡程、充電速度與成本控制等關鍵問題,使得日系車企在電動化轉型計劃上顯得猶豫不決。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日系車在電動化進程上的緩慢,不僅是日產,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都面臨着類似的挑戰。
進入倒計時
要是問 80、90 後人生第一輛車是什麼,十個人有九個會回答 " 日產 "。
然而,就是這個初代的世界級神車,卻忽然宣布商業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日產一位高管透露:日產生存的時間,只剩下 12-14 個月,公司正在尋找新的投資者。
手握軒逸這個全球最熱賣車型之一的車企居然正在走向破產,這令人震驚不已。
回溯日產汽車的銷量滑鐵盧,始于三年前。
從日產汽車在中國地區的銷量來看,2022 年在華銷量 104.52 萬輛,同比大跌 22.1%;2023 年銷量繼續暴跌 24%,全年銷量為 79.38 萬輛;今年前十個月,在華累計銷量約為 55.8 萬輛,同比下降 9.98%。
實際上,日產汽車并不只是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從今年上半财年的日產汽車财務數據來看,2024 上半财年(4 月至 9 月),公司淨營收同比降低 1.3% 至 5.98 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大跌 90.2% 至 329.08 億日元,營業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5.6% 降至僅 0.5%;淨利潤同比大降 93.5% 至 192.23 億日元。
眾所周知,企業不是開源就是節流,面對銷量和盈利能力的雙重下滑,日產汽車立即啟動了節流計劃,開始一系列削減成本的行動。
比如,裁員、減產,削減 20% 的全球產能,在全球範圍内裁員 9000 人,出售所持有的三菱汽車部分股權以及降低銷售、綜合及行政開支,減少商品成本,優化資產組合等。
甚至日產高管都開始 " 為愛發電 ",日產首席執行官内田誠宣布,将從 11 月起自願放棄 50% 的月薪,其他執行委員會成員也将自願相應減薪。
其實在今年更早的時間,日產汽車就已經關閉了一家位于江蘇常州的,年產能 13 萬輛的乘用車工廠。這也是日產在中國首次關閉乘用車工廠。
而從近日傳出的日產汽車還剩下 12-14 個月生存時間,甚至是日產汽車可能被收購的消息來看,日產汽車這一系列節流的行動還沒有起到扭轉局勢的效果。
時間再往回推,2018 年,日產汽車還是國内最暢銷的汽車之一。當年日產在華銷量達到 156.4 萬輛,創造了歷史新高。
日產汽車在中國銷量很好的原因主要包括其早期市場進入和合資企業優勢。日產汽車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車企之一,1973 年就開始在中國銷售汽車。1993 年前後,日產在中國的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鄭州日產成立,2003 年與東風汽車合資成立了東風日產。這些早期的市場進入和合資企業優勢使日產能夠享受到中國合資汽車發展的黃金時代紅利。
此外,日產在中國市場的各細分市場都有極具競争力的產品,比如在家轎市場,軒逸多年位居市場銷量冠軍寶座;在中級轎車市場,天籁能與凱美瑞、雅閣、帕薩特、邁騰等一較高下;在 SUV 市場,逍客、奇駿也是銷量長紅。
日產汽車還通過與東風汽車集團的緊密合作,構建了涵蓋設計、研發、供應鏈、本地人才培養等領網域的強大本地生态圈,持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
雖然此後三年,日產銷量陷入小幅下滑的通道,不過到 2021 年銷量依然有 138 萬輛,其中軒逸全年累計銷售 51.3 萬輛,平均單月銷量高達 4.3 萬輛,放在整個市場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中級車天籁、SUV 逍客月均銷量也都在萬輛以上,是各自細分市場裡的主要玩家。
錯過電動化
要說日產汽車市場縮水的原因,沒有持續的爆款似乎是一個原因。
" 現在的汽車市場是一個需要爆款也需要產品線的時代。產品線全面但是沒有持續爆款是不行的。而提起日產,你很難說近幾年他們出了什麼爆款。" 資深汽車從業者小林(化名)這樣說道。
此外,日產在新能源和電動化時代顯得有些 " 落後 "。
由于缺乏數字化人才與能力,日產在市場競争中處于劣勢。同時,日產汽車在中美兩大市場大打價格戰,特别是在中國市場,軒逸等平價車型銷量尚可,但利潤較低,且純電車型產品矩陣不夠完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中處于劣勢。
尤其在中國已經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很多車主開始從燃油車轉換到新能源車,這其中大部分車主就是日系車車主。核心原因就是,開日系車的車主都很關注性價比,畢竟日本車就是以省油出名的,不過油費再省,也省不過電費。
小胖(化名)一位近十年的日產車主,就在去年換成了比亞迪秦 PLUS 純電版," 從發動機的耐用程度、油耗、保養費用以及保值度來衡量,日系車确實是綜合性價比最高的。我自己換車的轉捩點是,去年開始我開始做起了兼職網約車司機。" 小胖表示,他算了一筆賬,自己每天跑 100-200 公裡,之前的日產 100 公裡大概需要 56 元油費,換成現在的純電汽車後,充滿電的話大概是 50 元,夠開 2、3 天。因此,跑網約車還是用純電汽車更合算。
事實上,在電動化進程上腳步緩慢的不僅僅是日產,曾經被稱為 " 日系三傑 " 的豐田、本田和日產汽車在新能源車型上都表現的不夠強勁。
" 不夠有野心 " 可能是日系車在電動化轉型緩慢的重要原因。日系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上普遍采取較為被動的策略。盡管在宣傳層面有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實際行動上仍顯猶豫不決,這種态度導致了市場表現的下滑。
行動不夠利索之外,日系車電動化的技術也不算頂尖的,日本車企在電動車領網域面臨電池技術瓶頸、續航裡程、充電速度與成本控制等關鍵問題。大規模生產轉型帶來的高昂初期投入與傳統業務利潤下滑形成鮮明對比,考驗着企業的資金鏈與戰略定力。
此外,如何提升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認知度與接受度,打破 " 裡程焦慮 ",也是日系車企亟待解決的問題。日系車企通過多元化的技術策略來應對電動化挑戰,從傳統的混合動力(HEV)到純電動(BEV),再到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以及創新的燃料電池技術。這種多路徑戰略體現了其對未來市場需求的深刻洞察,但也反映了企業在面對電動化轉型時的靈活性與前瞻性。
同時,日系車企的組織架構、開發流程、在全球的布局與國内車企不同,導致其在新能源汽車開發上的響應速度慢,開發成本高。由于當前各地政府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正在逐步退坡,加之外界競争對手的強勢表現,日系車企的電動化轉型計劃可能會暫緩。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日系車在電動化進程上的緩慢。
拿什麼拯救 " 日系三傑 "
日產汽車當然也意識到了電動化已經成為了全球汽車產業不可阻止的前進方向,因此在電動化進程上,日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日產汽車發布了 "The Arc 日產電弧計劃 ",該計劃通過全方位的新產品規劃、推進電驅化、創新的研發和生產方式、應用數字化新技術以及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以提升全球銷量并提高盈利能力。
日產計劃在未來幾年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到 2026 财年,日產計劃在中國市場推出 8 款新能源車型,并力争将汽車開發周期縮短至 2.5 年。
為了彌補技術短板,日產正在探索增強型 NCM 锂離子電池、LFP 電池和全固态電池(ASSB)等多元化電池技術,以提升電池性能和降低成本。
日產的目标是通過 " 家族化 " 模式開發純電動車型,整合動力系統,利用下一代的模塊化制造、集團采購和電池技術的創新,在下一代純電動車型的成本降低 30%。
對于電動化汽車市場份額比重舉足輕重的中國,日產汽車量身定制了注重均衡并關注重點的戰略,通過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車、充分結合本地優勢和全球能力、變革運營模式等三大支柱具體推進。
根據 " 日產汽車 2030 願景 ",日產計劃在未來 5 年内投資 2 萬億日元,加快推進電驅化產品布局和技術創新。到 2030 财年,日產計劃推出 23 款電驅化車型,其中包括 15 款純電動車型,日產和英菲尼迪品牌的電驅化車型占比将超過 50%。通過這些策略和措施,日產汽車正積極推進其電動化進程,以适應全球市場的需求和趨勢。
當然,這些計劃和願景有點 " 遠水救不了近火 " 的意思,所以除了這些更遠大的目标,日產也做了眼下能做的成本控制來緩解眼下的财務危機。包括裁員、減產等。
日產還将在中國產能削減至最優水平,并可能關閉泰國及墨西哥的部分工廠。這一措施雖然能短期内緩解成本壓力,但對日產的全球布局可能造成長期影響。
此外,日產正在積極尋找新的投資者,希望借助外部力量緩解資金壓力。甚至有消息稱,日產的老對手本田可能有意收購部分股權,雙方正在就此進行洽談,并計劃聯手推出新的純電動車型。
昔日的對手,如今在時代的浪潮下可能會選擇聯手。
如果日產被本田收購,雙方可能會在多個方面開展合作。比如,本田與日產可以在電動汽車(EV)領網域進行全面合作,包括核心零部件及車載軟體的通用化,并深入到電池供應鏈。這種合作旨在減輕巨額投資的負擔,并加快實用化的速度。雙方正在考慮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共同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以及共同開發汽車軟體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技術。
通過有效合并,日產和本田可以通過削減成本和整合資源來提升營業利潤率。兩家車企可以通過合并汽車金融部門來削減更多成本。本田與日產将憑借技術和知識的協同效果,努力成為行業的領導者,為汽車行業創造新價值。如果收購成功,本田汽車将成為日產汽車的大股東,雙方将共同應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挑戰。這些合作措施旨在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協同,提升兩家公司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競争力和盈利能力。
從昔日 " 神車 " 到進入生命的 " 倒計時 ",在電動化的迭代中,日系車的困境逐漸浮出水面。而日產汽車又将如何從這場财務危機中完美脫身,更加值得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融中财經 "(ID:thecapital),作者:呂敬之,編輯:吾人,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