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山“神秘鞋王”張聰淵,财富飙至800億,歡迎閱讀。
文 | 雷達财經,作者 | 孟帥,編輯 | 深海
在最新出爐的《2025 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此前曾榮膺福布斯《2021 中國台灣富豪榜》榜首的張聰淵家族,以 800 億元的身家摘得中山首富(居住地)的桂冠。
助推張聰淵家族登上中山首富寶座的,正是其家族掌控的華利集團。值得一提的是,張聰淵目前為中國台灣籍,而其三個子女則同時擁有中國台灣籍及加拿大籍。
盡管已經登陸資本市場,但張聰淵家族仍牢牢掌控着上市公司合計 87.48% 的股權。不過,截至 4 月 30 日收盤,華利集團的股價較《2025 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統計截止日期縮水超三成,其家族持股股份對應市值 523 億元。
回溯過往,被外界譽為 " 神秘鞋王 " 的張聰淵,深耕制鞋行業五十餘載。他從台灣雲林鞋廠起步,憑借薄利多銷策略将硫化鞋生意做大。80 年代台灣制鞋業競争加劇,他抓住大陸改革開放機遇轉戰内地。此後,他帶領華利集團接手新沣制鞋業務,并将其打造成為全球第二大運動鞋制造商。
此番張聰淵家族财富激增,與華利集團亮眼的業績表現密不可分。2024 年,華利集團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約兩成的增長,連續三年營收超 200 億元、歸母淨利潤超 30 億元,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華利集團業績增長腳步放緩:營收增速、歸母淨利潤及毛利率指标均出現下滑。對此,華利集團解釋稱,新工廠投產初期,新員工技能尚不熟練,新工廠的各項業務流程也需要磨合,處于效率爬坡階段的新工廠對公司整體的毛利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年暴漲 215 億,張聰淵家族問鼎中山首富
随着胡潤研究院最新一期《胡潤全球富豪榜》的揭曉,全球各地富豪的财富動态再度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
今年,張聰淵家族憑借 800 億元的财富榮登總榜第 219 位。相較于去年的 585 億元身家,張聰淵家族的财富規模增長了 215 億元,排名也大幅上升了 99 個位次。
雷達财經注意到,在居住于中國的富豪群體中,張聰淵家族的财富實力不容小觑,其與娃哈哈的宗馥莉家族、小米的林斌、藍思科技的周群飛、鄭俊龍夫婦以及華彬的嚴彬一眾商業巨擘并列第 39 位。
若将範圍進一步聚焦至中山地區,張聰淵家族的财富更是獨占鳌頭。在所有居住地為中山的富豪中,張聰淵家族力壓明陽智能的張傳衛家族、木林森的孫清煥與孫項邦父子,穩居中山富豪榜首,且其财富大幅領先後兩者,分别是張傳衛家族的約 6 倍,孫清煥、孫項邦父子的 10 倍。
不過,此次摘得中山首富(居住地)桂冠的張聰淵,其實是中國台灣人。在福布斯此前發布的《2021 中國台灣富豪榜》中,張聰淵曾力壓蔡宏圖、蔡政達、蔡明忠、蔡明興、郭台銘等商界大佬,強勢登頂台灣首富寶座。
由于張聰淵為人低調,且企業發展重心早早轉移至大陸,張聰淵成為了不少人口中的 " 神秘鞋王 "。彼時,張聰淵發迹的雲林縣當地居民還曾向媒體坦言,"(如果)不是你們說他是台灣首富,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号人物。"
張聰淵家族的财富神話,與其一手締造的華利集團密不可分。天眼查顯示,華利集團全稱為中山華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 2004 年 9 月,注冊資本達 11.67 億元。
據華利集團此前發布的财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為由張聰淵擔任法定代表人 / 部門負責人的俊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 " 香港俊耀 ")。
在此前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之上市公告書》中,華利集團還指出,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張聰淵家族。IPO 前,張聰淵家族通過香港俊耀、中山浤霆間接控制公司合計 97.23% 的股份。
雷達财經了解到,張聰淵家族的成員包括張聰淵、周美月夫婦,以及他們的子女張志邦、張文馨和張育維。其中,張聰淵目前為中國台灣籍,三個子女則同時擁有中國台灣籍及加拿大籍。
盡管 1948 年出生的張聰淵如今已經 77 歲高齡,但身為創始人的他依然堅守公司董事長崗位,運籌帷幄。不過,其妻子周美月已選擇退休。二人的三個子女則各擔重任,共同助力家族事業發展。其中,張志邦出任副董事長、執行長,張文馨、張育維則擔任副總經理。
從薪酬數據來看,去年,張聰淵從華利集團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 876.17 萬元,同時他還在公司關聯方獲取報酬。而張志邦、張文馨、張育維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分别為 775.98 萬元、484.68 萬元、85.37 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許多上市公司掌舵者因股權稀釋導致持股比例下降有所不同的是,張聰淵家族在華利集團上市後依然保持着極高的持股集中度。
截至去年年末,前述五人通過智尚有限、萬志企業、忠裕企業、耀錦企業、昇峰企業控制着香港俊耀、中山浤霆。而香港俊耀、中山浤霆分别持有華利集團 84.85%、2.63% 的股份。據此計算,張聰淵家族的合計持股比例高達驚人的 87.48%。
據同花順 iFind 顯示,自 2021 年登陸 A 股資本市場以來,華利集團累計現金分紅 5 次,累計現金分紅數額達 79.36 億元,分紅率達 57.51%。作為持股近九成的實際控制人,張聰淵家族通過分紅獲得的收益相當可觀。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的财富統計截止日期為 1 月 15 日。随着時間推移,市場行情發生變化,張聰淵家族的财富狀況也有所波動。
截至 4 月 30 日收盤,華利集團股價報收于 51.23 元 / 股,較 1 月 15 日下跌 30.72%。目前,公司的最新市值為 597.85 億元。按照 87.48% 的持股比例計算,張聰淵家族持有華利集團股份對應的最新市值約為 523 億元。
" 神秘鞋王 " 從台灣起家,在大陸做大做強
作為華利集團的掌舵者,張聰淵是躲在全球諸多知名鞋品牌背後 " 悶聲發大财 " 的 " 神秘鞋王 "。
自涉足制鞋行業以來,張聰淵已在這一行摸爬滾打五十餘載。早年,他在台灣雲林的鞋廠裡默默耕耘,從一名普通員工做起,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
随着閱歷的增長,他心中那顆創業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決心不再甘于為他人打工,而是要親手掌控自己的命運。于是,他勇敢地邁出創業步伐,從打工人轉身成為老板,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意。
憑借薄利多銷、服務至上的理念,張聰淵在競争激烈的台灣市場敏銳地捕捉到了硫化鞋這一細分領網域的商機。當時,許多企業對硫化鞋生意并不重視,他卻獨具慧眼,成功将這一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在台灣鞋業市場中嶄露頭角。
然而,80 年代,台灣島内的制鞋行業愈發 " 内卷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張聰淵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突出重圍,将目光投向了海峽對岸的大陸。
恰逢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神州大地,張聰淵抓住這一發展機遇,來到廣東投資設廠,出任興泰鞋業總經理。兩年後,他與合夥人在香港成立良興實業公司,逐步将生產重心向大陸轉移。1995 年,良興在港交所上市,并更名為新沣集團。
随着新沣集團不斷壯大,出于多元化發展的戰略考量,公司逐漸将運營重心轉向房產、金融和購物中心等獲利較高的領網域。與此同時,由于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制鞋業務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新沣集團于 2013 年決定出售鞋履制造業務。
彼時,憑借着多年在制鞋行業的深厚積澱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張聰淵果斷抓住這一機遇創立華利集團,毅然接下新沣不再 " 青睐 " 的制鞋訂單。買下新沣的制鞋部門後,張聰淵辭去了新沣集團的董事職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由其家族控制的華利集團。
在張聰淵家族的精心經營下,華利集團一路高歌猛進,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運動鞋制造商。2021 年 4 月,華利集團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上市首日,其市值便突破千億元大關,不僅成為中山首家市值超千億的企業,更開創了 A 股紡服公司千億市值的先河。
雷達财經從公司官網獲悉,如今的華利集團員工總數超 15 萬人,鞋履年產能達 2 億雙以上,產品覆蓋跑步、健步、越野、徒步、籃球、滑板、滑雪等運動及日常通勤、時尚穿搭等諸多着裝場合。
而翻閱華利集團合作過的運動休閒品牌名單,可以看到包括 Nike、Converse、Vans、UGG、Hoka、Puma、Under Armour 等在内的一眾知名品牌的身影,合作夥伴陣容可謂星光熠熠。
目前,華利集團的管理總部及開發設計中心坐落于廣東中山,貿易中心則分别設于香港及中山。鑑于制鞋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張聰淵家族極具前瞻性地很早便開始在海外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投資建廠。如今,華利集團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亞、多米尼加及緬甸等地建有生產制造工廠,構建起了全球化生產布局。
去年交亮眼答卷,一季度業績有所放緩
張聰淵家族财富在一年内大幅增長 215 億元,這背後離不開華利集團堅實的業績支撐。根據華利集團此前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 年,華利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去年,華利集團斬獲 240.06 億元的營收,相較于上年的 201.14 億元實現了 19.35% 的增長,而這已是華利集團自 2022 年以來連續第三年營收規模保持在 200 億元以上。
利潤方面,華利集團同樣表現出色。2024 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 38.4 億元,較上年的 32 億元增長了兩成,且這也是其自 2022 年以來連續第三年歸母淨利潤保持在 30 億元以上的規模。
然而,進入 2025 年,華利集團的增長步伐有所放緩。據華利集團最新披露的季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利集團的營收同比增長 12.34% 至 53.53 億元,但增速明顯不及上年同期的 30.15%。
而華利集團的淨利潤指标,更是直接出現了下滑的情況。第一季度,華利集團實現 7.62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 3.25%,與上年同期 63.67% 的高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與此同時,華利集團的毛利率指标也出現顯著下滑。今年第一季度,華利集團的毛利率為 22.9%,較上年同期的 28.37% 減少 5.47 個百分點,且創下了近年來一季度毛利率新低。
對于第一季度交出的這份答卷,華利集團坦言,公司通過戰略性拓展新客戶及深化新興運動品牌客戶合作。第一季度,新客戶訂單量同比顯著增長。為匹配快速增長的產能需求,公司加速了新工廠的建設和投產節奏。鑑于新工廠投產初期存在新員工技能培訓周期,新工廠仍處于效率爬坡階段,因此對公司整體的毛利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華利集團表示,公司将通過優化培訓機制、加快推進智能化生產設備和生產管理系統部署等措施助力新工廠的運營效率提升。訂單穩定的老的工廠,運營效率比較穩健。
華利集團還透露,今年第二季度,新員工招聘的節奏會放緩。通常第二季度也是訂單旺季。當前是階段性的效率波動,随着新員工的熟練度提升和新工廠的運營更熟練,公司預計集團的運營效率将逐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 4 月 29 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稱,今年公司的第一大客戶 Nike 的經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公司 1/3 的收入來源于 Nike,請問是否會影響到華利的訂單情況?
對此,華利集團則回應稱,從運動品牌披露的财報看,每個品牌在不同時期的業績增速存在較大的差異,公司會跟品牌客戶定期做深度的交流,及時根據宏觀經濟環境、消費趨勢和運動品牌客戶的戰略,動态調整客戶結構和產能資源配置。去年公司戰略性拓展了 Adidas,并快速推進了 Adidas 的量產,同時公司也在其他品牌争取了新增訂單,确保公司整體營收能夠穩健成長。
至于外界較為關心的關稅問題,華利集團表示,對等關稅政策的具體落地情況還有待觀察。目前越南等國家與美國在積極溝通、談判,具體的關稅落地還需等後續的信息。目前沒有出現客戶因為關稅大幅取消、減少訂單的情況。
其次,以往關稅都是由品牌客戶 ( 進口商 ) 承擔。目前大多數客戶還沒有與公司商讨關稅成本問題。制造商的淨利潤空間有限,不同盈利能力的制造商面臨的壓力會有差異。第三,公司根據美國對越南、印尼的關稅加征假定了不同情況,拟定了不同的應對方案,并與客戶保持密切的溝通。
作為摘得中山首富桂冠的 " 鞋王 ",張聰淵未來還會締造怎樣的商業傳奇?雷達财經将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