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國際酒店集團,都在瘋狂開店,歡迎閱讀。
每經記者:舒冬妮 每經編輯:董興生
近日,萬豪、希爾頓、洲際、凱悅、溫德姆五大國際酒店集團相繼發布 2024 年全年财報。在全球經濟下調預期的大背景下,各大國際酒店集團營收和利潤增長有所放緩。從酒店經營關鍵指标來看,各大集團全球 RevPAR(每間可售客房收入)有小幅增長,歐洲、中東、非洲等地 RevPAR 增長,大中華區 RevPAR 幾乎均有明顯下滑。
在酒店數量和客房數量上," 創紀錄 "" 歷史新高 " 成了幾大國際酒店集團财報中的高頻詞。2024 年,洲際酒店共開設 5.91 萬間客房(371 家酒店),同比增長 23%,僅第四季度新開業 2.36 萬間客房,為集團有史以來開業規模第二大的季度;萬豪酒店 2024 年新增客房數 12.3 萬間,接近 2022 年和 2023 年新增客房數總和。
2 月 19 日,旅遊酒店行業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向記者表示,酒店業績取決于整個酒店市場的供求關系,國際酒店集團加速開店本質上是在 " 以量換價 ",2024 年幾大國際酒店大中華區 RevPAR 下滑,但酒店數量仍在增長。
酒店行業資深人士同程安芯 CEO 王婷則認為,國際酒店輕資產模式驅動特許經營酒店占比不斷提升,管理合約酒店主導新興市場,得以在全球加速擴張。而在中國,國際酒店看好中國長期發展潛力,挖掘新興市場,存在增長機會,并且當前存在開發成本下降的視窗期,所以加速開店。
全球 RevPAR 小幅增長,大中華區下滑明顯
從财報數據看,2024 年,五大國際酒店集團營收雖然保持了增長,但相比往年雙位數的增長,已有所放緩。
2024 年,五大國際酒店集團全球 RevPAR 均有小幅增長。具體從各地區表現來看,增長離不開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的良好表現,而增長放緩的原因,則是由于大中華區的 RevPAR 明顯降低。
每經記者 舒冬妮 制圖
數據顯示,萬豪以 251 億美元(同比增長 5.85%)的營收規模穩坐全球酒店集團龍頭。但在過去一年,萬豪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了 22.96%,為 23.75 億美元。洲際酒店 2024 年同樣是增收不增利,營收增長 6.4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了 16.27%。财報發布後,兩家酒店集團股價齊齊下跌,萬豪股價當日下跌 5.4%,洲際酒店港股股價下跌 4.7%。
财報顯示,2024 年大中華區 RevPAR 下降了 2.3%,ADR(平均每日房價)下降了 3.7%,盡管入住率有 1 個百分點的提升,但仍未能彌補房價和 RevPAR 下降帶來的損失,影響了該地區的業務盈利,從而拉低了整體淨收入。相比之下,中東及非洲、亞太地區(除大中華區)RevPAR 的增長均超過 12%。
2024 年,洲際酒店大中華區 RevPAR 下降 4.8%,尤其第三季度 RevPAR 下降 10.3%。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 2024 年 RevPAR 增長超 10%,中東和歐洲大陸增長 6%。
希爾頓酒店集團多個地區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态勢,2024 年,美洲(不含美國)、歐洲、中東及非洲(MEA)RevPAR 分别增長 6.5%、7.4%、9.6%。凱悅酒店亞太地區(除大中華區)、中東及非洲(MEA)、美洲(除美國)、歐洲 RevPAR 分别增長 15.3%、6.7%、9.3%、10.9%,僅大中華區下降 0.1%。
從業績來看,凱悅酒店和希爾頓也在 2024 年實現了逆勢增長,但實際上這種增長離不開資產買賣。2024 年,凱悅酒店歸母淨利潤增長近 5 倍,主要來自于房地產銷售及其他收益,2024 年這項收入錄得 12.45 億美元,而上年同期來自這一項的收入僅 1800 萬美元。
而 2024 年上半年,希爾頓收購了美國精品酒店品牌 Graduate Hotels,與 Small Luxury Hotels of the World 建立獨家合作關系,将數百家獨立豪華酒店納入其豪華酒店組合中,營收有所增長。
瘋狂擴張,萬豪一年開出兩年的客房
在五大酒店集團維持業績增長的同時,在酒店數量和客房數量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 創紀錄 "" 歷史新高 " 成了财報中的高頻詞。2024 年,萬豪酒店全球新開業客房數達到 12.3 萬間,2022 年、2023 年,這個數據分别為 6.5 萬間和 6.4 萬間,幾乎是一年開出兩年的量。
其他幾家酒店集團新開業客房也是創下新高。2024 年,希爾頓、洲際、溫德姆全球新增客房數分别為 9.84 萬間、5.91 萬間、6.87 萬間,分别同比增長 7.3%、23%、4%,增幅均大幅高于上年。
每經記者 舒冬妮 制圖
王婷表示,國際酒店輕資產模式驅動特許經營占比不斷提升,比如萬豪、希爾頓的特許經營模式利潤率達 35%~40%,相比直營僅 10%~15% 的利潤率,降低了資本開支風險。酒店管理合約模式主導着新興市場,比如幾家酒店非洲市場采用 " 純管理輸出 ",業主承擔建造成本,酒店集團坐收 3%~5% 營收抽成,大幅提升了開店速度。
國際酒店集團也借機把酒店開到了更多地方。希爾頓财報顯示,2024 年,集團籌建酒店數量為 3578 家,客房數量達 49.86 萬間,新進入 25 個國家和地區開出首店。
同樣,在大中華區,國際酒店的擴張速度也從來沒有放緩過。希爾頓稱,集團在大中華區平均不到 2.5 天就有一家新酒店開業,不斷刷新 " 中國速度 "。目前,希爾頓集團在華運營的開業酒店數量已突破 800 家,覆蓋 10 大品牌和 250 多個目的地,大中華區每三間在建酒店客房就有一間屬于希爾頓集團。
2024 年,萬豪酒店在大中華區籤署 161 個項目,近 3.1 萬間客房,平均每周籤署超 3 個項目,籤約量創歷史新高。其中,奢華品牌、高端品牌、精選服務品牌同比均有超過 60% 的增長。用其大中華區總裁毛怡冰的話來說,2024 年萬豪國際集團在大中華區全面提速發展。
在大中華區,一邊 " 賣 " 一邊 " 開 "
但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競争是復雜的。
針對五大國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 RevPAR 集體下滑,趙煥焱認為,跟國内酒店行業供給過剩不無關系。根據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3 年底,中國酒店客房總規模為 1649.8 萬間,較 2019 年的 1430 萬間增長約 15%。不僅是國際酒店集團,本土酒店品牌近幾年也在加速狂奔。在趙煥焱看來,酒店市場供大于求,中國酒店行業進入存量競争時代。
另一方面,競争越來越激烈,行業也在加速迭代。2025 年開年以來,市場上關于酒店資產出售買賣的消息就不曾間斷。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 ABN 指數監測名錄統計,1 月共有 56 家酒店資產處于出售、拍賣及流拍階段,不乏大量國際品牌酒店,而在 2024 年 1 月和 2023 年 1 月,這個數據分别為 32 家、24 家。
近年來,流入市場買賣的酒店資產呈現明顯增長趨勢,尤其是高端酒店和存量酒店的出售及拍賣事件頻發。然而,盡管市場活躍,但高價值項目的成交率仍然較低。2025 年 1 月,拍賣價格在億元以上的酒店有 14 家,但無一成交,只有 5 家億元以下酒店項目最終成交。
2 月 21 日,成都希頓國際酒店在京東拍賣平台以約 5 億元的底價成交。這已是該酒店第 8 次拍賣,而初次拍賣底價為 10.05 億元。去年 6 月 20 日,重慶解放碑威斯汀酒店以 10.38 億元起拍,但因無人競拍而流标。
早年搶占先機的國際酒店品牌,如今也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整體上,國際酒店呈現出一邊賣一邊開的趨勢。
上海城中希爾頓酒店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王婷向記者分析,盡管短期内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中長期來看,随着消費更新的持續推進以及國内旅遊和入境旅遊需求的釋放,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酒店行業的重要增長引擎。尤其是在商務旅行、高端休閒度假以及國際化消費群體中,國際酒店依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王婷還表示,雖然整體市場表現承壓,但中國市場内部分區網域的表現依然亮眼。例如,春節期間福州酒店市場的火爆,冰雪旅遊帶動下的哈爾濱等旅遊目的地的高熱度,都顯示出二三線城市高端酒店市場仍然存在巨大開發潛力。相較于一線城市趨于飽和的競争格局,二三線城市為國際酒店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長點。而這些都是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市場加速開店的原因。
此外,王婷還提到,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酒店開發成本,包括物業、裝修和人工成本等均有所回落,為國際酒店集團提供了低成本擴張的良機。這種 " 逆周期投資 " 的策略,不僅能有效降低開發成本,還能為未來的市場復蘇提前做好布局。